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西亚大血战》 1981 宽银幕彩色片 210分钟 伊拉克国家电影戏剧总局摄制 编导:萨拉赫阿布塞夫 摄影:阿卜杜勒凯里姆亚欣主要演员:哈利勒绍基(饰萨尔德艾比宛噶斯) 苏阿德胡斯妮(饰阿
《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想是怎样的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很经典的一部电影,目前正在热映,其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吧。
2024-10-08
《卡迪西亚大血战》 1981 宽银幕彩色片 210分钟 伊拉克国家电影戏剧总局摄制 编导:萨拉赫阿布塞夫 摄影:阿卜杜勒凯里姆亚欣主要演员:哈利勒绍基(饰萨尔德艾比宛噶斯) 苏阿德胡斯妮(饰阿
《卡迪西亚大血战》
1981 宽银幕彩色片 210分钟 伊拉克国家电影戏剧总局摄制 编导:萨拉赫·阿布·塞夫 摄影:阿卜杜勒·凯里姆·亚欣主要演员:哈利勒·绍基(饰萨尔德·艾比·宛噶斯) 苏阿德·胡斯妮(饰阿拉伯女间谍)
【剧情简介】
公元7世纪30年代,伊斯兰运动在阿拉伯半岛崛起后,在阿拉伯帝国第三代君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阿拉伯穆斯林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军事扩张,名曰“伊斯兰远征”,以夺占新的领土。当时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占据了今天伊拉克南部土地。欧麦尔决心出兵远征,摧毁萨珊王朝,收复失地。
公元637年5月,欧麦尔选派穆斯林大将军萨尔德·艾比·宛噶斯为总司令,率领3万阿拉伯穆斯林大军,高举“为真主圣战”的大旗,由阿拉伯半岛北上,出征伊拉克南部。
5月底,骄阳似火。阿拉伯穆斯林远征军马嘶人吼,刀光剑影,来势汹汹,挺进到伊拉克东南部名叫卡迪西亚的一片荒漠。这里东面离底格里斯不远,地势开阔。
波斯帝国君主惊悉阿拉伯穆斯林异教徒大军进驻卡迪西亚,遂派他的首相鲁斯腾,率10万大军,抢先渡过底格里斯河,并在河西扎下大营,准备迎击阿拉伯穆斯林大军。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阿拉伯穆斯林将士毫不畏惧,斗志高昂。总司令宛噶斯足智多谋,为了摸清敌营的底细,他派一名阿拉伯俊美少妇打入敌营,用美人计迷缠住了敌军统帅鲁斯腾,从他口中获取了作战情报,为总司令作战前布署和作战动员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这一天中午,天气酷热,狂风大作,鲁斯腾率军的帐篷被刮倒,尘埃蔽日。这对来自大沙漠的阿拉伯人十分有利。总司令宛噶斯下达攻击令,穆斯林骑兵纵队冲锋在前,鼓号齐鸣,喊杀声震天,向波斯军大营猛冲过去。双方军队在这片广阔的荒漠上展开了一场大血战,规模宏大,激烈空前。阿拉伯穆斯林将士视死如归,与波斯军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血流成河,尸骨遍野。结果波斯大军被全歼,统帅鲁斯腾被挑下马战死。剩下的残兵败将在渡河逃窜时又大半淹死在水中。
宛噶斯率穆斯林大军乘胜追击,攻占了萨珊王朝首府泰西封。伊拉克南部,两条大河之间的广大土地上飘扬起阿拉伯伊斯兰的旗帜。
【鉴赏】
这是一部反映阿拉伯穆斯林古代民族战争题材的大型宽银幕影片。
这部影片中描写的卡迪西亚大血战是阿拉伯穆斯林对外军事扩张初期所进行的一场历史性的“解放战争”,在伊斯兰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拉伯人在这场鏖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使阿拉伯人的民族士气为之大振。这场战争后来成了阿拉伯人引以为荣的传统教材。
在历史的车轮辗过一千三百多年后,即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同伊朗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调动国家的舆论和文化宣传工具,为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大造舆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卡迪西亚大血战》的拍摄正好适应了对刚刚爆发的这场战争作全民动员的政治需要,以激发阿拉伯人对伊朗人的民族情绪,鼓舞人民的战斗士气。这部影片以其历史题材而服务于现代战争的政治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而它在伊拉克各大影院连续上映三年之久,创造了该国电影放映史上的最高记录。
