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历来人民群众理想中的英雄,戏剧、曲艺中都有武松的剧目与段子,久演不衰,就是很好的证明。 要复仇就要有必要的手段。武松的复仇,就是靠其惊人的武艺。施耐庵为了表现武松的
《明世说新语》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世说新语》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李绍文撰。八卷。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迄于
2024-10-14
武松是历来人民群众理想中的英雄,戏剧、曲艺中都有武松的剧目与段子,久演不衰,就是很好的证明。 要复仇就要有必要的手段。武松的复仇,就是靠其惊人的武艺。施耐庵为了表现武松的
武松是历来人民群众理想中的英雄,戏剧、曲艺中都有武松的剧目与段子,久演不衰,就是很好的证明。
要复仇就要有必要的手段。武松的复仇,就是靠其惊人的武艺。施耐庵为了表现武松的独特性格,别有风趣地把武松惊人的酒量与非凡的武艺结合起来。武松也常说:“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可见武松的胆量、武艺,是和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三碗不过冈”酒店里,别人喝三碗便过不去景阳冈;他却一连喝了十五碗,是一般人的五倍。他不但没有醉倒,而且还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了兽中之王——老虎。武松打虎,寓意是相当深刻的,力大无比而又残忍的兽中之王都被武松踩在脚下,何况人中之兽呢!
武松的复仇手段与李逵不同,李逵主张“先打后说”,并且从不考虑后果。打过之后,远走高飞,一逃了之。武松则不然,他说得出,做得到,敢做敢为,只要打了仇人,报了仇,纵使以命相抵,也在所不惜。但是武松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由于他生活在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在他的思想中,封建的思想意识也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他打抱不平,甚至天也不怕;另一方面他又相信官府,因此,屡屡上当受骗。单从现象上来看,好像是矛盾的,但从武松性格发展上来看,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却又是统一的。
武松好打抱不平,是他英雄性格的自然显露,他相信官府也自然有他一定的原因。因为他出身贫苦,常期飘泊江湖,饱受人生艰辛。当他因打死了景阳冈上猛虎,意外被阳谷县知县提携为步兵都头时,武松也就立即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由于武松地位的改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对封建律条也抱有幻想。由于武松对阳谷知县的“抬举”抱有感激之情,自然在行动上也乐意效劳,甚至将阳谷县知县搜刮来的金银亲自送到东京。因为武松对封建统治阶级缺乏应有的认识,屡遭封建统治阶级的愚弄与陷害。
当他从何九叔那里得知胞兄武大郎是被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合谋用砒霜毒死之后,武松不是直接去向仇人报仇,而是去官府首告,妄图依靠官府为兄长伸冤。可是他哪里知道,奸夫西门庆已经贿赂了知县。知县得了银子,还训斥武松“不省得法度”。在这种情况之下,武松才不得不杀了西门庆与潘金莲,为胞兄报了仇。可是他不像李逵那样,打死了人,一逃了之。武松却又要去官府自首,结果等于自投罗网。但是武松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为兄复仇,自然有他复仇的本领。他在狮子楼斗杀了恶霸西门庆,为胞兄报了仇。在孟州牢城营中,又为义弟施恩报仇,拳打了霸占施恩经营的快活林的蒋门神。可是诸多坎坷,并没有使武松对封建统治阶级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当张团练要为蒋门神报仇,勾结孟州张都监陷害武松时,武松仍没有丝毫察觉。
张都监对武松用刑时,武松还没有识破张都监的庐山真面目。武松不招,张都监命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这一打,倒使武松清醒了,他寻思道“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害我,我若能挣扎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虽然武松招了供,但不是屈服,而是开始觉悟的表现。从此武松对封建统治阶级才打消了任何幻想,并与之一刀两断,他那悲壮残忍的复仇手段,才在他那清醒的头脑和惊人的力量与武艺中进发出来。
武松复仇残忍凶狠,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武松血溅鸳鸯楼时,共计杀人一十五口。他还自己做事自己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用血在墙上堂堂正正地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其行为何等磊落!
武松由于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相信封建律条,所以他才步步上当受骗。 他上梁山之后, 他才不相信封建统治阶级的招安能与梁山什么好处。当宋江提出招安时,武松第一个反对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们的心。”封建统治阶级每次招安,都遭到了武松、鲁智深、李逵诸人的坚决反对。上山前,宋江曾与武松谈起招安之事,当时武松并没有反对。在梁山上宋江又提起招安时,武松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明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后,对封建统治阶级再也没有什么幻想了。这一点,在平定方腊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
平定方腊胜利之后,梁山弟兄千辛万苦,死伤惨重,武松也残废了。宋江与卢俊义等认为大功告成,该还朝受封了。武松则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这样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没有进京受封的还有鲁智深、李俊等。在招安问题上,李俊虽然反对,但没有武松、鲁智深突出。但鲁智深在“圆寂”时还要换上一身“御赐的僧衣”,以示荣耀。而武松上梁山之后,一直对封建统治阶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众弟兄欢呼胜利,还朝受封时,他看破了红尘,视爵禄为粪土,甘心做“清闲道人”,以至“八十善终”。
阶级斗争的残酷,生活的坎坷,道路的曲折,既折磨了武松,也锻炼了武松,更使武松逐渐成熟起来。他多次身陷缧绁,但他宁折不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以加倍的手段来进行复仇活动。他敢于复仇,能够复仇,才成为顶天立地的复仇英雄。历来人民喜爱武松,恐怕原因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