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平中,谢灵运守永嘉,蜡屐得石门洞,作诗,遂为东吴第一胜事。梁天监中,中书侍郎丘希范,唐大历中,侍御史丘丹,州刺史裴士淹,皆继作。唐末丧乱,洞废不修。宋皇祐元年,蜀人李尧俞守郡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宋景平中,谢灵运守永嘉,蜡屐得石门洞,作诗,遂为东吴第一胜事。梁天监中,中书侍郎丘希范,唐大历中,侍御史丘丹,州刺史裴士淹,皆继作。唐末丧乱,洞废不修。宋皇祐元年,蜀人李尧俞守郡
宋景平中,谢灵运守永嘉,蜡屐得石门洞,作诗,遂为东吴第一胜事。梁天监中,中书侍郎丘希范,唐大历中,侍御史丘丹,州刺史裴士淹,皆继作。唐末丧乱,洞废不修。宋皇祐元年,蜀人李尧俞守郡,初复古。俄废,垂五十年。绍兴三年,蜀人刘泾守郡,又新。洞去人远,溪山太阴,松竹草昧,瀑泉自雨,不见秋色,中有爽气,仙鬼吝以为家,恶闻涕唾声,以人迹不至称庆。而樵渔私以生养,有客舟过,欲策杖往,辄相罔而速曰:“可去,虎豹出矣。”寿人杜颖佐郡行县,望洞天郁罗,泉流号呼,疾持斧伐蒙密处,至泉,四顾太息,写其状归以示余曰:“妙物乃如此。仙都、三岩,人间世也。”饬僧绍宾将其事,既而告成。茶烟犬吠,木鱼咚咚,于是知有官宰,仙鬼失气,樵渔动色。以一指心力,而回精神于久病既醉之余。余虽未目击而梦寐夫游,真奇观哉! 余官满日可数,其后废兴未可知,使不幸废,又五十年,必有好事君子,加于前一等,与洞为林泉主人。因作记以祝仙鬼樵渔曰: 勿复期永废,可且同乐否?
浙江省青田县城西北的括苍山中,有举世闻名的石门洞风景区,那里的钟鼓两山,崇崖壁立,耸峙如门,因而被称为“石门洞”。北宋刘泾做本地知州时,不仅重新修复了石门洞,还写了这篇《石门洞记》。
这篇山水记的首段,记叙了石门洞的历史沿革。文章以时间先后为序,由远及近地从容道来: 先说南朝刘宋少帝景平年间 (423-424),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在游览中发现了石门洞景观,并且写下了诗篇,于是这件事就成了江浙最著名的韵事。文中所言的“作诗”,当指以石门为题材的《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 诸篇。再写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中书侍郎丘希范 (丘迟)、唐代宗大历年间 (766-779),侍御史丘丹、州刺史裴士淹都写有诗篇来歌咏石门。这些笔墨是在写石门洞的“兴”。随后以“唐末丧乱,洞废不修”八个字点出石门洞的“废”。接下来又用“宋皇祐元年,蜀人李尧俞守郡,初复古,俄废”等字样,交待石门洞的再度兴废。最后写时隔近五十年,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年 (1133) 作者任知州时,石门又重新得到了兴修。
作者安排这段文字,是要让读者在了解石门洞山水风光壮丽秀美的同时,还能把握它的历史面貌——兴废演变过程。作为山水记,这样的文字可增强趣味性、知识性,文章显得充实、厚重,读者还会对作者笔下的山水名胜油然而生一种苍茫的历史感,从而对它的存在备感亲切。
第二段,描写石门洞的奇异景观,是全文的重点。文章先对石门洞作概貌的描述: 石门洞远离人境,溪山格外幽深,大片的松篁从未采伐,瀑布的飞沫不云而雨,全然不见秋天的景色。原文仅20字,虽是粗线条的勾勒,却有氛围,颇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石门飞瀑”,海内著称,它殷殷隆隆,弥洒半空,溅如跳珠,散似轻雾。据 《三才图会》记载: 石门山瀑布挂流几七十余丈,非烟非雾,……飞沫随风,时时入洞,沾人衣俱湿。李白对此也曾有诗赞道:“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接下来写道: 洞中明朗开阔,爽气宜人,求仙得道者分别据为栖身之所,他们不愿听到人声,以人们不到这里来打扰而感到庆幸。樵叟渔夫也依靠它作为生活来源,一旦有旅客乘舟经过此地,想拄着手杖前去游览,他们往往用谎言诳骗,催促说: 必须尽快离开,猛虎豹子要出来了! 这一层文字,用“仙鬼吝以为家”,唯恐世俗之人闯入他们宁静的生活,意在表明这里环境清幽,是仙怪“修行”的最理想去处; 写“樵渔私以生养”,阻拦游客来此观赏,意在表明此地山水之利的丰厚。这些笔墨是从侧面点染石门洞的优美风光,暗示这里尚属原始状态,有待开发成仙鬼樵渔与游人同乐的风景区。
