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袋》简介|鉴赏 科学小说。支明著,韫梅评。载《绣像小说》第四十九至五十二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至五月出版。 题目“生生袋”,出于清代浩歌
《明世说新语》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世说新语》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李绍文撰。八卷。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迄于
2024-10-14
《生生袋》简介|鉴赏 科学小说。支明著,韫梅评。载《绣像小说》第四十九至五十二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至五月出版。 题目“生生袋”,出于清代浩歌
《生生袋》简介|鉴赏
科学小说。支明著,韫梅评。载《绣像小说》第四十九至五十二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至五月出版。
题目“生生袋”,出于清代浩歌子(庆兰)《萤窗异草》,但作者用此语的意思,则颇不同于彼,如小说正文前的一则《叙言》所言:“人之全身,为膜所裹,宛如双层之夹皮袋,外为皮肤,内为涎膜、肌骨、经血,包罗宏富,生生之道,实寓于此……而名之曰生生袋。”实际是指人体生理而已。小说所写的即是一位精通生理学的“客”在蕞尔岛上的一段经历,他通过为人治病解疑而传播生理之学,终于使得“生理之学大兴于蕞尔岛之全部”。
小说分为十四节,是“客”在岛上的十四个小故事,分述于下:
(一)“山林之殊遇”。谓“客”造访老学究,老学究奇怪他大热天“冠高冠、衣重衣”而不知热,于是“客”便对他讲一番高冠重衣所以“阻外热之射传”的道理。
(二)“老叟之变形”。“客”治愈老学究佝偻枯瘁之病而变其为修长丰润,并告之以多呼吸新鲜空气的道理。
(三)“哭笑之并呈”。老学究的儿子因伤脑脉而“两靥殊其容”,一半笑脸一半哭脸,“客”为之治愈,并解释生理上的原因。
(四)“移血之奇观”。“客”通过换血的方法治愈了一个“大汉”的疯病。
五)“口津之辨贼”。“大汉”家失窃一金杯,“客”让其家仆口中各含一枣而谎称请神,然后取枣出来,凡枣特别干燥的那个家仆就是小偷。原因是心理紧张者口津较干。
(六)“脑盖之特效”。被辨为贼的家仆夜间以枪击“客”头部,不料脑盖骨很硬,枪弹未能打进去,而“客”幸不丧,于是讲述人的脑盖骨之硬。
(七)“嗅官之识人”。“大汉”会宾客集筵,而“客”能蒙上眼睛,以嗅觉辨出来宾中的各式人等。
(八)“无骨之妖人”。一个江湖人以“盐强酸之浸”将小孩身骨中矿物质融去,使小孩柔若无骨,以之招摇骗钱。“客”因为他摧残孩子太不人道,便“破其鬼蜮之技俩以援此孩”。
(九)“分身之异事”。“大汉”讲述他一个朋友的故事,白天是一人,晚上又恍是另一人,互不相关。“客”为之解释,是左右脑失去联系之故。
(十)“脑髓之反射”。“大汉”讲一侦探梦游破案之事,“客”告诉他梦游是“脑髓反射之功用,非离魂也”。
十一)“呵欠之传染”。“客”为“大汉”讲述打“呵欠”的生理原因。
(十二)“女尸之易相”。岛民见僵尸不腐,以为鬼怪,欲焚烧之,“客”为他们讲述脑死而身未尽死的道理,让他们好好埋葬女尸。
(十三)“血轮之巨战”。“客”“以一镜授老学究”,让他观看人体血液中红、白“轮鱼”与细菌攻杀的过程。
(十四)“世界之文明”。“客以一囊授老学究,曰:‘此名生生袋,归而将此授诸徒,世界之生理昌明矣。’”老学究归而传播生理之学于众村儿,蕞尔岛上遂生理学大兴。
科学小说与反迷信小说一样,是用来教育当时的国民,普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常识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就登有科学小说《海底旅行》,此后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类型。与反迷信小说较强的现实批判性相比,科学小说一般不直写现实,而更富于幻想、传奇的色彩。《生生袋》就是如此。它虚构一个蕞尔岛,以主人公“客”在岛上的传奇一般的经历为线索,展开科学知识的启蒙。正因为它采取这么一种幻想的形式,而使小说除生理学常识的简介以外,又多了一层寓意,即一种新文明如何在一个旧世界里传播的缩影,而“客”则正是输入文明的启蒙者。就《生生袋》而言,这一层寓意似乎比它介绍生理学知识的本意更值得重视。因为从传播科学知识的角度来说,小说这一种形式虽然具有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的好处,但由于要把故事编得曲折生动,使之小说化,就不免要夸大其词,以骇人听闻,而损害了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生生袋》中如“移血之奇观”、“脑盖之特效”等节,便有这一类毛病。相比之下,它的寓意一层却要健全得多。
最后一节题名为“世界之文明”,表明作者写作时对小说的这一层寓意是有着自觉的意识的。就这一点来说,《生生袋》在对当时科学小说的主题开拓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