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导语】:

娱乐至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很多深刻的道理,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起来看看娱乐至死的主要观点吧!

  娱乐至死的主要观点介绍

  在《娱乐至死》这本书的前言,作者提到了两种重要的预言:一个是来自乔治 奥威尔,他认为人们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将成为受制文化;另一个是来自《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他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人们在享乐中失去自由,他认为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而《娱乐至死》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恰恰是赫胥黎的预言。

  接下来作者通过十一个章节为读者展示了赫胥黎的预言如何成为现实,这是时代如何从阐释时代转向了一个娱乐时代。

  前四个章节作者通过媒介的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对于媒介的作用影响作了阐述,为后面电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提前打好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第四章印刷机统治的思想则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印刷机如何在美国发展壮大以及如何让通过控制大众的时间、注意力等影响着美国的宗教、政治、法律、商业社会和其他重要社会事项。为后面和电视时代的对比做好了铺垫。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展示了阐释时代如何向娱乐时代转变,从电报、报纸、摄影术的结合部不断改变着印刷术时代的公共话语方式,创造了一个躲躲猫得世界,到最终电视的出现,人们开始住在躲躲猫的世界里,电视是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时代变成了娱乐业的时代。第七到第十章节则分别电视新闻节目、政治、宗教和教育四个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具体阐述了电视是如何发挥作用,把他们变成娱乐的附庸的。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作者认为公共话语方式规范并决定着话语的内容,影响思想的表达。而现今美国印刷业不断衰落,电视也却同步快速发展,电视是一种媒介,它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形式,也就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使得内容被重新定义,用适于电视的表达方式来展现。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点,并指明这并不同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他认为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具体的明确的说明,而媒介却没有这个功能。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是有力的暗示来定义这个世界,往往超出事物自身的意义。而且媒介这种指导人们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往往是以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作者为了解释隐喻举了一些例子,例如有人指出,12世纪眼镜的出现不仅使得矫正视力成为可能,而且还暗示了人类可以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最终的命运,作者甚至觉得眼镜的发明和20世纪基因分裂的研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因此可以说,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利、人类动机或者思想,并不是它本来的面目,而是他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作者写作该章节为了表明自己在后面的论述中不是单纯的对电视进行“攻击”,而是把焦点放在认识论上,而非文学或美学批评。当然更重要的是揭示媒介在我们的认识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认识论是有关知识起源和性质的复杂的学问,和本书有关的是认识论对于真理的定义以及这些定义的来源。作者致力于证明真理的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介的性质,媒介在我们认识论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为此,作者引用了思洛普 弗莱的“共鸣”概念,并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共鸣是扩大的隐喻,左右着我们理解和定义真理的方法。他认为对于真理的认识方式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而是必须穿者某种适合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得不到承认。因此,任何认识论都是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都是人们自己发明出来的交流技术同自己对话的产物。

  并且早在章节末尾提出,每一种交流工具的出现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这要能够平衡不一定是绝对的,有时得大于失,有时失大于得。因此我们在毁或者誉时要十分小心,因为未来的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