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题记》原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

《题记》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题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意见大部分还是那样,而态度却没有那么质直了,措辞也时常弯弯曲曲,议论又往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很足以贻笑于大方之家。然而那又有什么法子呢。我今年偏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

  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一般;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万不敢比附洋楼中的通人,但也自有悲苦愤激,决非洋楼中的通人所能领会。

  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 “华盖运”。

  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华盖”在他们口头上大概已经讹作“镬盖”了,现在加以订正。所以,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我今年开手作杂感时,就碰了两个大钉子: 一是为了 《咬文嚼字》,一是为了《青年必读书》。署名和匿名的豪杰之士的骂信,收了一大捆,至今还塞在书架下。此后又突然遇见了一些所谓学者,文士,正人,君子等等,据说都是讲公话,谈公理,而且深不以“党同伐异”为然的。可惜我和他们太不同了,所以也就被他们伐了几下,——但这自然是为“公理”之故,和我的“党同伐异”不同。这样,一直到现下还没有完结,只好“以待来年”。

  也有人劝我不要做这样的短评。那好意,我是很感激的,而且也并非不知道创作之可贵。然而要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还要做这样的东西,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

  然而只恨我的眼界小,单是中国,这一年的大事件也可以算是很多的了,我竟往往没有论及,似乎无所感触。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因此曾编印《莽原周刊》,作为发言之地,可惜来说话的竟很少。在别的刊物上,倒大抵是对于反抗者的打击,这实在是使我怕敢想下去的。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辗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

  我编《热风》时,除遗漏的之外,又删去了好几篇。这一回却小有不同了,一时的杂感一类的东西,几乎都在这里面。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夜,记于绿林书屋东壁下。

  【析】《华盖集》作于1925年,共收杂文31篇。其内容不仅继续对尊孔、崇儒、专经、复古进行广泛的文化思想批评,而且感应着现实社会的敏感神经,对北洋军阀和资产阶级右翼文人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在艺术上,形成了以随感型和短评型为主的多姿多彩的杂文体式,表现手法也更趋形象化,因此《华盖集》标志着鲁迅杂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题记》是对本集杂文有关方面的概述。作者陈述了本集杂文的创作情况,集名的由来,以及对杂文艺术不懈追求的信念。

  1925年是作者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产年。第一小节,言词中流露出了作者的无限欣慰。表现手法也有了变化,作者说“态度没有那么质直了,措辞也时常弯弯曲曲”。本集杂文确实表现出隐晦、曲折的特点,与同时所写的散文诗《野草》有大致相同的背景。新文化运动退潮,文学革命分化,作者内心也充塞着苦闷与彷徨,现实的黑暗等迫使作者表现手法变化。“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则是主要针对同资产阶级右翼文人陈西滢等的论战而言。“几件小事”体现了作者在杂文中化大为小,举重若轻的笔法,再现了作者从容论战的气度。“偏遇到”、“偏执滞”,两个“偏”字足见作者炼字之功,前一个“偏” 突出了现实的不可回避,后一个“偏” 则凸现了作者 “韧” 的战斗精神。

  第二小节,调转笔锋,而言 “伟大的人物”佛祖“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排比铺陈,貌似不着边际却巧用一“大”字与下文“小”字对照而连贯起来。作者就此,不容稍停,写到“伟大的人物”又需修行深山、静观默想,得天眼通,后为“天人师”。当读者还沉浸在超凡脱俗的极乐世界中冥想时,作者又陡然把你拉入纷纷攘攘的尘世,“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行文大起大落,而又娴熟自然,文脉贯通。由“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承上启下,而引出了本集的重点论敌—— “正人君子”。最后一句,用“沾水小蜂”自喻,乍看在卑己,而联系下文“万不敢比附洋楼中的通人”便知意在抑人了,嘲讽了那些 “洋楼中” 的欧化文人。

  第三、四小节,首先设置悬念说“我”交上了 “华盖运”,作者引而不发,叙述老年人说人要交上“华盖运”,这种运,“在和尚是好运”,是“成佛成祖之兆”。然后才说“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那么 “华盖运” 对于俗人,便是 “碰钉子”了。作者的“华盖运”是碰了什么钉子呢?其一是两篇杂文被人反对;其二是遇上了“学者,文士,正人,君子”。前者仅是虚晃一下而已,后者才是真正攻击的靶子。所以后者一露面,作者便穷追不舍。文章写到“学者,文士,正人、君子”都“深不以 ‘党同伐异’ 为然”而我却“被他们 ‘伐’ 了几下”。不用逻辑思辨,而论敌的假面具被一撕而破,这种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论辩方法,使正人君子们 “麒麟皮下露出了马脚”。文中“伐”字的活用,增强了议论语言的生动性。

  第五小节,表明了作者为坚守杂文阵地将在所不惜。杂文是“匕首”、“投枪”,时代需要它。所以作者用不着计较是否能进入“艺术之宫”,宁愿“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这一段充满诗意的抒发,奔涌着澎湃的激情,仿佛听到了作者向着大漠苍天的独白。“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则以俏皮、幽默的语言对自视高雅的欧化文人进行了嘲讽。

  第六、七小节,真诚地“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作为杂文这一战斗性文体的开创人,鲁迅把青年视为自己的战友,希望青年同他一同奋战,但现实却令人担忧。时令已是岁末,在岁末的深夜,作者略感“灵魂的荒凉与粗糙”。作者的灵魂带着隐隐的寂寞、孤独,但作者并不消沉、失望,宣称“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不错,作者在苦痛中清楚地看到了现实,从现实获得了 “生活” 的经验和勇气。

  本文围绕编辑《华盖集》“纵意而谈”,思绪跳跃,但不杂乱,起伏的情感充溢全篇,使议论弥漫着诗意。

  字数:2935

  作者:肖方林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440-442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