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提示全书内容和主要人物命运结局的重要一回,《红楼梦》五个题名中的两个:《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其点睛之处都在这里。脂批云: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
《明世说新语》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世说新语》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李绍文撰。八卷。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迄于
2024-10-14
这是提示全书内容和主要人物命运结局的重要一回,《红楼梦》五个题名中的两个:《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其点睛之处都在这里。脂批云: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
这是提示全书内容和主要人物命运结局的重要一回,《红楼梦》五个题名中的两个:《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其点睛之处都在这里。脂批云:“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此亦《金陵十二钗》的点睛之笔。
这一回情节并不复杂,它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觉,梦中随其神游太虚幻境,翻阅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全部判词画页,以及“副册”、“又副册”的部分判词画页;随后又听了仙女们演唱的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这些判词、画页和曲词互为补充,暗寓和预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身世遭遇,体现了作者安排人物、结构情节的总体设计,在《红楼梦》的整个悲剧构思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来,在小说一开始就把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透露给读者,这于小说创作是忌讳的,因为这样便没有了通常所说的悬念,减弱了人们阅读的兴味。但曹雪芹在此所作的处理,却没有产生这样的弊病。这是因为无论是画面还是词曲,都仅仅是一种隐语和谶语,它非但不会减弱读者阅读的兴趣,相反会引起读者探求其隐义和奥秘的热情;加之其本身辞藻的优美,曲调的哀怨,意境的隽永,更使读者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中心内容,是构成全书情节的主要线索之一。“正册”判词第一首[和终身误]、[枉凝眉]两曲,就是合写和分咏钗、黛二人的悲剧命运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判词是合写宝钗和黛玉两人的。首句指薛宝钗有乐羊子妻那劝谏丈夫读书上进的妇德,次句指林黛玉有谢道韫一般敏捷的诗才;最后两句分别暗寓林黛玉和薛宝钗之名,且暗示她俩都“生非其地”(甲戌本脂批),不可能有好的命运。宝钗和黛玉是两个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少女,但她俩在封建社会都以悲剧而告终,这正反映了封建制度对于青年女子的摧残无一能幸免。〔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支曲以贾宝玉的口气咏唱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曲中的“俺”即是被迫与宝钗成婚之后的宝玉的自称。曲词表达了他对不幸天逝的黛玉的永恒思念,和对自己不得不与没有爱情的薛宝钗共同生活的不平之意。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是封建淑女的典型,她“德言工貌”俱全,才智也极出众,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有金锁的她与有通灵玉的宝玉就像金玉一样匹配。但是,这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她尽管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却无法赢得宝玉的心。这是因为她和宝玉之间虽然并非全无感情,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因此尽管婚后的薛宝钗能克尽妇道,像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齐眉”,敬重丈夫,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黛玉,最后怀着不平之意撒手出家,薛宝钗只能在孤寂和冷落中抱恨终身。〔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此曲以第三人称咏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曲词哀怨缠绵,凄惋欲绝,本身就是一首极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全曲对宝黛双方作对称性描绘,赞美了他们俩美好高洁的品质,抒写了他俩曲折多难的爱情历程和爱情的最终破灭。结句是对黛玉在恋爱中以泪洗面,最后泪尽而亡的暗示。在宝、黛相爱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了情感的风风雨雨,黛玉每每以泪洗面;这固然和黛玉的“小性儿爱恼”的性格有关,和宝玉的“爱博而心劳”,黛玉的“情重愈斟情”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真挚的爱情有悖于那个时代陈腐的道德观念。他们无法表白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每每以假情试探,将真心有意瞒了起来,以致一个心反弄成了两个心,“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宝玉诉情以后,双方互明了心迹,误会也随之消释,但他们的爱情与环境和社会的冲突更深刻地横亘在他们面前。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他俩的爱情采取了极其冷漠的态度,而把他们选择的天平明显地倾斜在“金玉良缘”一头,于是随着情况的逐步明朗,黛玉日益感到忧郁和绝望,最后终于泪尽而亡。宝黛的爱情悲剧,是性格和环境的双重冲突的悲剧,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最深刻丰富内涵的社会悲剧。
