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最后的诱惑》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基督最后的诱惑》 1988 彩色宽银幕 163分钟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加拿大奥丁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编剧:保罗施拉德(根据尼科斯卡赞察基斯的小说《最后的诱惑》改编) 摄影:

  《基督最后的诱惑》

  1988 彩色宽银幕 163分钟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加拿大奥丁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编剧:保罗·施拉德(根据尼科斯·卡赞察基斯的小说《最后的诱惑》改编) 摄影:迈克尔·巴尔豪斯 主要演员:威廉·达福(饰耶稣) 哈维·凯特(饰犹大) 芭芭拉·赫尔希(饰抹大拉·马利亚)

  【剧情简介】

  公元初的拿撒勒。木匠耶稣倍感痛苦和困惑。当地的罗马统治者不停地让他做十字架,用来处死他的那些敢于反抗的犹太同胞,他因而遭到母亲的卑视和村民的唾弃。但他依然默默地忍受着。因为他内心中朦胧地感到,上帝正准备挑选他作为救世主,要他牺牲自己以拯救世界。耶稣深感自己无力承担起这副重担,于是他希望因他对同胞的这种“罪孽”会使上帝放弃挑选他为救世主的打算。

  但是,一个声音却时时从内心向他发出召唤,他默默地服从了那指令,开始踏上寻道的旅途。行前耶稣依循指令探望了和他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表妹抹大拉,抹大拉此时已成为一名妓女,她邀耶稣共欢,耶稣不为所惑。

  旅途的第一站,耶稣来到荒漠中一家残破的修道院。入夜魔鬼撒旦化做蛇出现在他的屋里,想阻拦耶稣的沙漠之行。耶稣再次不为所动。几经考验,一位似乎是天使化身的修士告诉他,他已得到净化,可以去向人们传递上帝的旨意了。

  耶稣又上了路。途中他遇到了激进的反罗马统治的犹太人组织“奋锐党”派来的犹大。犹大受命来杀他,因他主张的博爱与该组织的激进宗旨截然对立。不过,犹大在见到耶稣后,决定还是先跟随他一起传道,然后再慢慢说服他放弃自己的主张。不久,两人又遇到了抹大拉,因她在安息日接待了罗马嫖客,愤怒的犹太人把她拖到郊野,准备用石头砸死她。耶稣以人皆有罪的晓喻劝阻了众人,并当场布道,向人们宣讲要人人相爱的神旨。有人对他的道义表示怀疑,但更多的人却心悦诚服。于是耶稣的身后开始聚集起了第一批追随者。

  耶稣与众信徒来到约旦河畔,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施洗约翰正为众人洗礼。他似乎认出了这位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走上前为他施洗并与他论道。他不同意耶稣关于上帝就是爱的观点,而认为上帝也主张恨。他建议耶稣到无人的荒漠去直接聆听上帝的真谛。耶稣来到沙漠中,他用手指在荒沙上划圈为界,然后端坐其中,发誓不听到上帝的声音绝不离去。在酷暑和孤独的煎熬中,耶稣经历了毒蛇(代表女人与家庭)、雄狮(代表权欲之心)以及魔鬼撒旦的引诱,历时40昼夜,已近精疲力竭。浑身是血的约翰出现了,他宣布耶稣就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耶稣挥起那柄似乎是上帝赐予的他利斧,砍倒了撒旦变成的苹果树。

  实际上此时施洗约翰已被希律王杀死,等候在约旦河畔的耶稣的门徒开始动摇,议论着是否该回到加利利去,已开始信奉耶稣的犹大则站出来坚定地驳斥了悲观情绪。耶稣出现了,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掏出了自己的心,告诉门徒上帝就在他的心里。众人再次对耶稣肃然起敬,一齐跪倒在他的脚下。

  耶稣率领追随者向圣地耶路撒冷进发。一路上他到处显示神迹,使盲人复明,把水变成美酒。他告诉信徒那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的人就是他的军队。路经故乡拿撒勒,他宣称自己就是上帝之子,受到同胞的嘲弄,但耶稣并不气馁。他不再认自己的母亲,说他只有一个父亲,即上帝!接着他又行了一个更大的神迹,使死去四日的拉撒路起死回生,从而赢得更多信徒。经过长途跋涉,耶稣和门徒们终于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前。他大闹圣殿前兑换祭祀钱币的集市,斥责祭司们假冒上帝的名义亵渎神灵。他当众宣布他是新律法的代表,上帝不是犹太人独有的,而属于每一个尘世中的百姓。

