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与题目》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文章与题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朝花夕拾》之父亲的病读书笔记分享
《朝花夕拾》之父亲的病读书笔记 鲁迅家中突遭变故,后来父亲又卧病不起。困顿的环境下,鲁迅是如何面对的呢?ji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
2022-03-14
《文章与题目》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文章与题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一个题目,做来做去,文章是要做完的,如果再要出新花样,那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帮闲的敲边鼓,给人们听惯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譬如近来最主要的题目,是“安内与攘外”罢,做的也着实不少了。有说安内必先攘外的,有说安内同时攘外的,有说不攘外无以安内的,有说攘外即所以安内的,有说安内即所以攘外的,有说安内急于攘外的。
做到这里,文章似乎已经无可翻腾了,看起来,大约总可以算是做到了绝顶。
所以再要出新花样,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用现在最流行的谥法来说,就是大有“汉奸”的嫌疑。为什么呢?就因为新花样的文章,只剩了 “安内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内”,“外就是内,本无可攘”这三种了。
这三种意思,做起文章来,虽然实在希奇,但事实却有的,而且不必远征晋宋,只要看看明朝就够。满洲人早在窥伺了,国内却是草菅民命,杀戮清流,做了第一种。李自成进北京了,阔人们不甘给奴子做皇帝,索性请“大清兵”来打掉他,做了第二种。至于第三种,我没有看过《清史》,不得而知,但据老例,则应说是爱新觉罗氏之先,原是轩辕黄帝第几子之苗裔,遯于朔方,厚泽深仁,遂有天下,总而言之,咱们原是一家子云。
后来的史论家,自然是力斥其非的,就是现在的名人,也正痛恨流寇。但这是后来和现在的话,当时可不然,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庙么?他们那种办法,那时都有人来说得头头是道的。
前清末年,满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宁赠友邦,不给家奴”的口号,汉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其实汉人何尝不如此?吴三桂之请清兵入关,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人同此心”的实例了。……
四月二十九日。
附记:
原题是《安内与攘外》。
五月五日。
【析】 “九·一八”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侵华步伐,祖国大片河山沦陷,民族命运危在旦夕,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蒋介石却先后提出 “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始能攘外”等卖国口号。一批无耻文人,为其叫嚷鼓噪,为蒋介石集团投降卖国制造舆论。鲁迅犀利的目光早已洞穿其鬼蜮伎俩, 英勇地举起锋利的投枪,猛地刺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心窝。他从1月底起至5月中旬止,采用迂回曲折的战术,突破壁垒森严的文网,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连续撰文,在嘻笑怒骂,谈笑风生中,剥开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面目。鲁迅后来将这一时期的战斗檄文结集为《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原题为《安内与攘外》)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发表时署名何家干。
这篇文章从现实谈到历史事件,又以历史暗喻现实,虚与实相结合,藏与露相交织,显示了鲁迅杂文高超的斗争艺术。
文章开篇,由虚破题。在从容的风度中,先谈文章与题目的关系。仿佛国文先生坐而论道,泛泛而谈。接下来却一个设譬,由虚入实,由曲至直,由远至近,由隐到显,一把拎出“安内与攘外”这一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现实重大题目,并一连六个排比,一气渲染出在此题目上议论纷纭,沸沸扬扬,嘈嘈杂杂,借口谈 “安内”与“攘外”的关系,实则众口一词,中心都在强调“安内”一一鼓吹反革命内战。所以鲁迅称之为“不是人话”。然后,一句 “文章似乎已经无可翻腾了,看起来,大约总可以算是做到了绝顶”的轻松讽刺,欲擒故纵,承上启下。下文又在自问自答中进一步将论题缩小,把笔尖的锋芒和文章的焦点直接对准 “安内与攘外”的实质,含而不露地戳穿其所玩的“新花样”不过是“安内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内”,“外就是内,本无可攘”的卖国投降的“汉奸”的勾当。这就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始能攘外”的卖国嘴脸揭露无遗。文章至此又由今而古,由近而远,由显而隐,采取迂回战术,不实指现实,而把笔锋拉向历史,列举明、清政府卖国投降的确凿史实,在暗示的艺术氛围中,与现实形成鲜明的类比。以警醒国民,蒋介石正在重演历史的丑剧,从而达到借古讽今,振聋发聩的目的。
鲁迅杂文是黑暗现实里的一朵奇葩,是锋利而切实的匕首投枪。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特殊环境和他个人的禀赋,孕育和形成了他杂文独特的思维方式、文体形态和美学风格。
通过上述对《文章与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杂文的构思常将发散思维和线性思维统一运用。当他确定了议论的中心是“安内与攘外”后,思维就以此为核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思维的光束在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横向与纵向之间驰骋。而每条思维线的运行又严格遵循因果律。这就将思维的无限开阔性与思维的逻辑严密性统一起来。既表现出诗的意味,又具有政论的风彩。在行文的时候,又将一条条思维线向核心辐射、收拢、聚合。这又使鲁迅杂文既散漫无边,从容不迫,又形神凝聚,锋芒毕露。
其次,在“在鹰犬塞途,干儿当道”,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下,为了小品文的生存和战斗的需要,鲁迅采取了能实写则实写,不能实写则虚写,借古讽今的巧妙战术。这在客观上又形成了鲁迅杂文的潜在结构和深层底蕴。在文体形态上实现了外与内,显与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统一。拓展和深化了鲁迅杂文的内涵,达到了貌离神合,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和充分调动读者显意识和隐意识的鉴赏效应。
发散思维和线性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构思过程,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相统一的文体特征,又构成了鲁迅杂文两种形态或多种形态对立统一的立体型美学风格。似冷实热,表面轻松幽默,骨子里却严肃冷峻。《文章与题目》所流露出来的冷峻与热烈,幽默与悲愤,诙谐与沉郁相溶合的特点,正是这种美学风格的体现。
字数:2233
作者:邵伯周,唐小林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640-641页.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中国]周恩来 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演讲词】 鲁迅先生死了十年了,整整的十年了
2020-09-26
[中国]鲁迅 我们急于要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但同时,在文学战线上的人还要韧。 【演讲词】 有许多事情,有人在先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我不
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