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班底》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总统班底》 1976 彩色片 138分钟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艾伦帕库拉 编剧:威廉戈德曼(根据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原著改编) 摄影: 戈登威尔斯 主要演员:达斯廷霍夫曼(饰

  《总统班底》

  1976 彩色片 138分钟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艾伦·帕库拉 编剧:威廉·戈德曼(根据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原著改编) 摄影: 戈登·威尔斯 主要演员:达斯廷·霍夫曼(饰卡尔·伯恩斯坦) 罗伯特·雷德福(饰鲍勃·伍德沃德) 杰森·罗巴兹 (饰布列德里) 本片获1976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男配角(杰森·罗巴兹)、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布景装置、最佳音响四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1972年6月17日夜,几个人非法潜入华盛顿豪华的水门大厅里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保安员发现后报警。尽管对面大厅望风的人用对讲机通知他们撤退,但已经来不及了,警察堵住门抓住他们。这是四个古巴人和一个美国人,他们是在民主党总部偷装窃听器。在他们身上搜出连号的百元大钞。显然,这些人不是一般的盗贼。

  《华盛顿邮报》社会新闻部的年轻记者伍德沃德负责采访此案。他在法院了解到,这五个人没有用法庭指派的律师,他们有自己的律师。但是五人被捕后并没有打过电话,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斯塔蒂律师替他们辩护,可见,斯塔蒂是别人派来的。谁派的?斯塔蒂不答。他只说五人中有个姓巴格的人曾与他在迈阿密见过面。审判中得知,五人中一个姓迈卡克的人曾在中央情报局工作过。五人被判二级盗窃罪。可是他们为什么要窃听民主党总部呢?他们是为自己工作还是为别人? 报社的人觉得存在问题。

  一个在警察局工作的朋友告诉伍德沃德,搜查这几个人住宿的饭店时,发现有两个人的记事本里写着“霍华德·亨特”和“白宫”的字样。伍德沃德打电话到白宫找亨特,接线员说他可能在查尔斯·卡逊那里。电话接到卡逊办公室,亨特不在。接电话的人说,亨特可能在莫伦公司,他也为莫伦公司公关部写作。伍德沃德刚到《华盛顿邮报》9个月,不知道卡逊是什么人。他问社会新闻部老编辑卡里,卡里说:卡逊是尼克松的特别法律顾问,他的名言是“抓住他们的要害,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伍德沃德打了无数电话,找到亨特本人,问他为什么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水门事件案犯的记事本上。亨特答,此事正在审理,无可奉告。伍德沃德又打电话去白宫人事处问亨特是什么职务。人事处接电话的人告诉他,亨特从1949年起就为中央情报局工作,随后又补充说:“可以肯定,无论卡逊或白宫任何其他人都与民主党总部发生的不幸事件没有半点关系。”伍德沃德向报社领导汇报此事,他觉得很奇怪:打电话只是问亨特的职务,根本没有提到水门事件,为什么接电话的人“此地无银三百两”地申辩自己是清白的?而且,根据五个非法潜入者的口袋里的大钞和作案工具(他们带有对讲机)来看,他们显然是被人雇用的。

  总编想换个有经验的记者去负责这件事。卡里体会到年轻记者渴望得到机会的心情,极力争取让伍德沃德继续报导。另一名记者伯恩斯坦对水门事件也很感兴趣,他从16岁起就当记者,经验丰富。他帮助伍德沃德写新闻稿,两人合作共同追踪这一案件。

  伯恩斯坦认识一个曾在卡逊办公室工作过的女子。与她闲谈中得知,亨特在白宫的工作是“搞些调研”,比如说,他曾调查过肯尼迪,为此经常到白宫图书馆和国会图书馆去借资料。伯恩斯坦打电话问白宫图书馆,亨特有没有借阅过有关肯尼迪的资料。女馆员先说有,后来又说没有,最后说她根本不知道亨特这个人。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去国会图书馆查借书卡片。卡片多如牛毛,两人翻了一天也没有找到亨特的借书卡片。二人把他们调查亨特的经过写成报导。

