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入庙熏蒿接,临流象想存。 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 这首诗是顾炎武于康熙三年 (1663年) 来山西游历时,途经河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入庙熏蒿接,临流象想存。 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 这首诗是顾炎武于康熙三年 (1663年) 来山西游历时,途经河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入庙熏蒿接,临流象想存。
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
这首诗是顾炎武于康熙三年 (1663年) 来山西游历时,途经河津县龙门时写下的。诗人顾炎武为明末清初人,明亡后,他以遗老自居,不愿与清统治者合作,常寄怀山水天地之间。他的旅游诗写得也非常好。
“亘地黄河出”,突出地描写了横亘大地的黄河长流,一个“出”字,把黄河飞流直泻的声影写活了。作为一个诗眼,这个“出”字运用得非常贴切,表现出诗人超凡的功力。“开天此一门”,运用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境,古人把黄河穿越吕梁喻作“开天门”,从龙门两旁的山势来看,这里也确实是被黄河冲开的山口。可是在古代人们不知道大自然的造物神力,总把各种自然现象解释为神灵的功劳。“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这是说千百年来,赖有大禹治水时凿开的龙门,从昆仑山来的黄河之水才能一泻千里,穿山直下。这里,诗人根据神话传说,把龙门的开凿归功于大禹,实际上也是对上古时代劳动人民创物的歌颂。
龙门又称禹门,这里是黄河流往陕西的重要孔道,千百年来又是秦晋人民友好往来的交通津渡。龙门山上旧有大禹祠,是人们祭祀禹王的地方。从诗中可以知道,直至清代,这里的禹王庙还在,而且香火很盛。这无疑是龙门古渡的一处很有意义的人文景观,诗人自然不会把它放过。“入庙薰蒿接, 临流象想存。”原刊本“薰蒿”作“蒿”, 用了个异体字, 实际上这个怪字与“熏”或“薰”都是相通的,指点燃的香蒿,大禹庙中香烟不断,历代质朴的黄河儿女,祝祷其间,祈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平安吉祥。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两岸谋生,既受黄河的福荫,又会遇到黄泛的侵害,“临流”之际,怎么不让人想起治水圣人大禹呢? 只有心诚,心中总念想着禹王,才会不怕黄河的肆虐,才能得到神灵的佑助。这便是禹王庙中香烟缭绕,接续不断的原因。
“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古代墨客骚人每喜在形胜之地、亭台宫观题壁以记之,然而在这荒野的禹王庙中,却无人题壁,人文景观寥寥。诗人正是通过这种描写,道出龙门一带的天然野趣,笔下着意要描写的是壮丽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纵情观览之间,物我两忘,与天地同化。末句“倚马将黄昏”意境同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迷花倚石忽已暝”,都是指正在欣赏秀丽景色之时,天色忽晚,令人无限怅惘之感。在游记诗中,将情感推至高峰时,戛然打住,用“日暮”之类的词句收尾,是古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往往能起到耐人回味,余音绕梁的“定格”效果。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