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七年四月一日①,余将移黄去汝②,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③。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④,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①,余将移黄去汝②,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③。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④,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①,余将移黄去汝②,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③。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④,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⑤,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⑥。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于元丰二年贬官黄州,元丰七年又贬移汝州,这是他在由黄移汝之际写下的一首留别词,表现了他同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
因为是留别,故全词是以作者的口吻来写出。这样便有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特点。统观全词,无一句惊人语、造做语,非常自然、真实地表现了苏轼对黄州父老的依依惜别之情。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是写黄州父老为苏轼饯行,同时又盛情地挽留他。表现了黄州父老对苏轼的一片深情厚意。苏轼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后,曾在当地垦东坡,筑雪堂,与黄州父老朝夕相处,达五年之久,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故云“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他尤念念不忘的是黄州父老对他的关怀和帮助。“我昔在东坡,秋菌为夕餐。永愧坡间人,布褐为我完。”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东坡八首》)所以在此离别之际,双方都有依依不舍之意。
词的下片,主要是表现苏轼对黄州父老的留恋之情。为了真实地表现这种情感,苏轼另辟蹊径,用了两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即将他的留恋和惜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其细节一: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这是谆谆嘱托父老照看他堂前的细柳,莫损伤了它们的嫩枝。其细节二: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拜托江南曾一起垂钓的父老,常为他晒晒蓑衣。这两个细节表现的情怀是一致的,即苏轼的留恋和终老黄州的愿望。虽然苏轼此后再也没能回到黄州,但他的这种感情是真实的。如他在 《别黄州》 里写道: “桑下岂无三宿恋,尊前聊与一身归。……投老江湖终不失,归来莫遣故人非。”又说: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过江夜行武昌山下闻黄州鼓角》 ) 由此可见他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且十分感人。
清沈德潜在 《唐诗别裁集》 里说: “写离情能不露情态。”今观苏轼这首《满庭芳》 ,恰与之相反。全篇词气清浅朴直,词意明朗,但不假雕饰,语浅情深,故十分感人。读之仿佛亲见作者与黄州父老殷切语别的情景。词境亲切、真实、自然、可爱。当属离别词中之上乘佳作。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