  卡里认为这篇报导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力作,《华盛顿邮报》独领风骚,《纽约时报》一点消息都没有。但老板布列德里看后认为,仅仅根据一个职务很低的小助理说亨特调查过肯尼迪,或一个图书馆员说亨特看过什么书还远远不够。他令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取得更有根据的消息再作报导。

  伍德沃德有个神秘的线人,他们每次见面都是夜晚在郊区一个地下停车场。伍德沃德既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不知道他的姓名,背后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深喉”。“深喉”往往能给伍德沃德提供有分量的讯息。现在,伍德沃德的调查走人死胡同,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便打电话约见“深喉”。“深喉”叫他不要去电话,如要见面,就在住处阳台上挂一块小红布。伍德沃德见到“深喉”,说在调查中多次听到戈登·利迪的名字,他是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的律师,他由于不愿与联邦调查局合作,被竞选委员会主席约翰·米歇尔解雇了。随后,米歇尔又辞去了选委会主席之职,说想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这当然不是真话。但是这些零零碎碎的材料无法联系起来。“深喉”问伍德沃德还知道些什么,都说出来,他帮着找出调查的方向。伍德沃德说,在水门事件潜入者的记事本里写着亨特的名字,亨特调查过肯尼迪。“深喉”指出,这说明很多问题。伍德沃德又说,非法潜入者有个棕色纸口袋,里面装着25000元。“深喉”叫伍德沃德追查钱的来源。

  《纽约时报》头版登出消息:迈阿密的非法潜入者曾在三月份给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主席打过15个电话,在水门事件前三个月。同时,非法潜入者的银行账户里,有墨西哥一名律师签字的支票,总数达89000美元。伯恩斯坦找电话局的朋友了解这条消息是否可靠。电话局的人告诉他,是迈阿密地方检察官用传票调出巴格的所有电话纪录。经办人姓达里斯。

  伯恩斯坦立即飞往迈阿密见达里斯。达里斯让他看了巴格的财务资料——许多现金支票。其中一张支票正是25000元,开支票的人是肯尼思·道尔伯格。伯恩斯坦翻阅资料,找到道尔伯格的一张照片,摄于明尼苏达州。伍德沃德查明尼苏达州的电话册,直接打电话给道尔伯格,问他签字的支票怎么会在水门事件案犯的银行账户上。道尔伯格说他是中西财团主席,他的钱是捐给选委会的,交给选委会财务总管斯坦思,斯坦思也是尼克松的财务总管。伍德沃德打电话给选委会主席马克,问他同样问题。马克说他刚刚接手工作,这些事都是他的前任米歇尔办的。于是两位记者写了一篇报导要求对选委会的财政进行审查。报社有人不主张登这篇报导,怕得罪白宫,但布列德里并不怕白宫不满,他只是要求两位记者材料要更扎实。

  报社女同事莎莉的前男友克劳森在选委会工作,伯恩斯坦通过她搞到一份选委会人员名单。他和伍德沃德逐个去访问,希望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从一个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选委会有次销毁文件时,选委会主席、前司法部长米歇尔亲临监督。但二人再次去找这个女青年时,她哭着请他们快离开。其他被访的许多人也都似乎接到命令不许谈选委会的事。这样,两个礼拜下来收获不大。大陪审团已决定对水门事件只起诉五个非法闯入者,根本不提亨特。接着尼克松被选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电视播放举国欢腾的镜头。

