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首描写初春时节西湖美好景色的诗。

【导语】: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首描写初春时节西湖美好景色的诗。  【题解】  诗歌。作者白居易。选自《白氏长庆集》。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全诗生动地描述了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首描写初春时节西湖美好景色的诗。

  【题解】

  诗歌。作者白居易。选自《白氏长庆集》。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全诗生动地描述了初春游览钱塘湖(“西湖”的别名)时所见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春光的热爱以及赏春的喜悦之情。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如“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写了湖上春水初涨,天上白云重重,水色天光,一片迷茫的景象,勾勒出西湖早春的大致轮廓。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本诗全用白描写法,语言清新自然,平易晓畅,而又生动传神。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均是描绘早春景色的名句。

  【全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孤山: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秀丽清幽,是湖山登览胜地。山上有孤山寺,为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所建。贾亭:唐贞元(785-804)年间,杭州刺史贾全于钱塘湖上建亭,名贾公亭。水面初平:指春天湖水上涨,水与岸平。云脚:出现在雨天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

  2.暖树:向阳的树木。啄:这里指用嘴衔。

  3.乱花:到处开放的花。浅草:犹言短草。因春天草尚未长高。

  4.行不足:游赏不够,意谓春光迷人,百赏不厌。白沙堤:又名“十锦塘”、“断桥堤”,在杭州西城外,沿堤西南行直通孤山,风景秀丽。因为名叫“白堤”,曾误传为白居易所修。

  【今译】

  行至孤山寺之北贾亭之西,

  只见湖面涨平接岸,云脚垂低。

  有几处早莺争抢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是谁家新燕为筑巢衔来了春泥?

  乱花纷开,渐渐使我眼神迷乱,

  浅草青青,刚刚可以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使人留连忘返,

  【鉴赏导示】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此诗却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鉴赏】

  此诗题为“春行”,处处环绕“初春”及“行”这一条线索来作描绘。起句从孤峰独耸、清幽秀丽的湖山游览胜地孤山寺的北面写起,点明春行始点。贾公亭在西湖边上,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这游览地自然就是西湖了,以暗示“行”在西湖。次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早春的轮廓。西湖秋冬水落、初春又涨,“水面初平”之时自然就是早春了。这个时候细雨濛濛,云气低垂,就有了“云脚低”的自然景象。中间四句,紧扣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春天乍到,莺燕报春,这春的使者却只有“几处”,而不是“处处”,新燕不是“家家”,而只是“谁家”,用语虽明白畅晓,用词却极有讲究,于写景当中准确地传达出“早春”的时令信息,是上下两句意义上互相生发,联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颈联两句紧扣“行”字继续写景,仍处处突出初春。写春花,用“乱”字加以修饰,以显其多;写春草,用“浅”字加以限制,以显其短。“渐欲”给人以边走边看、越看越多的动感;“才能”说明绿草初长,暗合初春。尾联作者以咏叹作结,流露出对西湖春色的依依不舍与赞美之情,春游之行也由湖西转到了湖东,叙事也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时节西湖美好景色的诗,它表现了诗人面对西湖生意盎然的春色所产生的美好感情。全诗属对工整,描写生动细致,向为人们所称道。不过,这首诗的成功之处还不仅仅在于这些,更主要的是它善于写出春行的情景,全诗以“孤山寺”起,以 “白沙堤”终,描写方位前后呼应,与诗人的游赏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一种“行”中的观赏,从而使诗中环境景物的描写刻画紧紧地配合着题意,较好地表现出“湖上春行” 的题旨。

  金圣叹认为,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写“湖上”,也就是重在写湖上的景色,后四句方点出“春行”。这种理解虽不无道理,但不免拘泥。其实,诗的前四句虽然重在写湖上春色,但这种描写仍然是与“春行”即诗人的游踪和观赏结合在一起的。试看前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第一句点出西湖的位置,第二句则写西湖湖水。从描写的方位角度来看,前一句写湖处在孤山寺之北贾亭之西,是横向描写,即金圣叹所说的“横开”,后一句写西湖春水新涨,水天一色的景象,是纵向描写,即金圣叹所说的“竖展”,一横一纵,视野广阔,风景如画。从表面来看,这两句似乎是纯然写景物,若细细品味,我们仍能感到景物背后诗人的目光。孤山寺和贾亭两个地名连用,似乎使人感觉到诗人穿花径、绕楼台,在尽情观赏湖上春光。他的目光先是落在春水荡漾的湖面,随着诗人的游踪,景色不断变化,诗人的视点也在变化,“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在时间上紧随前两句,描写诗人在行进中观赏到的湖周围的美好春光。诗人精心选择词句,“早莺”、“暖树”、“新燕”、“春泥”,无不是早春特有的景物。“乱花”、“浅草”则形象地表现出初春时节蓓蕾初绽,野花簇簇,小草新冒,浅嫩柔软的景色。而诗中的“几处”、“谁家”、“渐欲”、“才能”等词语,又把这几句景物连成一条线索,让人们体味到诗人的细心观察和欣喜的心情。特别是“渐欲迷人眼”、“才能没马蹄”两句,不但写出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独特感受,而且很巧妙地点出“行”字,让人想见诗人纵马徜徉在湖堤上的情景。四句虽没有具体点出方位,但由于景物与诗人的游赏相结合,因而产生了一种移步换形的效果。诗的最后两句点出方位,“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原来诗人一路行走一路观赏,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他最喜爱的西湖东面,在白沙堤绿杨树阴里久久徜徉。整首诗歌章法严谨,结构井然,它先点明环境,然后转入写景,最后又点明环境,方位的前后变化与诗人的行踪观赏密切配合,突出了题目中的 “春行”两字。

  诗人观察大自然的角度各有不同,有的是静观默察,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在静态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静谧。一般来说,诗中的景物与环境方位的关系也是静态凝滞的,是从固定的视点观察周围的景物。还有一种,即如本诗,是一种动态中的观赏,这时环境方位与景物描写的相互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两者结合得成功,不但能使诗歌所表现的景物获得一种时空上的限制性,同时也增强了整首诗歌的内在联系,使情与景更好地交融渗透。

  【鉴赏要点】

  [1]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结构紧密,章法整齐。[3]语言明白晓畅,用词准确、凝练。

相关推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翻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读后感(三篇)
  •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