文章再接下来,叙述石门洞重新被修复的原委: 寿州 (今安徽省寿县) 人杜颖作为州府官员定期视察属县政务,他遥望高大幽深的石门,听到呼号叫喊的泉声,便手持斧头在林莽中砍伐前进,到达泉流之处,环顾周围景色不禁深表赞叹,于是绘成图画,回来后给作者看,说:“竟然有如此美妙的地方,两相比较,仙都山 (在浙江省缙云县) 的三天子都不过是人间景色了。”于是派僧人绍宾主持重修之事,不久即告完成,山中才有人烟犬吠,才有僧人诵经时咚咚的木鱼声,从此官府才得以治理。仙人神鬼不象以前那样神气了,樵叟渔夫也都很恼火。如同一指禅的功效能使久病和醉酒的人恢复精神一样,石门洞焕发了神采,我虽然没有亲眼得见,但在睡梦中也不忘去游览,真是奇伟的景观啊! 这一层文字,主要通过州府官员杜颖对石门周围“洞天”、“泉流”等景物深表赞叹,及其以“仙都三岩”与之作比——用贬抑“仙都三岩”的手法,作为反衬,有力地褒扬了石门洞的美妙景观。这些也都是侧面虚写。下面再叙说绍宾和尚受命修复此地,告成后,发生了“茶烟犬吠,木鱼咚咚,于是知有官宰”的变化,这些情景是呼应首段“蜀人刘泾守郡,又新”的字样的; 而“仙鬼失气,渔樵动色”又是分别关合上文“仙鬼吝以为家……”、“樵渔私以生养”等文字的。文章语言之缜密,于此可见。段末作者又以赞美、咏叹的语调作收,对石门洞的美景同样起到了正面渲染的积极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在这里做官即将期满,以后石门洞的兴废不得而知。即使不幸再度荒废,又过五十年一定会有热心办事的君子把它兴修得比以前更加壮观,为石门洞做山林泉石的主人。于是写这篇记用来祝告仙灵鬼怪、樵叟渔夫: 不要再期盼这里永远荒废,能不能就跟游人一起欣赏美景、共同欢乐呢? 这段文字显豁地点明了题旨,即希望有观赏游览价值的风景点不要荒废、衰颓,而应不断整修、开发; 自然美景不要由少数人占有,而应向更多的游人开放,让广大人民能有机会共同领略欣赏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这样的题旨无疑是正确的,远在七百多年前,作者就具有如此先进的思想,实在难能可贵。本段文字也处处呼应着前文。如“又五十年必有好事君子加于前一等”一句,特别是其中的“又”字,与首段中的“垂五十年,绍兴三年,蜀人刘泾守郡,又新”等语句保持着意脉上的联系; 又如“因作记以祝仙鬼樵渔曰: 勿复期永废,可且同乐否”的文字,则与第二段中记叙仙鬼“以人迹不至称庆”以及樵渔想独占此地以为专利等笔墨相关合。这些都是行文缜密的例证。
这篇山水记在立意、章法和语言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点。
作者对文章的立意构思与作者对文章题旨的确立表达,关系密切。本文的立意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记,它并没有细致地状摹石门洞的胜景,艺术地再现石门洞的胜景,而是重点揭示人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强调为了不致使自然景物变成一片蓁芜,就要不断整修,使之增辉生色。这种寓理于记的表达方式,会给读者以理性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立意的新颖之处。而这种独特的立意或许与作者“未目击”石门洞不无关系吧?
如此立意就必然决定了如此章法。本文首段采用了朴素的史家纪实笔法,以具体而翔实的资料,追溯了石门洞的历史。这是从悠久的时间着笔,是“纵”的写法。次段则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的表达方式,由对石门洞历史的回顾一转而为对石门洞风景区的正面描绘和侧面渲染,并交待了石门洞重修后的兴旺景象。这是从偌大的空间落墨,是“横”的写法。末段分承前两段,是就石门洞日后的兴废发意,仍是从时间着墨的“纵”的写法。全文这种“纵”(历史) ——“横” (现在) ——“纵”(未来) 的时间与空间相交织的布局章法,能很好地适应了题旨的表达。
本文的语言既精练概括,又生动活泼。如开篇一段虽然不满百字,却极有层次地叙写了自谢灵运时代起到作者结撰这篇山水记的七百余年间石门洞的沧桑变化,圆满地完成了对石门洞历史的追叙,语言如果不高度精练概括是断然办不到的。再如第二段:“洞去人远”以下五句都是四言,语言形象而整饬;“可去,虎豹出矣”,是摹拟樵渔的声口;“妙物乃如此,仙都、三岩,人间世也”,又是对人物原话的引述;“仙鬼失气,渔樵动色”,是工妥的对偶句;“以一指心力,而回精神于久病既醉之余”,又是新颖的比喻句;“余虽未目击而梦寐夫游,真奇观哉”,是咏叹的语调,表示强烈的抒情; 而全文的结句“可且同乐否”,又是疑问的语气,既含蓄,又有风趣。正由于作者调动了多种语言艺术的表达手段,所以显得行文活泼而富于文采,而这些正可见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