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 1982 彩色片(70毫米) 115分钟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梅莉莎马西森 摄影:艾伦达文 主要演员:亨利托马斯(饰伊利奥特) 迪伊华莱士(饰玛丽) 彼得克伊
《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想是怎样的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很经典的一部电影,目前正在热映,其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吧。
2024-10-08
《外星人》 1982 彩色片(70毫米) 115分钟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梅莉莎马西森 摄影:艾伦达文 主要演员:亨利托马斯(饰伊利奥特) 迪伊华莱士(饰玛丽) 彼得克伊
《外星人》
1982 彩色片(70毫米) 115分钟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梅莉莎·马西森 摄影:艾伦·达文 主要演员:亨利·托马斯(饰伊利奥特) 迪伊·华莱士(饰玛丽) 彼得·克伊特(饰基斯) 罗伯特·麦克诺尔顿(饰麦克尔)
本片获1982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原作音乐四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夜晚,一美国城镇郊外的森林里。黑黢黢的夜空突然被数道耀眼的光束划破。一个巨大的椭圆形飞行物缓缓降落在地面上。它的顶端有着一个如十字架样的天线,底部是一圈圆形的探照灯,发射出夺目的光彩。原来,这是一艘来自外星的宇宙飞船。它的使命是来考察地球上的 “不明生物”——人。
飞船的降临很快就被一直注视天外来客的美国国家宇航局发现了。一批宇航局的人员飞速赶到现场,企图有所收获。然而他们只能望着及时起飞的飞船对空兴叹。不过,这架外星飞行物在匆忙起飞时,却把上面的一个乘客——一个小外星人遗漏在了地球上。“它”躲在树丛后面望着渐渐远去的飞船发出一阵令人同情的叫声。
就在这天晚上,一个叫伊利奥特的小男孩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所吸引。他独自来到屋外不远处的树林里,不料突然和小外星人相遇。那小外星人长着一个椭圆而近似三角形的脑袋,细长的脖子,浑身的皮肤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双孤零零的大眼睛显得格外突兀,乍一看起来十分吓人。小伊利奥特被吓坏了。他尖叫着飞也似地逃回家中,把所看到的情形告诉了家人。妈妈、哥哥和妹妹都不肯相信。他们随伊利奥特来到户外,但只在地上发现了一只奇怪的脚印。妈妈告诉伊利奥特,他应该抓住那个怪物。
第二天晚上,伊利奥特正坐在院子里乘凉,突然,他觉得周围亮了起来,那个小外星人出现在他的眼前,并一步步向他走近。起初他感到害怕,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个小怪物虽然相貌丑陋,但却丝毫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它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甚至是一副令人同情的表情。于是,伊利奥特大起胆子走近他,把它带进自己的屋里。这个不明身份的小怪物不但性格温顺,而且十分可爱。它开始模仿伊利奥特的动作。伊利奥特很快就喜欢上了他,把他偷偷藏在了屋里。接着,伊利奥特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哥哥,正当哥哥望着这个小生物不知所措时,伊利奥特的妹妹闯了进来。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会有一个细长脖子的小怪物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被吓得尖声狂叫。小外星人也被她吓了一跳,模仿着她的声音尖叫着,震得屋里的东西纷纷掉到了地上。伊利奥特的妈妈闻声赶来,伊利奥特急忙跑到了其它屋里,才使妈妈没有发现他们的秘密。伊利奥特认为这个小怪物来自太空,哥哥不信。于是,伊利奥特搬来地球仪,用手指指地球,又指指天上,小外星人也会意地用手指向窗外。伊利奥特兄妹们都喜欢上了温和而又善解人意的小外星人。他们开始在一起玩耍。小外星人显示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他能使小球在空中飞舞,还能使鲜花生长和枯萎。伊利奥特开始给它穿上自己的衣服,它的样子显得更加可爱了。
