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①,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②,开笼见风衣领急③。 旧来十月初点衣④,与郎著向营中集⑤。 絮时厚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①,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②,开笼见风衣领急③。 旧来十月初点衣④,与郎著向营中集⑤。 絮时厚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①,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②,开笼见风衣领急③。
旧来十月初点衣④,与郎著向营中集⑤。
絮时厚厚绵纂纂⑥,贵欲征人身上暖。
愿身莫著裹尸归⑦,愿妾不死长送衣。
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写的是戍边士卒的妻子送寒衣的事。唐代承袭西魏的“府兵”制度,应征兵役,刀箭鞍马衣物一切自备,所以有家人送衣的事。
写征夫思妇的忧怨和相思之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古老的题材,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中就有征人和家人互相思念的诗篇。王建这首 《送衣曲》写的也是这类题材,但它着重表现的却是一个“情”字,即通过征人妇送衣及其心理活动,写出了征人妇对征人的深厚感情。
第一、二句以两个交叠的镜头推出了画面: 送衣的征人妇交叠着出现在两个时节的两个地方: 去秋的黄河,今秋的陇坂。去年的秋天,军队在黄河一带作战,妇人送衣过了黄河; 今年又到了秋风萧瑟的季节,凉风中妇人似乎感觉到了征人身上的寒意,赶忙打点好衣物上了路,不过,今年战事有了变化,军营已移到了陇坂。陇坂,指陇山,在陕西和甘肃交界的地方。两句诗点出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跨度,暗含征人妇思念的深长和相思之苦。接下来写妇人送衣途中的苦况: 妇人还不知道军队行进的路线,只好一路打听最近一段时间军队行军屯扎的远近情况。妇人出门已经半年了,一路上颠沛流离,秋雨绵绵,泥泞路滑,但一想到征战的丈夫在风雨中受冻的可能,她不敢稍息,只有冒雨兼程,早日把衣服送到,更重要的是早见到他也好放下一直悬着的心。雨淋湿了自己倒不打紧,箱子中的衣服该也淋湿了吧?她打开箱子,让风吹吹干,那湿衣服经风一吹,衣领变得皱紧了。诗至此用四句交待征人妇送衣途中的艰辛,仅此四句已写够了劳顿,写尽了惦念之情。
第七、八句宕开笔法,凝墨描摹送衣妇的内在世界。诗又以叠影幻化出送衣妇的记忆屏幕: 去年的十月,征人妇为征人穿上棉衣,征人向集中营走去。回忆是感情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主体返回内心重温旧梦以求得现实的空幻安慰,相互离居中的夫妇便常常在旧日温情中消释着孤独的愁苦,尤其是临别前的一切最堪回味。所以去年十月军中收检衣服,征人妇送衣到军营的一幕又浮现在妇人的心屏上。如今丈夫怎么样了呢?她不愿多想,也不敢多想,她只把迫切的思念、满腔的爱和深深的祝愿都寄托在这棉衣上了: 这衣服当初铺棉絮时加厚了一层又一层,她似乎企图把所有的爱都缝进去,可她所有的爱只凝结在一点上——她只是想征人在外身上暖和一些啊。至此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才得以正面的明确披露,“絮时厚厚绵纂纂”一句两处使用叠词,给人以促迫密急的感觉,正可以见出送衣妇对征人的深长的思念和深厚的感情。
诗的最后两句字面上就题目 “送衣”收住,情韵上则以一种生命的基本意义上的祝福和无可奈何的愿望宕出远神。“愿身莫著裹尸归”反历史上“男儿当以马革裹尸”的功名意义而用之,表现了一个本分的希望能安居乐业的妇女的愿望: 如果征人不能归来的话,她也只希望他能安全地活着,即使是每年都这样远途送衣也是乐意的。
全诗始于送衣,又终于送衣,洋溢于全诗的却是送衣人的情。王建是一个巧于创题设意的乐府诗人,《唐才子传》 说他“于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官况之作,俱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这首 《送衣曲》可以作一个例子。一般写征戍离别的诗都以景物写感情,渲染环境烘托感情,这首诗则紧紧围绕送衣妇送衣这一举动,前半部分写她路上的艰辛,后半部分描摹她的内心世界,写法纯是客观的实录,语言朴质自然,似乎还带着乡间泥土的气息,然而却写出了征人妇深挚、朴实、丰厚的感情。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