  奋锐党人杀死了被耶稣起死回生的拉撒路,以使神迹之说威信扫地。这时耶稣已渐渐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他带领门徒返回耶路撒冷圣殿前,在那儿对大众发表演讲,宣称要以火为世界施洗。众人群情激昂,纷纷要求他下令捣毁神殿。但耶稣忽又犹豫起来,他想听到上帝真正的意旨。突然他两手出血,晕倒在地上。护殿兵趁此冲出来对信徒大肆屠杀,圣殿前一片惨状。犹大背起耶稣迅速逃离,躲过了这场灾难。

  耶稣已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他让犹大去向罗马当局告发自己,以帮助他实现死在十字架上为世人赎罪的上帝旨意。犹大虽极不情愿,但在耶稣的一再劝说下终于同意了。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让弟子们分食了圣饼和葡萄酒,然后一起来到客西马尼花园中祷告。犹大按约定带着罗马士兵前来,他走上前与耶稣接吻,使罗马人认出耶稣,将其抓走。在罗马总督彼拉多面前,耶稣拒绝放弃他的思想并毫不反抗地忍受着罗马士兵的鞭笞。

  最后的时刻来到了。耶稣被押上刑场。罗马士兵给他戴上荆棘刺冠,然后把他钉在巨大的十字架上,鲜血从耶稣身上流了出来。两旁十字架上的受刑者在挣扎哀叫,耶稣却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疼痛使他渐渐进入恍惚状态,他眼前开始出现幻觉。恍惚中一位美丽的黄衣少女出现在他眼前,她自称天使并对他说,上帝已解除了他的责任,让他去过正常的生活。她拔出耶稣手上的铁钉并轻吻他的身体,耶稣被温柔的天使和凡人生活的诱惑所打动,他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人的欲望。他终于从十字架上走了下来,在天使的引领下来到一片满目青翠的山野之中,与身穿白衣裙的抹大拉结为夫妻,两人生了一个孩子。不久,抹大拉死去,天使又把他带到了拉撒路的妹妹马大和马利亚姐妹身边。耶稣又和她们继续生儿育女,过起了幸福的凡俗生活。

  时间飞快地流逝。一天,耶路撒冷城里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已属垂暮之年的耶稣在病床上又见到了当年的几位门徒,接着犹大也来到,他指责耶稣背信弃义,怕死贪生,放弃自己的责任走下十字架,他还指出那天使不过是魔鬼撒旦的化身。说话间那一直侍奉耶稣左右的天使顿时化做了一束火焰,耶稣又一次听到了他在沙漠中听到过的撒旦的声音:“我说过,我们还会见面的!”耶稣幡然悔悟了,他知道自己上了魔鬼的当。他请求上帝宽恕他,让他重新回到十字架上。

  眩目的阳光和灼热的空气炙烤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此时,他开始从幻觉中醒来,举头仰望着苍天,他知道,他将在三天后复活,而终成不朽。

  【鉴赏】

  本片尚未公映,便已在美国引起了一场令其导演斯科西斯始料不及的轩然大波。许多宗教组织纷纷发表声明、刊登广告甚至举行示威以示抗议。一些组织号召教徒们对环球公司的母公司MCA及其下属公司进行抵制,并抵制所有放映该片的影院。一位美以美会的牧师、美国家庭协会的负责人则发出了250万封抗议信,并计划在数百个基督教电台电视台上做广告以回击这部有辱基督教圣典的作品。尽管环球公司多方设法,又是提前首映,又是请有关人士到宗教界斡旋,甚至让斯科西斯接受电视台采访,申明自己对宗教的虔诚,但收效甚微。影片公映后抗议浪潮越洋传到欧洲大陆,当年10月巴黎一家上映此片的影院发生爆炸,数十人伤亡。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有人向法院控告该片蔑视国教,意大利名导演泽菲雷利称如该片参赛,他将退出电影节。这使该片只能作为观摩影片映出。众怒所向,当然是影片对耶稣形象的歪曲与亵渎。这似乎不无道理。据《圣经》所载,耶稣是童贞女玛利亚圣灵感孕所生,是上帝之子,是其派往人间的救世主。他16岁开始感悟自己的神圣使命,四处巡游讲道,传播上帝和天国的福音,最后为救赎世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升入天国。在基督教文化乃至西方的世俗文明中,他都是个神圣而光辉的人物。