  选委会财务总管斯坦思的总出纳斯隆不久前突然辞职,伯恩斯坦去访问斯隆的女助手。开始她不愿谈,伯恩斯坦设法使她开了口。她说,选委会保险箱里总有35万元现金,有五个人有权动用这些钱。取钱的纪录已被戈登·利迪销毁。伯恩斯坦问她这些钱总数有多少,她答,数额非常大,有时一两天就能收到600万元现金。她担心斯隆会成为米歇尔的替罪羊。斯隆怀孕的妻子也很担心,因此以离婚逼他辞职。伯恩斯坦问她五个人的名字,她不能说。于是伯恩斯坦念了几个姓氏打头的字母,请她点头或摇头予以确认。结果证实了五个人中的三人,即选委会律师利迪,被大陪审团调查过的选委会成员波特,米歇尔手下第二号人物马克鲁德。

  检察长在电视上就《华盛顿邮报》提出对选委会的财政进行审计一事发表讲话。他说,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已对5000人进行了调查,访问了1800个线索,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密的一次调查,保证公正。但当记者问有没有销毁过文件时,检察长却说不知道。

  两位记者去找斯隆本人核实。斯隆是共和党人,他坚信尼克松是不知情的。伯恩斯坦也是共和党人,但他认为总统连任的竞选工作,白宫肯定是知情的。斯隆告诉二人,保险箱里有100万现金,只要米歇尔给他一个电话,来人就可以领走钱,并不需要文字单据。尼克松的私人秘书贝克也领过钱。这样,两位记者判断,有权使用行贿基金的第四个人可能就是贝克。但是他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出面作证的人,没有人证,不能随便指控前司法部长犯法。

  伯恩斯坦直接打电话给米歇尔,说明天《华盛顿邮报》将报导他在尼克松的竞选班子里批准动用秘密基金。米歇尔大怒,威胁说不准登这篇稿并叫布列德里“小心他的奶头”。伯恩斯坦当即向布列德里汇报。布列德里问,米歇尔知道不知道他是在与一个记者说话。伯恩斯坦答,他知道。于是布列德里下令把米歇尔的原话也一并照登出来,不过删掉“奶头”一词。斗争的气氛激起了布列德里一段回忆。当年他还是一名记者,约翰逊的高级助手物色人接替胡佛联邦调查局局长一职。布列德里发了这条消息,不料第二天,约翰逊总统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任命胡佛为联邦调查局终身局长。宣布完后,约翰逊转过身对助手说:“给布列德里挂个电话说‘去你妈的’!”所有人都说,这下子布列德里完了。可是布列德里并没有完蛋,因为并没有做错。布列德里自己经历过作为记者的斗争,现在他鼓励两位记者接着干。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登出了米歇尔控制共和党秘密基金的消息。米歇尔公然否认。副总统也表示完全相信米歇尔清白,并批评《华盛顿邮报》不负责任胡说,站到了反对党一边。伯恩斯坦的一个在司法部工作的熟人对他说,《华盛顿邮报》给联邦调查局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报上登载的事,与联邦调查局的报告一模一样。

  伯恩斯坦得到线索,尼克松竞选班子里的赛格里蒂律师总是在民主党人竞选时进行破坏。当年尼克松在竞选中落后于民主党的莫斯基,于是有人用莫斯基的信笺写些揭人隐私,造谣中伤,甚至诋毁邻国加拿大的信件,造成莫斯基落选。这些事,赛格里蒂都参与了。伯恩斯坦上门去见赛格里蒂,以《华盛顿邮报》的名义劝他出面作证,因为他是对民主党进行破坏的总协调人。形象猥亵的赛格里蒂说,总协调人并没有做非法的事,只是做些类似恶作剧的小事而已。这些事,在学生中称为“双杂交”。他声明,这些都不是他的主意,他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伍德沃德到地下停车场见“深喉”,问他为什么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对这些“双杂交”破坏活动不闻不问。“深喉”说,现在的方针是,凡是与水门事件没有直接联系的事都不追查。其实这些事绝不是自发的,米歇尔和总统的助手霍尔曼都很清楚。“深喉”叫伍德沃德不要只盯住赛格里蒂,那样会忽略整体。难道毁了莫斯基的关于加拿大的信件以及窃听,跟踪,派间谍,偷文件……都是微不足道的赛格里蒂所能做到的吗?其实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都是了解的。“深喉”似乎感到有人钉梢,问伍德沃德来的时候有没有转换过出租车。伍德沃德心里发毛。“深喉”迅即驾车离去。