一天,伊利奥特去上学,把小外星人留在家中。它拖着长长的外衣,百无聊赖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最后打开冰箱,喝起了啤酒,并很快就酩酊大醉地倒在了地上。而正在上生物课的伊利奥特竟与小外星人发生了心理感应,也东倒西歪地钻到了桌子底下。接着,他又因不忍杀死小生物,放走了做实验用的青蛙而被老师赶出教室。回到家中,他惊异地发现,小外星人竟学会了说他的名字。于是他教它说它自己的“名字”——外星人。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到了。伊利奥特给小外星人带上一块白纱巾,把它伪装成他的妹妹,在妈妈的眼皮底下带出了门。他把它放在自行车前面的车筐里,带着它驶向郊外。而小外星人则使出自己神奇的力量,使伊利奥特的自行车离开地面,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在郊外的森林里,伊利奥特架起小外星人装配的天线,由它给自己远在天外的亲人发去了电讯。不幸的是,当他们回到家里后,小外星人和伊利奥特双双病倒了。由此,伊利奥特的妈妈发现了小外星人的存在。她被它的模样吓坏了,赶紧把孩子们都从它的身边拉走。小外星人身体虚弱地躺在床上,费力地伸出手,呼唤着它的朋友和保护人。
国家宇航局的人闻讯赶来,准备把小外星人和伊利奥特送往医院。伊利奥特以为大人们要杀死小外星人,拼命地阻拦,但终究无济于事。在医院里,伊利奥特和小外星人的心理感应被切断了,他的病很快好了起来。但小外星人却日渐虚弱,并终于停止了呼吸。大人们以为它已经死去,便把它放进了一个冷藏箱里。但伊利奥特却从病房里一盆鲜花的盛衰上知道它还活着。他打开箱盖,小外星人果然又复活了。伊利奥特带着它偷偷潜出医院,把它放到自行车里,准备送他去飞船降落的森林。这时,大人们发现了他们,开始出动拦截。伊利奥特在一群小伙伴们的帮助下,骑着车四处躲避,奔向郊外。在公路的一端,宇航局的人员把两辆汽车横在中央,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时,小外星人再次搬出了自己神奇的超自然力。就在将要被大人们截住的一刹那,伊利奥特和他的小伙伴们的自行车突然离开地面,在众目睽睽之下驶向空中。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森林里,来接小外星人的飞船徐徐降落在地面。一扇舱门打开,伊利奥特和他的外星朋友分手的时刻来到了。小外星人和伊利奥特恋恋不舍地紧紧拥抱。然后,它伸出一只手指,指指自己,又指向伊利奥特的头,他告诉伊利奥特要永远记住它。
小外星人走进了船舱。伊利奥特向飞船挥手告别。从远处赶来的伊利奥特的父母也被他们所看到的情形所打动了,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仰望着渐渐升起的飞船。飞船在天空划出一道彩虹,消失了。
【鉴赏】
80年代初,斯皮尔伯格在他的著名科幻片《第三类接触》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又推出了这部新的科幻片《外星人》。成功似乎已是在意料之中了。如潮的观众,影评家们热情洋溢的赞语,满街的T恤衫以及根据影片创作的游戏节目,再一次使这位当年的“神童”乃至他的“学院派”的同伴们在美国影坛上的地位得到了确认。同时,它也表明了科幻电影正在被推向一个新的开端。
作为一种杂耍和魔术进入现代人类社会的电影从一开始就从科学的幻想中吸取着灵感。1912年,法国电影的先驱之一梅里爱拍摄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登月旅行记》,成为世界科幻电影的鼻祖。但不幸的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超速发展,梅里爱在影片中所寄予的对于人类科技进步浪漫的幻想并没有被人们所继承。相反,对于科学的幻想被对科学的恐怖所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恐怖性的科幻片成为这一类型里的主流。人们开始努力塑造一种滥用科技发明的“科学怪人”来满足观众对于现代文明扭曲的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年代,西方影坛开始大量出现关于天外来客的科幻片。然而在一个被政治家们宣传为“冷战”的时代,制片商们更愿意把那些来自天外的不速之客描绘成随时都可能从天而降的“东方威胁”的化身,以期从终日被原子武器吓得惴惴不安的西方公众手中赚取更多的金钱。