  然而本片中尽管斯科西斯也依据《圣经》显示了耶稣的种种神迹,及其上帝之子的身份,但观众却不能不感到人们心目中的偶像耶稣在影片大部分段落里却更像是混迹于芸芸众生中的凡夫俗子。他生性怯懦,犹疑多虑,虽然内心中朦胧感到自己将被挑选完成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但却不敢承担这一重任。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乃至龌龊的念头;他坦言自己是骗子、伪君子,声称想反抗上帝但又没有勇气。实际上他甚至分不清上帝与魔鬼,对于上帝的旨意到底是什么也犹疑不定。而《圣经》里那个虔诚的女信徒、耶稣复活的见证人抹大拉则被写成一个妓女,后又成为耶稣的妻子;众所周知的叛徒犹大却成了虔诚的信徒,不断帮助耶稣坚定其殉道的信念。他对耶稣的出卖则被说成是遵循耶稣的旨念。尤难令人容忍的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竟然受到魔鬼的诱惑,放弃使命,走下十字架,贪恋凡人生儿育女的生活。这中间耶稣与抹大拉做爱的镜头更使某些观众虔肠欲断,而后耶稣与马利亚姐妹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内容就更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应当说斯科西斯对这一反响并不会感到意外。尽管哥白尼、伽利略和达尔文早已对世界做了非基督教的描述,尽管在西方电影史上布努埃尔于《比里迪亚娜》中把“最后的晚餐”里耶稣及其门徒变成一群得意忘形的乞丐,瑞典的伯格曼也曾对上帝表示怀疑和不敬,但人们依然无法接受在一部关于耶稣的“正史”中如此地离经叛道。

  其实人们应当冷静地理解斯科西斯的创作意图。出生于天主教家庭、从小就想当神父的斯科西斯和虔诚的新教徒施拉德虽然选择了卡赞察基斯怪诞的小说为蓝本,在他们的创作中也确实脱离了基督教的常轨,并以其带有挑战性的歪曲背离了《圣经》,但应该说,他们并无意贬低耶稣和攻击神灵,他们只是借用耶稣这一传统的神圣形象去探索一个他们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或者说,他们只是试图从人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个经典文化中传奇式的偶像,并以他们自身生活为背景。重新构筑一个关于“英雄”的神话。从这个意义上看,本片又可说是一个关于人成长为神的史诗。

  我们不难看出,影片中的耶稣的确不是《圣经》中那个肉体神胎的超人,但他也并非一个充满肉欲的凡俗之辈。影片一开始,给我们展示的耶稣就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内心矛盾的形象(这显然使他超越于凡夫俗子)。接下来我们便看到奠定了影片视觉及内容基调的那个场面:憔粹的耶稣背负着巨大的十字架,在人们的误解和诟骂中痛苦地前行。应该说,影片对耶稣的大胆“读解”不仅在在于他后来走下十字架过起凡俗的生活,更重要的甚至就是贯穿于全片的对耶稣那种犹疑、彷徨及内心痛苦的描绘。按照斯科西斯的理解,耶稣的那种内心焦虑不仅仅是勇气和意志上软弱,即不仅是来自“行”的一面,其深层的痛苦则更是来自“知”的焦虑。从片中自恶梦中醒来的耶稣所言中我们知道,影片一开始就困扰着耶稣的忧虑是他无法断定在冥冥之中不断向他发出召唤的声音究竟是来自上帝还是魔鬼。应该说,这种对于“真理”的忧虑正是斯科西斯所要创造的那个耶稣性格的核心。影片中耶稣不断地为到底什么是属于上帝的真理以及他是否掌握了真理而痛苦犹疑。他救出抹大拉后,正准备宣道时,心中忽然产生了犹疑(“要是我说错了怎么办?”),而施洗约翰对他说爱并非上帝唯一的训谕时,他更对自己感悟到的真理产生了动摇。在荒漠里他成功抵制了种种诱惑,然而他并未真正听到上帝的声音(代之出现的是一把利斧和浑身血迹的约翰前来传达上帝的旨意)。当耶稣回到门徒身边,并得知约翰已被希律王所杀后,他放弃了上帝就是爱的信条,声称“我相信过爱,但现在相信这个(恨)”。此后,耶稣似乎显得果断和自信了。他开始宣称自己就是上帝之子,一路施神迹,对故乡人的嘲弄不屑一顾,甚至不认生母,大有为真理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耶路撒冷圣殿前,他又宣布自己就是犹太之王。然而当众人情绪激昂,请他下令捣毁神殿时,耶稣又重新陷入了关于上帝是主张爱还是恨的疑虑。他想再次听到上帝的指令以确定自己的行动,但却未能如愿。事实上,在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又重新回到了向爱的绯徊和对恨的否定。当犹大带士兵来抓耶稣时,一门徒挥剑削掉一个士兵的耳朵,耶稣立刻阻止他并说出那句著名的箴言:“拿剑者必为剑所伤。”在争议最烈的那个耶稣受到诱惑的段落中,我们原可清楚地看到斯科西斯所表达的耶稣那种对于“知”的困惑。如剔除掉这段故事中的人性内容(对人生的渴望)便不难看出,耶稣之所以受到诱惑是误以为那是来自上帝的指令。他后来与马利亚、马大姐妹的混居也更是来自那位假天使的误导(她告诉耶稣,上帝说女人都是一人千面)。因此尽管他曾沉湎于凡俗乃至混乱的世俗生活,而一旦他得知上帝真正的意图后便毅然“回到”十字架上(鉴于诱惑被编导处理为耶稣的幻觉,这里的“回到”则表现为耶稣从幻觉中醒来)。

