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最短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最短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最短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真挚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处于动乱年代的失意游子思念故乡和在故乡生活的情人的羁旅情怀。同时,曲折而含蓄地揭露和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写游子为情人准备表达爱情的信物而奔波不止的真实情况。采香花和芳草赠情人,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古代恋爱活动中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从战国时期的楚辞开始,就有大量采芳草以相赠,表示结情的记载。这里的芙蓉,不要仅理解为荷花,而是所有香花的代称。兰泽,可解释为生满兰的泽地,而理解为泽名,大约对理顺句子前后关系,增强诗意会更好一些。诗的开头两句,使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翩翩少年,陶醉在爱河中,为了采摘香花和芳草来向“同心”者表达爱情,不怕劳苦,涉江跨泽,表现了游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同心”者的深深眷恋。应该说,开头两句是欢快愉悦的。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两句,写游子苦闷的根源。“采之欲遗谁”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来诗的开头两句气氛是愉快的,写出了游子满怀激情地采到了香花和芳草,理所当然地会引出“遗谁”的疑问。为了解答这个疑问,又自然而然地点出“所思在远道”的现实。这两句诗是突然转折,把诗篇开头的欢快气氛一笔宕开,好似天地霎时为之变色:凄凉寂寞代替了欢快愉悦,伤心失望代替了热烈向往和追求。这就是诗歌中曲折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作用。这两句诗把游子苦闷的根源——远客思家的心理状态概括出来了,这是游子的一度失望。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句写游子思乡的心情。“旧乡”,就是故乡,游子为什么遥望故乡,诗中没有交待,但读者不难想象,故乡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留在游子的心中,尤其是同心者还留在故乡,自然增加了游子思乡的因素。“长路漫浩浩”表面写归途的遥远,思乡心情的苦闷。实际暗示了游子坎坷失意飘泊无归的处境和对现实的抱怨。这是游子的再度失望。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直抒对“同心”而“离居”的现实的愤懑与忧伤。“同心”和“离居”都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成词。“同心”是爱情的代称;“离居”是别离、两地生活的意思。“同心”而“离居”,构成了本诗的基本矛盾,也是主人公忧伤的根本原因。因为这对矛盾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烦恼与忧伤,因此诗章最后才说“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诗在揭示主题的同时,还暗示了游子与在“旧乡”生活的“同心”爱的深沉,“离居”时间之长,烦恼与忧伤之烈,相会日期之遥。这两句写了游子的三度失望。
这首小诗在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特点。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暗示手法的使用。“诗是精粹的语言,暗示是它的生命。”(朱光潜《古诗十九首释》语)这首诗多次使用了暗示的手法。如对游子与“同心”的热恋程度诗中没有直写。但通过游子明知无法把信物送到情人手中的情况下,仍涉江采芙蓉,跨泽摘芳草,就暗示两人爱恋的深沉热烈程度。再如作品中对使情人离居的原因一字没提,但读者读了原诗后会深切感到离居不是主人公情愿的,主人公有强烈的归故乡愿望,从而暗示了有家归不得是社会动乱加给游子的灾难,也暗示了主人公对社会的不满与谴责。再比如对游子的忧伤心情,诗中也没有直接描写,但诗中通过对游子三度失望的细节描写,就把游子忧伤心情一步一步地形象地刻画出来,起到了层层加深的作用。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