到60年代末,情况才发生了转变。在库布里克的《2001年: 太空遨游》里,人类宇航员在施特劳斯优美的圆舞曲的伴奏下,重新满怀信心地飞向太空。影片以对人类文明的歌颂和惊人的太空飞船模型、特技开创了科幻片新的里程碑。此后的70年代,美国影坛上出现了科幻电影的高潮,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关于外星世界的科幻片。一种是以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为代表。它以高科技特技的运用,创造出恢宏壮丽的宇宙空间和飞船大战的场面,成为“新好莱坞”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另一类则始于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它以更加浓厚的文化色彩描绘了人类第一次与外星人的接触。而从这些影片中,每个观众都不难感受到这样一种意味深长的变化:即50年代以来人们初次站在宇宙大门前时的那种恐怖感正在转变为一种对外星世界的敬畏和好奇之情。
在《外星人》里,斯皮尔伯格进一步操纵着这一转变。它使一个善良而又孤立无援的外星人来到人类中间,寻求人类的保护。外星种族的形象在这里无疑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影片中的小外星人虽然依然相貌丑陋,但它那矮小的身材和温和的性格显然已不再使人产生威胁感。而它那处于寻求被保护的地位也与50年代那些成群结阵而来、大肆屠戮地球生灵的外星怪物有着天壤之别。而另一个更重要的视点是斯皮尔伯格对于面对着外星来客人类自身态度的描写。他在影片中实际上把自己的同胞分成了两类。一种是那些天真而富于爱心的孩子。他们以一种纯洁的天性,立刻就接受了外星人这一同样属于宇宙生命的存在,并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不受成人们的伤害。另一种则是胸怀城府的成年人。他们或是对自己的异族心怀戒心,或是采取一种更加实用的态度,企图把不幸流落到地球上的外星来客当做科学研究的标本。这种对童心与成人加以区分的模式虽然在以往的电影故事中早已存在,但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却别有一番深意。
实际上,斯皮尔伯格在这个感人的故事的包装下正力图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关于外星人的神话,而它的“神话”的程度绝不亚于被称为里程碑的《星球大战》。两者的不同仅在于斯皮尔伯格不是用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和辉煌壮观的大场景来为外星世界建立起一种视觉上的神秘感,而是通过在一个“小故事”里注入一种更深邃的文化—宗教的内涵,使外星人的故事构成一种真正的神话。正如一些影评家所指出的,斯皮尔伯格实际上已把圣经中耶稣的故事溶入了自己的影像之中。循此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开始时,来自宇宙空间的飞船在黑夜与浑沌中降临,为人类带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小外星人。它如同当年的基督,不被人们理解和受到那些“执掌权力者”的追捕。接着,它也和基督一样,不断为人们创造出“奇迹”——使小球离开地面飞舞,使鲜花生长和枯萎。而后来小外星人在医院中的“死”正如同耶稣牺牲的仪式,通过“信仰”(伊利奥特)又使它得到复活。由此就不难引出斯皮尔伯格基于这一古老的、宗教情感的基点,对于日益走向“成熟”的人类所作的“批判”。在他看来,似乎那个数典忘祖、日益变得自以为是的成人社会已难于和宇宙世界相沟通,而只有那些童心未泯的孩子才真正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具有着所谓的“圣心”,因而能够理解那些超自然的奇迹。斯皮尔伯格在这里仅仅是玩的一种好莱坞叙事策略的游戏,还是真的对人类有朝一日能够探索宇宙间的奇迹情有独钟?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影片最后的画面却足以记入科幻电影的经典场景之列:在著名宗教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的乐曲声中,小伊利奥特的父母似乎终于领悟到了天外来客所包含的真谛;他们双手抱在胸前,跪倒在地,以一种神圣的目光仰望着飞船消失在空中。据认为,这是对耶稣复活后升入天国情景的一次完美的再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