  莎莉告诉伯恩斯坦,她的男友克劳森对她说,那封加拿大的信是他执笔的。克劳森的职务是白宫联合办公室副主任。伍德沃德打电话给克劳森,克劳森绝口否认说过这话。但是当伍德沃德晓以利害时,克劳森怕报上公开他与莎莉的婚外情毁了他的前途,便打电话给布列德里,答应把参与写那封信的事和盘托出,换取不登载他与莎莉的事。

  伍德沃德从联邦调查局得知赛格里蒂也用过那笔秘密基金。介绍赛格里蒂到尼克松竞选班子工作的人是霍尔曼的手下。两位记者怀疑,控制基金的第五个人——据说是白宫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霍尔曼。他是选委会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为了确认这个重要情况,二人再次去找斯隆。斯隆表示他不能说,但他用另外一个说法实际上默认了二人的推测。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情况,伯恩斯坦打电话给联邦调查局,说明天将发表一篇文章,点霍尔曼的名,并批评联邦调查局在调查中漏掉这位总统之下的第二号人物。接电话的人说,联邦调查局并没有漏掉。

  布列德里要求二人再进一步多找些人证实。伯恩斯坦硬着头皮给司法部的熟人打电话,说明天要发表指控霍尔曼控制秘密基金的消息,此事已得到三个人证实。伯恩斯坦请他确认一下。如不便明说,可以换一种方式表态:听到数十下都不挂断电话,就说明点霍尔曼的名没有错。那人没有挂断电话。伯恩斯坦很兴奋,跑去告诉布列德里。布列德里当即拍板明天见报。

  《华盛顿邮报》登出头条新闻:尼克松高级助手与行贿基金有关。可是电视台却播出斯隆的律师否认斯隆在大陪审团提过霍尔曼的名字。联邦调查局也否认调查过霍尔曼。白宫新闻秘书在电视上抨击《华盛顿邮报》报导不真实,是卑劣行为。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主席约见记者,指责《华盛顿邮报》采用匿名者提供的情报,捕风捉影,恶毒地硬把水门事件和白宫联系在一起。

  那个在司法部工作的,听到伯恩斯坦数十下都没有挂断电话的人,如今也否认联邦调查局调查过霍尔曼,并说他根本就不应该与《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话。

  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十分委曲,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报社受到各方攻击,压力很大。编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是否需要表个态。但布列德里说:我们要站在我们的孩子一边。

  苦恼的伍德沃德约见“深喉”。“深喉”说,其实调查已一步步接近核心。霍尔曼操纵一切,但抓他不易。米歇尔最早参与,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司法部,所有人都参与了,他们主要保护真正的幕后者。“深喉”警告说:“那些人无所不在,你们有生命危险。”伍德沃德大骇,立即去通知伯恩斯坦。怕被人窃听,他们用打字机交换信息。伍德沃德告诉伯恩斯坦,“深喉”说他们有生命危险。伯恩斯坦告诉伍德沃德,他见到斯隆,斯隆说他本打算在大陪审团指控霍尔曼,但没有人问他霍尔曼的事。两位记者离家去找布列德里,把布列德里叫出户外,告诉他“深喉”的警告以及斯隆并没有退缩。“深喉”的话表示,所有人都是在保护全美国特工参与的阴谋。布列德里说,目前全国有一半人不知道水门事件。水门事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它关系到宪法第一修正案,关系到新闻自由,也许还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和荣辱兴衰。他表示支持二人继续干。

  不久,电视报导尼克松连任总统的消息。尼克松宣誓要捍卫和保护美国宪法。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坚持不懈报导有关水门事件引发的各种消息。1974年8月9日尼克松终于因为水门事件辞职。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总统。

