臧克家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及赏析

【导语】: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人们一般不喜欢以议论为内容的诗。诗以吟咏性情为主,议论非其所长。然而,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伴随着人们的感情波动,一些感应于内、议论于外的诗,融情入理,颇具意味,同样赢得读者喜爱。如这首诗便是。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一开头便警句迭出,立刻把读者的心抓住:何以有人活着是死了,有人死了却活着。本来,死生乃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有的人》的作者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形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自然界限变作了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犹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中却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至于孰为生孰为死,诗中没有作正面回答,但通过对两种人的形象描述,读者自能得出结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全然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由于发自真心,有实在的生活感受,并非从理念出发作诗的演绎,所以诗中情和理紧密结合反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从结构上说,把造成诗意高潮的最精彩的诗句置于前面,对作者来说是危险的,因为要在后面相对平缓的低潮中不减弱诗对读者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难度。诗人凭借自己的文字功夫和表现技巧,作了一次这样的冒险,基本上得到了成功。他大胆借鉴古诗用典的手法,在诗中用了一连串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典型细节和比喻。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著。“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的意境。善用比喻,能以少总多,使读者不产生疲劳;巧用典故,造成古今事象的迭加,扩大意象的内涵,易于调动读者对诗境的主动介入,保持阅读的兴奋状态。

  朱自清对臧克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知道节省文字,运用比喻,以暗示代替说明”。在《有的人》中这一特色有相当的显示。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