  至此,从耶稣内心的困惑中,我们已不仅可以看到一个被“歪曲”了的基督的形象,而且也不难读出那个半隐半显在耶稣背后的斯科西斯了。影片中的耶稣在斯科西斯眼中无疑是一位英雄,甚至是某种神的化身。只不过他不仅是一位从人走向神的大众英雄,而且是斯科西斯心目中一位充满悲剧感的当代都市英雄

  ——一个在彷徨和犹疑中不断探索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化身。他在影片中所表达的那种耶稣对于“知”的困惑正是当代许多西方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扰,耶稣的被诱惑中也折射着他们彷徨于世俗之间的痛苦。因此,诚然如斯科西斯自己所说,他只是想从一种人的角度来理解耶稣,但实际上影片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他把传统文化中的神——耶稣——拉向了人这样一种对传统神话的消解,相反,我们不妨说它的核心更在于斯科西斯从自我的生活感受出发,重新铸造了一个关于神或英雄的现代神话。

  斯科西斯也是一位充满了痛苦、甚至受到过诱惑的探索者,这位曾打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宗教的意大利人的后裔终于没能经住电影的诱惑并成为好莱坞旗帜下的一位皎皎者。不过,他虽然皈依了好莱坞帝国,但却似乎又始终并不甘心臣服于好莱坞的体制。从《爱丽丝不再住在这里》开始,他以一部部力作震动了影坛,从而被视为好莱坞影坛上最富个性的导演之一。另一方面,斯科西斯虽然不断以其影片揭示着美国生活中的黑暗角落和表达着他做为一个外来者对于美国生活的独特感受,同时他也可以说始终是一个美国式英雄的塑造者。在《出租汽车司机》中,他描绘过一个既可能成为社会的灾难(刺杀总统)又可以变成当代侠客(救助落入魔掌的弱女)的当代美国社会中的怪胎式英雄;在《愤怒的公牛》里,他又揭示了一个洛奇式的英雄及创造这一英雄的美国文化中的残暴与野蛮。此外,还有《喜剧之王》里那个为成为风云人物而不惜做出各种疯狂举动的青年……毫无疑问,这些“英雄”给斯科西斯带来更多的是失望,这从其后来拍摄的《好伙伴》中对黑社会人物更加写实性的描绘中亦可看出。但在拍本片时,斯科西斯显然还没有放弃他的“英雄梦”。他开始转向远古和自我的生活感受中去寻找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英雄。从1973年他第一次读卡赞察基斯的小说到后来几番修改剧本,片中的耶稣显然已被改塑成符合他理想的形象。尽管原来打算拍此片的派拉蒙公司在开机前突然变卦,斯科西斯前此也已委屈求全,把成本一压再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计划,而终于以他影片中耶稣式的精神把自己钉在了十字架上。这部影片虽然没有成为斯科西斯电影生涯中的顶峰之作,但在其创作中以及在世界电影史上无疑占有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应该说,斯科西斯在影片的艺术风格上也表现了他新的探索。斯科西斯的影片大多以都市为背景,并善于把对光影的敏感、对黑暗的展示以及出色的镜头运动和剪辑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极富魅力的电影段落。其叙事方法则工于把握美国各种类型片中的模式和因素,并常常把不同的类型糅合在一起,在激动人心的故事叙述中又不淹没自己的个性和偏重写实的风格。在本片中斯科西斯则努力建立着一种新的模式,他没有把好莱坞式的那种豪华壮观的历史片风格搬到这个公元初的故事中来,相反,影片从布景、道具以至人物的刻画都采取了一种极其简约的手法,较为有限的背景和极少的壮观场面构成了一部英雄的史诗。影片的叙事及镜头的运用则寻求一种较为写实的风格与隐喻性及画面气氛的营造相结合的方法,以构成一种与人物的心理历程相吻合的节奏和气氛。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以高调光对耶稣形象的刻画以及几次令人震憾的带有血腥气的镜头则突出地传达出耶稣内心经历的痛苦,以及斯科西斯一贯的刚劲的风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