  【鉴赏】

  人人都知道水门事件,知道《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的调查导致总统尼克松下台。《总统班底》就是叙述这些人所共知的事。它本来不容易引起观众兴趣,因为结果早已知晓。但本片拍得很聪明。尽管长长的138分钟里没有爱情,没有噱头,没有惊险,没有打斗,人物几乎老是在打电话(两位主人公打了20多个电话),或者用打字机写稿,或者找这个人那个人谈话,场景也大部分只是报社的办公室,可是观众不会觉得冗长。两位记者的调查有如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深入下去,一步一步接近核心。谁能想到,本以为只是一条入屋盗窃的普通社会新闻,竟然牵出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揭露出严重的腐败和权力斗争?水门事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腐败却是影响国家兴衰的大事。影片正是以反对滥用权力,反对腐败为主线吸引了观众,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影片以及截至1980年美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20部剧情片之一。

  把政治丑闻用黑色电影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编剧。本片编剧威廉·戈德曼因此获得该年度最佳改编剧本奥斯卡奖。《总统班底》并没有用视觉形象来描绘腐败和权力斗争,它只是抽象地图表式地揭示出权力与腐败的关系。尼克松身边五个高层官员有权支配社会上捐给总统连任竞选活动的几千万美元经费。他们只须拨个电话,就可以从选委会的保险箱里提取巨款付给某人,连一张收据都用不着写。这些钱部分用于收买各种人去进行打击异己的活动。在《总统班底》里,两名记者的调查最后集中到尼克松手下的第二号人物霍尔曼。影片没有明确道出尼克松本人对这一切是否知情。(1995年奥立弗·斯通执导的《尼克松》一片里有这样的描写:尼克松令手下给霍华德·亨特送一笔钱,让亨特对水门事件保持沉默。)但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这一事实,证明了他确实对这一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统班底》不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信息是由几个层面交织产生。主线是两名记者的调查本身,背景是共和党民主党两党的斗争——片中叙述的是共和党对民主党的破坏活动——还有报社内部对两名记者的报导的不同意见。从查清钱的来龙去脉直到揭穿权力的黑幕。

  记者最初对水门大厅非法潜入案产生怀疑,是发现不知何人雇律师为非法闯入者辩护。随后,案犯笔记本上的“白宫”和“霍华德·亨特”字样使记者觉得此案非同一般。从亨特的线索连到了尼克松的特别法律顾问查尔斯·卡逊。这是第一条线索。然后在非法闯入者巴格的银行账户上发现中西部财团主席肯尼思·道尔伯格开的支票,而这张支票是开给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财务总管斯坦思的,他也是尼克松的财务总管。这是第二条线索。斯坦思的总出纳斯隆突然辞职,原因是选委会的保险箱里有一百万现金,只要选委会主席约翰·米歇尔一个电话,来人就可以提取现金,无须单据。斯隆怕将来有口说不清。米歇尔原是司法部长,领导着联邦调查局。这是第三条线索。最后是通过选委会律师赛格里蒂这个对民主党进行破坏的总协调人,发现破坏民主党竞选的勾当存在已非一日,水门事件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赛格里蒂是被尼克松手下第二号人物霍尔曼的人网罗去干这些事的。这样,四条线索最后集中到白宫高层。

  片中作为两名记者的对立面,是不断提到的“他们”。“他们”可能是白宫,可能是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也可能是特务组织的总和。总之,“他们”是一股强大的势力,能使下属因害怕而缄默,或因胆怯而说谎。伍德沃德问 “深喉”,为什么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不闻不问?原因是,“他们”是些不会受怀疑的人,或者根本就是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的负责人。正如意大利导演埃里奥·佩特里1970年的影片《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所描写,警察局侦察处处长杀了人,即便现场留下许多手印,他也胸有成竹不会受到怀疑。而一旦受到怀疑,警察局为了自身的声誉,也会令他否认。因此,可能是“他们”当中一员的“深喉”无法把他们绳之于法,只能背后支持记者把他们的所作所为公诸于众。