伊拉克政府为拍这部影片耗资1500万美元,打破了其拍片投资的历史纪录。该片长达三个半小时,被视为阿拉伯电影的一个“超级产品”。
但这部影片并不是粗糙、干巴巴的政治宣传品,它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富于观赏性。这主要应归功于作为影片编导的埃及“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萨拉赫·阿布·塞夫。
从70年代末起,由于埃及率先同以色列媾和,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民族意识的电影大师阿布·塞夫,在为埃及电影事业孜孜奋斗30年,拍出35部影片之后,被迫离开他的祖国,移居伊拉克,在这里继续进行电影创作。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世界的民族情绪高涨。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阿布·塞夫,从阿拉伯人占代对波斯人的斗争中汲取电影创作题材,抓住了阿拉伯人老幼皆知的卡迪西亚战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成功地进行电影创作。剧本中贯穿着阿拉伯人同波斯人民族冲突这条主线,把波斯的萨珊王朝描写成为占领者,阿拉伯人出兵伊拉克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剧本塑造了阿拉伯穆斯林将士英雄群体,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圣战”精神,从而拍出了一部战争史诗片。
阿布·塞夫遵循历史写实主义原则,在《卡迪西亚大血战》中,忠实地再现了伊斯兰运动历史上这场规模宏大、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他运用了描写古代战争的各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设计了一系列恢宏、壮观的战争场景。
影片一开始是阿拉伯穆斯林远征军总司令宛噶斯站在一座大清真寺广场上,对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作“为真主之道而战”的战前动员。将士们斗志昂扬,高呼“安拉至大”口号,战马长嘶,其气势如泰山压顶。这种开场颇富新意,引人入胜。
接着,影片以紧张、明快的艺术节奏和清新的画面,描写阿拉伯远征军骑兵纵队旋风般地穿越大沙漠的壮观场景。摄影师巧妙地抓拍了旋风气流卷起尘埃所形成的长长的“气柱”直冲苍穹这一沙漠奇景,诗意般地衬托出阿拉伯远征军气冲霄汉的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着重描写在卡迪西亚大荒漠上两军交锋的战争场面。阿拉伯铁骑军如风卷残云,冲进波斯军统帅大营,将其统帅挑下马来。双方步兵展开一场血肉混战。阿拉伯勇士高呼“安拉至大”,视死如归,拼杀搏斗。敌兵尸骨成堆,血染荒野。其场面相当宏伟而悲壮。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阿拉伯远征军总司令宛噶斯,另一个是女间谍。由伊拉克著名话剧和电影演员哈利勒·绍基饰演的宛噶斯,形象高大、慓悍,他气壮山河,指挥若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由埃及电影红星苏阿德·胡斯妮扮演的阿拉伯女间谍,将其妖艳、狡狤、勇敢和对民族的忠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电影银幕上一朵闪光的“金花”,增加了该片的“明星效应”。
影片的摄影和画面的设计,既壮观又美丽。摄影师运用多角度和多镜头的拍摄技术,既描写了战争场面的宏伟、悲壮,又用大河碧波、椰枣树林、蓝天飞鸟等构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大自然景观,使观众在受到战争残酷的视觉刺激的同时,从这大自然美色中得到欣慰。
《卡迪西亚大血战》是阿拉伯电影大师阿布·塞夫所拍的惟一的一部战争片。这也是继60年代初埃及电影《萨拉丁》之后,现代阿拉伯电影史上所出现的一部高水平的战争史诗片。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