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朝旦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愁更多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朝旦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愁更多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朝旦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愁更多。
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此诗原系《拟古八首》第七。汉末文人五言诗有《青青河畔草》一首,即为此诗所拟。古诗写思妇怀念久游在外的荡子,娓娓道来,清浅可读,鲍作立意与它相同,但曲折婉转,意味更形深远。
自从楚国文人宋玉的《九辨》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千古名句,首开把秋与悲融为一体的描写先例以后,文人们在抒写悲愁时,大抵都是把它与秋联系在一起的。鲍照此诗一开始,也勾勒了初秋的萧索景色。这一勾勒,为全诗涂抹上一层淡淡的感伤色调,很好地烘托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胡,乃是古人对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称呼,所以,胡雁即北雁。以草未黄和雁已矫翼对举,从思妇的心理感觉上写出今年的秋天来得很早,这又暗示了思妇怀远的愁绪。秋蛩,即蟋蟀。古代幽州地方的人民又称之为趣(促)织。当天空上北雁 一阵阵南飞的时候,地上的蟋蟀也沿着房子此起彼伏,叽叽地叫个不停。俗语说:“趣织鸣、懒妇惊”。意思是说,蟋蟀一叫,即使懒惰的妇女也要开始为丈夫准备寒衣了。懒妇尚且如此,何况思妇。所以,诗中主人公日日夜夜为丈夫赶织寒衣。这一经一纬、一针一线,岂只是妻子对丈夫的应尽义务?对于思妇来说,完完全全是寄托着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满腹深情!
按照常规,接下来应该写思妇如何怀念征人。但作者却宕开一笔,写思妇的一个回忆:去年有一个征人回来,告诉我他曾经与你相识。他说你在登上陇坂时,东望家乡,叹息者久之。并且说你因为长久地思念,身体日渐消瘦,面容日渐憔悴。不写思妇如何怀念征人,却写征人如何怀念思妇,这就同时展现了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的两相思念,艺术技巧显得极为高超。王维有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有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月夜》),显然受到鲍照此诗的启示。而鲍照写思妇的回忆,中间又插进一个传言的征人,就使诗作更形曲折,所传达的感情更为真实可信了。
末尾四句,笔触重新收回到对于思妇的现实心理状态的描绘上来。“念此忧如何,夜长愁更多”两句,直抒思妇的满腹愁绪,如此长久深沉的相思怎生消除啊,偏偏又碰上昼短夜长的秋节,愁思当会更多! 最后两句,看似写物,其实却在写情,而且是更具体的写情。《诗经·卫风·伯兮》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沭?谁适为容”。意思是说:自从丈夫东向出征以后,我的头发就象飞蓬一样杂乱不整了。难道是因为没有油膏来润泽它吗? 不是! 我打扮好了又为了取悦于谁呢? 鲍作两句,意思与《伯兮》相近,但构思更为精巧。用明镜蒙垢、瑶琴生网来印证思妇的孤独、无聊、寂寞和相思,使全诗的描写落到了实处。诗作至此,戛然而止,但余音却缭绕不绝。所谓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诗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构思。全诗分三层意思,彼此之间跳跃很大,但联系又很紧密。这就使全诗既曲折又完整。第一层四句,就眼前节令和思妇的动作写起;第二层六句,则如电影的闪回一样,转写思妇的回忆,其间又有几重曲折。不直接写思妇的此时思念,而写其回忆,这是第一重曲折;写其回忆,又不直接写思妇本人如何怀远,而是写丈夫去年某个时候的恋家,使思妇与征人的两地相思同时毕现,这是第二重曲折;写丈夫的恋家,又借托一个征人的传言,使整个回忆显得自然可信,这是第三重曲折。第三层四句,从回忆中拉回到描写思妇此时此地的现实心境,与第一层形成前后照应,使全诗构成一个和谐完满的整体。清人陈祚明说:“写情曲折。本言思妇,偏道夫君,又从流传口中序出,何其纡萦!”恰切地指明了本诗特点。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