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白发苏州》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导语】:

白发苏州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摩挲大地。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吧

  白发苏州(1)

  不必说多次被夷为平地的巴格达和耶路撒冷,看看一些正常的城市也够让人凄伤。

  公元前后,欧洲最早的旅行者看到乱草迷离的希腊城邦遗迹,声声长叹。六世纪,罗马城衰落后的破巷、泥坑、脏水,更让人无法面对……

  有哪一座城市,繁华在两千多年前而至今依然繁华,中间几乎没有中断?

  我想,那个城市在中国,它的名字叫苏州。

  不少学者试图提升苏州的自信,把它说成是“东方的威尼斯”。我听到这样的封号总是哑然失笑,因为不说别的,仅仅来比这两个水城的河道:当苏州精致的花岗石码头边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一片沼泽荒滩。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智烦乱,而苏州的古迹会让你定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的感叹,读一读,能把你心头的皱折熨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来休憩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外面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住住。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我有时不禁感叹,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后院,苏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京城史官的眼光很少在苏州停驻,从古代到近代,吴侬软语与玩物丧志同义。

  理由是明白的:苏州缺少帝京王气。

  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于是,苏州面对着种种冷眼,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意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做甚?

  说来话长,苏州的委屈,两千多年前已经受了。

  当时正是春秋晚期,苏州一带的吴国和浙江的越国打得难解难分。其实吴、越本是一家,两国的首领都是外来的冒险家。先是越王勾践击败吴王阖闾,然后又是继任的吴王夫差击败越王。越王利用计谋卑怯称臣,实际上发愤图强,终于在十年后卷土重来,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这事在中国差不多人所共知,原是一场分不清是非的混战,可惜后人只欣赏越王的计谋和忍耐,嘲笑吴王的该死。千百年来,越国的首府一直被称颂为“报仇雪耻之乡”,那么苏州呢?当然是“亡国亡君之地”。

  细想吴越混战,最苦的是苏州百姓。吴越间打的几次大仗,有两次是野外战斗,一次在嘉兴南部,一次在太湖洞庭山,而第三次则是越军攻陷苏州,所遭惨状一想便知。早在越王用计期间,苏州人已连续遭殃。越王用煮过的稻子当做种子上贡吴国,吴国用以撒种,颗粒无收,灾荒由苏州人民领受。越王怂恿吴王享乐,亭台楼阁建造无数,劳役由苏州人民承担。最后,亡国奴的滋味,又让苏州人民品尝。

  传说越王计谋中还有重要一项,就是把越国的美女西施进献给吴王,诱使他荒淫无度,懒理国事。计成,西施却被家乡来的官员投沉江中,因为她已与“亡国”二字相连,霸主最为忌讳。

  苏州人心肠软,他们不计较这位顶着“越国间谍”身份的姑娘给自己带来过多大的灾害,只觉得她可怜,真真假假地留着她的大量遗迹来纪念。据说今日苏州西郊灵岩山顶的灵岩寺,便是当初西施居住的所在,吴王曾名之“馆娃宫”。灵岩山是苏州一大胜景,游山时若能遇到几位热心的苏州老者,他们还会细细告诉你,何处是西施洞,何处是西施迹,何处是玩月池,何处是吴王井,处处与西施相关。

  你看,当越国人一直为报仇雪耻的传统而自豪的时候,他们派出的西施姑娘却被对方民众照顾着,清洗着,梳理着,辩解着,甚至供奉着。

  白发苏州(2)

  前不久一位苏州作家给我看他的一部新作,写勾践灭吴后,越国正等着女英雄西施凯旋,但西施已经真正爱上了自己的夫君吴王夫差,甘愿陪着他一同流放边荒。

  这还比较合理。

  我也算一个越人吧,家乡曾属会稽郡管辖。无论如何,我钦佩苏州的见识和度量。

  吴越战争以后,苏州一直没有发出太大的音响。千年易过,直到明代,苏州突然变得坚挺起来。

  对于遥远京城空前的腐败集权,竟然是苏州人反抗得最为厉害:先是苏州织工大暴动,再是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朝廷特务在苏州逮捕东林党人时,遭到苏州全城的反对。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踏着血泪冲击,冲击的对象是皇帝最信任的“九千岁”。这件事情结束后,苏州人把五位抗争时牺牲的普通市民葬在虎丘山脚下,立了墓碑,让他们安享山色和夕阳。

  这次浩荡突发,使整整一部中国史都对苏州人另眼相看。这座古城怎么啦?脾性一发,让人再也认不出来。说他们含而不露,说他们忠奸分明,说他们大义凛然,苏州人只笑一笑,又去过原先的日子。园林依然这样纤巧,桃花依然这样灿烂。

  明代是中国古代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最严重的时期,但那时的苏州却打造出了一片比较自由的小天地。明代的苏州人可享受的东西多得很,他们有一大批作品不断的戏曲家,他们有万人空巷的虎丘山曲会,他们还有唐伯虎和仇英的绘画。再后来,他们又有了一个金圣叹。

  如此种种,又让京城的朝廷文化皱眉。轻柔悠扬,潇洒倜傥,放浪不羁,艳情漫漫,这似乎又不是圣朝气象。就拿那个名声最坏的唐伯虎来说吧,自称江南第一才子,也不干什么正事,却看不起大小官员,只知写诗作画,不时拿几幅画到街上出卖。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样过日子,怎么不贫病交困呢?然而苏州人似乎挺喜欢他,亲亲热热地叫他“唐解元”,在他死后把桃花庵修葺保存,还传播一个“三笑”故事让他多了一桩艳遇。

  唐伯虎是好是坏,我们且不去论他。无论如何,他为中国增添了几页非官方文化。道德和才情的平衡木实在让人走得太累,他有权利躲在桃花丛中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中国这么大,历史这么长,金碧辉煌的色彩层层涂抹,够沉重了,涂几笔浅红淡绿,加几分俏皮洒脱,才有活气,才有活活泼泼的中国文化。

  一切都已过去了,不提也罢。现在我只困惑,人类最早的城邑之一,会不会淹没在后生晚辈的时尚之中?

