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是春秋时期流传在郑国(今河南新郑县)的民间情歌,当时郑国已经出现了小生产、家长制。据《周礼·媒氏》记载,男女结合必须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否则,自由恋爱会受到家庭的谴责、社会舆论的卑视。这正象孟子所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首诗通过一个少女对情人的求告,真实地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旧礼教束缚的痛苦。
这首诗共分三章,其结构形式和《诗经》中其他许多民歌一样,也是叠章体,即章节复沓形式。每章的词句基本相同,其中只换几个字。借这几个字的更换,可以反复进行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具有“一唱三叹”之妙。三章中,都有姑娘委婉的规劝:“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表面看来,似乎是在拒绝仲子的求爱,实际上姑娘在心底呼唤着爱情。三章反复地唱出“仲可怀也”,这呼声表明了姑娘火一般的恋情,反映了她对幸福婚姻的憧憬和追求。
本诗用层递的手法,真实而鲜明地刻划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仲子为了见到心上人,他敢于“踰里折杞”、“踰墙折桑”、“踰园折檀”。读者仿佛看到了仲子为了会见情人,正在翻过里墙、爬过住宅的围墙、越过种果木菜蔬的园墙。这种由外到里、由远到近的步步递进,是在和旧礼教的樊篱进行抗争,这正是爱情的力量给他以勇气。正当的恋爱受到不合理的旧礼教习惯势力的反对,逼得恋人们无路可走,非得翻墙踰垣不可。诗中女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她言不由衷地劝说仲子别爬过墙头到她的家里来,但又怕引起仲子的误解,又赶紧申明,并不是为了爱惜这些被攀折的树,而是“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这重叠的“畏”字,使读者认识到旧礼教的桎梏是怎样摧残了千千万万青年男女的纯洁爱情,这正是此诗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沉浸在反复咏叹的“畏”字声中,这表明了姑娘不能忘怀自己的所爱,却又惧怕父母的管制、诸兄的干涉、众人的非议。诗中女主人公的畏惧心理,也是通过层递手法表现出来的。先父母、次诸兄、后众人,即由亲到疏、由近到远,这正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情理和逻辑。
全诗通过朴素的语言、反复明快的节奏、层递的手法,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执着爱情、心底的抗争和对礼教的控诉。这是一首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