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 惟余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 中唐时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政局相对稳定,但藩镇割据,兵役繁重,给人民带来无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 惟余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 中唐时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政局相对稳定,但藩镇割据,兵役繁重,给人民带来无
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
惟余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
中唐时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政局相对稳定,但藩镇割据,兵役繁重,给人民带来无限的痛苦,尤其是破坏了家庭的正常生活。于是,产生了许多征人思归,思妇闺怨的诗歌。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当然也会在他的诗歌中反映这个社会问题,以表达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此诗通过思妇愁眉这个典型事物的刻画,反映了思妇长期独居空室的忧怨。
首二句托物起兴:“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摇荡”,动荡。《吕氏春秋·季夏》:“天举大事,以摇荡于气。”“折”,意开。“绽”,即开。“尽”作补充说明,全部吹开,隐含春风强劲之势。两句意为,春风从东方吹来,强烈动荡,吹开了全部樱桃,也吹开了全部春梅,用两种花作为兴句所咏之物,以部分代替整体,说明春季的任何花朵,都会在强劲春风的吹拂下而盛开。两个“尽”字,极有分量,概括了所有的桃、梅,都会被强劲的春风吹动,而改变其原有的形态。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末二句转入抒情,是思妇自叹之词。“惟余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愁眉”,发愁时皱眉头。白居易《长庆集》卷六《晚春沽酒》:“不如贫贱女,随分开愁眉。”“愁眉结”,则指思妇极其忧愁,愁眉已拧成牢固的结团了。无限的春风,无论怎么吹也吹不开思妇的“愁眉结”。联系次句,春风折樱绽梅,似不费力,而思妇之“愁眉结”,却无论如何也吹不开,前后对照,正反映衬,形象地表达了思妇因丈夫长期戍边而不能团聚的深深哀怨。这里诗人把春天里盛开的樱桃和梅花与思妇终日不展的愁眉加以对比联想,用“春风吹不开”的愁眉概括女子怀念丈夫的万般愁绪。“惟”字与两“尽”字相呼应,这两个表范围的程度副词一个惟独,一个全部,有力地表明了春风会使樱桃梅花全部盛开怒放,而“惟”有思妇忧愁的眉结吹不开。这种反面衬托的笔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王之涣《宴词》结句“桃溪浅处不胜舟”,以桃溪之浅反衬思妇离愁之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上片极力描绘元夕繁华热闹的场面,用以反衬结拍“那人”自甘寂寞的孤独情怀。这都能使诗歌所描写的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试比较: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中的“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句,冯词直写“惆怅还依旧”,而白诗却从反面写来,说“无限春风吹不开”“思妇愁眉结”,且巧用借代,以“愁眉结”代替她心头的无限忧愁,使诗意的表达更有深度,亦更为曲折委婉。
《思妇眉》是白居易杂律诗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内能尽其意,外能尽其象,把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有机地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无华,但含意却委曲深邃。以语言风格而论,是白诗固有的浅切明白的诗风,但比他的“卒章显其志”的乐府诗,则另有一番含蓄蕴藉的情韵。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