除去钗、黛二人以外,凤姐是金陵十二钗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她的悲剧不是爱情婚姻的悲剧,而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她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曲子词则是这样写她的:〔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又一度协理过宁国府。在管理家政上,她精明能干,不惮辛劳,威重令行,巧于应酬,不愧是个女强人。但由于她生于“末世”,她的精明强干非但挽回不了家族的颓运,相反使她四面树敌,成为家族中房族、嫡庶、主奴等复杂矛盾的聚合点,使她为应付这些矛盾而心瘁力竭。加之她的贪婪和狠毒所酿就的累累劣迹 (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放高利贷等),更使她成为日后贾府犯事的导因之一,成为府中上下嫉恨和不满的众矢之的。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费尽心机地支撑着贾府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又挖空心思地动摇着它的基础,最终又与这座倾倒的大厦同归于尽。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个俗话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只是她的最后结局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 是指贾琏对她态度的三个阶段:开始是顺从,继而是使令,最后是休弃,即她最后是落个被休弃的不光彩结局。
贾氏四姐妹是金陵十二钗的重要成员,她们虽性格各异,命运有别,但无一例外都是“薄命司”的人物。元春贵为皇妃,曾为贾府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有关省亲的场面描写却充满了一片悲剧的气氛,元春的忍悲强笑,众人的呜咽对泣,特别是元春对父母所诉说的那些沉痛之语,都显示了对封建君权的含蓄谴责。判词和曲子暗示了她的不幸早逝和可能死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的险恶结局:“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迎春绰号“二木头”,她懦弱无能,遇事退缩,加上她幼年失母,婚姻大事竟由昏庸刚愎的父亲贾赦一人草草定了。由于她所嫁非人,婚后一年有余,便被忘恩负义的丈夫作践而死。在大观园诸姐妹中,她是最早死于非命的一个,她的死是典型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
探春浑名叫“玫瑰花”,在大观园诸女儿中以精明、能干、刚强和泼辣而著称;又因她是庶出,更显得格外自尊。这些性格特征,在“理家”和“抄检”这两件事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她对家族的命运最为关切和焦虑,对家族所面临的危机也看得最为透彻,最后却以远嫁了其一生:“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四小姐惜春是从宁国府污浊环境中诞生出来的畸形儿,她的性格特点是孤介怪僻,以至怪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她一方面从其他姊妹的结局中看破了世情,二来出于对本家族的厌恶和绝望,最终选择了一条出家为尼的道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贾府四姐妹是如此,其他嫁到贾府来的少妇或和贾府有着各种关系的少女也无一不是“薄命司” 里的人物。李纨作为荣府的大奶奶,她青春丧偶,唯知奉亲养子,“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死去的丈夫和幼小的儿子;秦可卿作为宁府的少奶奶,她的青春和生命却只属于她自己,她有花容月貌,专檀风月之情,她的乱伦行为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不幸。对这两个道德行为截然不同的女性,作者都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写李纨的判词和曲子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曲子暗示她虽然孤子成立,母以子贵,但不久就死去了,她老年富贵而又孤寂的生活毫无欣慰欢愉可言。写秦可卿的判词和曲子则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判词和曲子都暗示她与贾珍的乱伦是贾府败亡的起因,她的结局则是悬梁自尽而死。但作者后来删改了这一情节,并改塑了秦氏的形象,因此小说提供的形象和判词与曲子的暗示已不尽相同。
史湘云是四大家族之一史侯家的小姐,贾母的内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婶母待她不好,“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针线女工都须自己动手,每被人问及家计,她便红了眼圈。她性格豪爽开朗,心地单纯坦诚,大观园曾是她暂时的乐土;但最终虽配了个“才貌仙郎”,却好景不长,很快就夫妻离散。判词和曲子咏唱了她美好的品德和坎坷的一生:“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妙玉是寄居在大观园内栊翠庵里的尼姑,她出身仕宦之家,因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唯心性高傲孤僻,因而为世俗所不容,最后被污浊黑暗的社会所吞噬。判词和曲子对这位才高命蹇的少女同样倾注了深刻的同情:“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巧姐是贾府上层女性中最年轻的一位,如果以贾母一辈为第一代,则她属于第四代人。前八十回,对她并没有太多的描写。在贾府衰败,凤姐病亡后,她险被亲属拐卖,幸得刘姥姥搭救才逃出厄运,并走上了一条纺绩耕作,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作者作这样的安排,不仅反映了他远富近贫的思想观点,而且也许是有意要让贾府中最年轻的上层女性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判词和曲子写她道: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在此回中,宝玉还翻看到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一人的判词,以及“又副册”中袭人和晴雯的判词,由于相对“正册”来说,她们的地位比较次要,因而作者未一一开列她们的芳名,但她们理应也是各有十二位女性。《红楼梦曲》除上引十二支外,前后还各有“引子”和“收尾”两曲。“引子”叙明创作的缘由,“收尾”一曲叫《飞鸟各投林》,是十二支曲的总结,并暗示了整个家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结局。
要而言之,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通过他观看的十二钗“簿册”,聆听的《红楼梦曲》,以强烈的暗示揭开了全书悲剧的序幕,奠定了整个作品悲剧的主题,从而使读者在即将开始的如火似锦的场面故事中,不致错会了作者的命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