  山水还在,古迹还在,似乎精魂也有些许留存。最近一次去苏州,重游寒山寺,撞了几下钟,看到国学大师俞樾题写的诗碑,想到他所居住的曲园。曲园为新开,因有俞樾先生的后人俞平伯先生等后人捐赠,原物原貌,适人心怀。曲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由于这个普通门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晚清国学重镇。几十年后,又因为章太炎先生定居苏州,这座城市的学术地位更是毋庸置疑,连拥有众多高等学府的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不投来恭敬的目光。

  我一直认为,大学者是适宜于住在小城市的,因为大城市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繁杂的消耗。但是,他们选择小城市的条件又比较苛刻,除了环境的安静、民风的简朴外,还需要有一种渗透到墙砖街石间的醇厚韵味,能够与他们的学识和名声对应起来。这样的小城市,中国各地都有,但在当时,苏州是顶级之选。

  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怪的经验:一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很早以前的主人。想得再奇也不要紧,两千多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如今的曲园,辟有一间茶室。巷子太深,门庭太小,来人不多。茶客都上了年纪,皆操吴侬软语,远远听去,似乎正在说俞樾和章太炎,有所争执,又继以笑声。

  未几,老人们起身了,他们在门口拱手作揖,转过身去,消失在狭窄的小巷里。

  我也沿着小巷回去。依然是光光的鹅卵石,依然是座座关闭的门庭。

  我突然有点害怕,怕哪个门庭突然打开,拥出来几个人:若是吴门墨客,我会感到有些悲凉;若是时髦青年,我会觉得有些惶恐。

  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等着看吧。

  两千多年的小巷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那就是:不管看到什么,都应该达观。是的,达观,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

  点评一:

  在作者笔下,苏州水性、柔媚、安静,宛如一好女子,成为文人休憩的港湾——中国文化的后院。轻盈飘逸,令人神往。写其阳刚一面时,作者用了“坚挺”一词;这个表示男性力量的用语,似乎太过唐突?一个好女子,她本身就具备勇气与血性,无须借助男性来炫示。(老愚)

  点评二:

  本文勾勒出千年苏州的双重面影:柔媚和激越。这是一座古城复杂的文化生成力。(马策)

  点评三:

  苏州是“白发飘飘的长者”,试问世界上有哪一个城市能繁华两千多年?巴格达吗?罗马城吗?作者起笔,充满了对民族文化能香缭火旺的自豪感。但作者写作此文立意并不在此,我以为其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出古老的苏州所拥有的古老特质。苏州,她兼容,她包含,她侠骨柔肠,正是这些特质,让她千百年来在历史风云中昌荣不断。全文笔墨飞洒,张弛有度,从容而苍凉。(廖国清)

  《白发苏州》读后感

  看余秋雨的散文为时已有,往往夜静时慢读,那涓涓流溢的笔调淡然而凝重,轻畅却深刻,象在品读一杯醇香清明的龙井,余韵回肠。  《白发苏州》算是其中的香茗了。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描述有如老者气度的苏州,在夕阳漫天的余晖里,他的背影便是归属与安详。  象一个久游的旅人要寻找后回归的家一样,苏州是“太甜”、“太俏”、“太多”、“太密”,“过于流丽”又“不够苍凉遒劲”的,也许这正是拼却一生劳苦后想安睡入梦的人们渴望的家园,是一个“处处给人以感观上的宁静与慰籍”的“中国文化静谧的后院”,是一个“能给我一种真正休憩”的地方。试想人的一生少年如牛犊、壮年如苍鹰、能平静又想归返的还有什么时候呢,而也只有老年甘守平静的心才不会“去吃那份追随之苦”。  还是那个真实善良的老者,包容爱护并坚决捍卫着真实和善良。那为万古祸水红颜的西施,玩世不恭却不废人间造业钱的唐伯虎,那嘻笑怒骂中点评了千秋红楼的金圣叹……这些被世人贬评的才子佳人在苏州的怀抱中都得到了孩儿般的呵护与溺爱。而又同是这位老人,却以生命的代价在反腐的斗争中惨烈而坚决的捍卫着天下的纯洁和公正。这个苏州更象一个仁者、爱者和勇者。  这还不全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那个苏州。  全文以明暗两线通篇,对苏州直接大量的描述更为了点明文中由暗线引发的深思。文章第一节中我们看到,在2500年历史的街道上穿越的苏州人,却仰慕着200历史下的西方现代文明的辉煌,而现代的西方文明也曾经苏州有过的灿烂。这种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冲击下产生的无奈与迷茫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人类在接受文明时要抛弃传统,还是为了保有传统而拒绝文明?作者没有回答,他说:我一时找不到答案。  苏州的忧思也许正是文化面临的忧思。或者作者以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谁也无法拒绝文明的光芒,就象每一个古老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象那只勇投烈火的凤凰,在炼烧中永生。经过这种保有真善美的不断永生,才不会因为只剩年老而悲凉,或因只有年少而遗憾。这大概是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要告诉我们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