  艾伦·帕库拉拍《总统班底》时,人人都担心,观众早已知道水门事件的结果,会吃力不讨好。帕库拉认为,观众会有兴趣的,正是看影片如何把结局端出来。事实证明帕库拉是对的。《总统班底》骄人的票房成绩说明了观众对它的认同。但这不是靠哗众取宠得来的。如果从趣味性出发,可以拍成一部推理片或一部惊险片。可是帕库拉拍的是黑色政治片。黑色色彩主要来自 “深喉”这个人物和伴随着他的夜间地下停车场。“深喉”永远躲在柱子后面,从未清楚地露出过他的面貌。黑夜,阴影,神秘,紧张,惊恐——这全是黑色电影的元素。但是,即便对全片惟一的戏剧性人物“深喉”,帕库拉也没有尽力去渲染,处理很有分寸,点到即止,不使他破坏全片朴实的纪实风格。

  《总统班底》拍得很紧凑,没有多余的修饰,但视觉处理却往往很有特色。帕库拉一大成功是营造了报社的气氛。开放式大办公室里摆着密密麻麻的办公桌,人们穿梭其中,打字机不停发出嗒嗒声。这里夜晚与白昼同样明亮的灯光,与地下停车场的空旷和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当两名记者到国会图书馆埋头翻查亨特的借书证时,摄影镜头慢慢上移,两人的身影愈来愈小,最后完全被吞噬在那圆形的巨大建筑物里。俯看下去,多层的圆形大厅像一个蜘蛛网,两名记者像是挂在网上的小虫。这似乎告诉观众,两个小人物要对抗一个庞大的建制,任务是多么沉重。

  如果说,为了把影片里盘根错节的关系搞清楚,可能需要看第二遍。那么,看第二遍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专门看表演。《总统班底》中大批知名不知名的演员的表演都很朴实,干净利落,全片没有一个薄弱环节。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是两个不易讨好的角色,表演范围局限性很大,人物的动作来来回回就是打电话,与人谈话,即便特写镜头,也大多是拍他们在聆听。没有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没有特殊的心理变化。他们不是英雄人物,因为他们的动机只是为了取得独家新闻;他们也不是理想主义者,因为从来没有听到他们谈到爱国主义,维护正义等高尚话题。他们只是不断地在一个又一个任务之间奔忙。然而达斯廷·霍夫曼和罗伯特·雷德福这两位出色的演员使两名记者变得有血有肉,使整部戏变得很有看头。

  霍夫曼和雷德福是同龄人,拍本片时两人都是39岁。他们赋予两名记者完全不同的性格。伯恩斯坦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职业使他学会了老脸皮和钻空子,有时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伍德沃德当记者不久,比较单纯,守规矩。当伯恩斯坦说服莎莉从她情人那里搞一份选委会名单时,伍德沃德于心不忍,他不愿利用别人的感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然而有时只有无所不用其极,才能挖出爆炸性的新闻。最典型的例子是访问斯隆女助手那场戏。斯隆是个关键性人物,他的女助手是个知情人。最初女助手令人把伯恩斯坦赶走。伯恩斯坦可怜地请求让他只抽一根烟。取得坐下的默许后,他开始问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这时主人已不能下逐客令了,只得倒咖啡给他。待喝到第六杯咖啡,他已搞到所需的消息。什么念一个字母请对方摇头或点头,数十下不挂电话就表示默认……这些都是伯恩斯坦的主意。他有时还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他很乐意为找独家新闻而说谎,心想:只要是针对坏人,欺骗也无妨。对比起来,伍德沃德老实多了,他更多时候是扎扎实实工作。雷德福在《总统班底》里打电话之多,恐怕在电影史上也少见。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