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宾录》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集。唐·胡璩撰。《新唐书·艺文志》作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五卷, 《文献通考》作十卷。 《旧钞本》十卷,未见。《
《明世说新语》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世说新语》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李绍文撰。八卷。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迄于
2024-10-14
《谭宾录》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集。唐·胡璩撰。《新唐书·艺文志》作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五卷, 《文献通考》作十卷。 《旧钞本》十卷,未见。《
《谭宾录》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集。唐·胡璩撰。《新唐书·艺文志》作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五卷, 《文献通考》作十卷。 《旧钞本》十卷,未见。《类说》本、《说郛》本,均系残本。 《太平广记》收有佚文一百二十一条。胡璩,《新唐志》注云: “字子温,文、武时人。”
这是一部有关唐代人物的轶事录, 《郡斋读书志》称其所记“皆唐朝史之所遗”。从题名推论,大概是作者记录与宾客谈话内容的一个结集。从《广记》所辑佚文来看,每事、每人一题。其中有帝王后妃,也有宰辅元戎;有名贤俊彦,也有奸佞叛贼;有医人乐工,也有画家文士……总之,记叙的内容,涉及的对象都是十分宽广的,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唐以前的唐代社会生活面貌。
中唐以前,是唐代的全盛时期,所谓“盛唐气象”,既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达,也表现在人材的众多和学术文化空气的活跃。 《谭宾录》一书,正是这种朝气蓬勃面貌的一面镜子。
人材之盛是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见于这个集子的人物、文臣有马周、于休烈、高季辅、王师旦等;武将有秦叔宝、尉迟敬德、薛仁贵、郭子仪等;医家有甄权、孙思邈、许裔宗、秦鸣鹤等;书画家有褚遂良、阎立德、阎立本,诗人有杜审言,卢照邻,外加音乐家李龟年,真是人才济济,一派兴旺景象。作者在记述这些人物轶事时,或片言只语刻画一幅状貌,或长篇巨制敷演一个故事,长短不拘,繁简有度,涉笔皆成佳趣,开言必有妙语。如《王师旦》,
贞观十九年,考功员外郎王师旦知举,考张昌龄、王公谨策下。太宗叹曰:“二人咸有词华。”对曰: “体性轻薄,文绝浮艳,必不成令器,臣不上拔者,恐变陛下风雅。”帝以为名言。后如其言也。
一段简短的对话,把君臣在选举人才上的分歧写得活灵活现,王师旦的以文知人,唐太宗的能采纳臣下意见,一齐跃入读者眼底。
《尉迟敬德》是以极精炼的笔墨活现人物形象和个性的一个故事:
敬德常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解喻之。敬德勃焉,拳殴道宗,目几至眇。
这里,作者把一个不甘居人下,脾气耿直而暴躁的赳赳武夫形象给活画了出来。这样的小故事,在全集中尤为多见,作者在写它们时,往往采取记片断、写重点的办法,致力于刻画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郭子仪》一篇有一个义降吐番的片断写得十分出色。永泰元年,吐番道听途说郭子仪已经去世,于是联合各个部落大举进犯唐朝京都,郭子仪奉命抵御。郭的尚在,吐番将士全然不信,他们要求在阵前面见郭令公。当时子仪有甲士二千,吐番却有“数十倍之众”,情况十分危急。诸将都以为不可往。可是,子仪却浑身是胆,他对劝阻的将士们说:
“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 “此适足为害也。”乃传令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 “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笔者按:据前文应为“吐番”)皆舍兵降马曰: “是吾父也。”
一个小小的情节,把郭子仪的气魄胆略、政治头脑和有理有节的斗争艺术给予了充分的表现,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难忘的印象。
伴随着人材之盛而来的必然是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谭宾录》中,作者对此也作过不少的记载,它涉及到音乐、绘画、书法和文物收藏。 《唐太宗》、 《梨园乐》和《杨妃》等三篇写最高统治阶级“留心雅正,励精文教”,委派专职人员“正宫商,习音韵,考律吕”;又组织了文艺团体:“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杨妃还教人弹奏琵琶。绘画方面,唐太宗曾令当时大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二人专门图写殊风异俗: “至如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序位;折旋矩规,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莫不尽该毫末,备得精神。”(《阎立德》)书法方面,唐太宗“尝以金帛购王羲之书籍”,还动员羲之的十一代孙王方庆贡献出乃祖“二十八人书,共十卷。” (见《褚遂良》、 《王方庆》、 《二王真迹》诸篇)真是一代彬彬之盛,莫不集中于贞观、开元这两个朝气蓬勃的时代。我们的小说家,用当时还不为人重视的“稗官”、“小道”之书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了这“盛唐之音”。
初、盛唐的盛世之下也潜伏着危机,这种危机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代,终于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从本质上讲应归咎于唐玄宗后期的荒淫腐朽和用人不当,他在位时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庸碌无能的杨国忠,包藏祸心的安禄山……对于这些,作者也作了忠实的反映和揭露。
作者善于给两面派画象。如写李林甫是“阴贼忍杀,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 (《李林甫》),写李义府是“状貌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真是片言只语,即能深入人物之骨髓。《安禄山》一篇,更是发人深省的小品:
玄宗命皇太子与安禄山相见。安禄不拜。因奏曰: “臣胡人,不闲国法,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曰: “是储君,朕万岁后,代朕君汝者。”安禄曰:“臣愚,比者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左右令拜,安禄乃拜。玄宗嘉其志诚,尤怜之。
安禄山的这种装聋卖傻,故作姿态,确实把好大喜功的太平天子给蒙蔽住了,他哪里还能看到塞外的狼烟和听到渔阳的鼙鼓!
在平定安禄山的叛乱中,涌现出不少的爱国将领和勇敢的战士,郭子仪,李光弼就是统帅一类人物。作者除了表现他们而外,还描绘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战士形象。 《白孝德》是一篇壮气十足的孤胆英雄赞歌,它写的是唐军战士白孝德孤身一人斩杀史思明骁将刘龙仙的故事。刘龙仙带领骑兵五千“临战挑战”,刘“捷勇自恃, 举足加马鬣上”,态度十分傲慢。这时,作者在写唐军统帅李光弼选将出迎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 “孰可取者?”……左右曰: “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问曰: “可乎?”曰: “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 “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 “壮哉!”终问所欲。对曰: “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一段简短的对话,几个铿然有声的“可”字,把主人公描绘得虎虎有生气。 “安史之乱”的被平定,正是依靠了这些具有献身精神的战士。
《谭宾录》所反映的唐代社会生活,既有文学价值,也有史学价值。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像,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是人们认识了解唐代社会弥足珍贵的材料。因此应该给予它以充分的研究和重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