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字承祜,山阳(今江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字承祜,山阳(今江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字承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登进士第。做过渭南(今陕西省渭南县)县尉。著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他的诗很少触及重大社会问题,多是反映个人的生活情趣,但写得情景交融,颇具兴味。《长安秋望》颇能代表他的风格。
《长安秋望》一名《长安秋夕》,又叫《长安晚秋》。这首诗展现了秋天的风光,并寄寓着一种萧杀而伤感的情怀,颇有官怨怒气。
首联即点题。大意是说,秋天早晨的云雾带着凄清寒意,拂晓的光亮在渐渐地延伸;唐王朝巍然耸立的雄伟的长安宫殿,似乎触动了高高的秋空。“云物凄清”点明秋天,“汉家宫阙”指长安。“动高秋”,唯有“望”才能见之。在这里,诗人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秋高凄清、都城雄伟的生动景象。
颔联写得极妙。这两句,仿佛使读者看见拂晓时候天空稀疏的残星和飞越关塞的大雁,又看见诗人正倚高楼听长笛的孤寂的身影。这两句的残星、大雁都是因“望”而得,是描写有形的物,是实写;“长笛一声”是无形之物,是凭借“人倚楼”而表现的,它给读者的感觉也是实在的。诗人是在景中写自己,写自己的寂寞愁闷,情景交融。前人称赵嘏的诗富有文彩,多兴味。而诗人尤以七律著称。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杜牧特别欣赏这首诗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并由此而称他为“赵倚楼”。
颈联仍是“望”中之景物:篱边半开的菊花寂静无声,水边开放着的莲花凋谢了,花瓣纷纷坠落,使人感到寂寞愁闷。这联对仗工整。菊花、红莲本是无情之物,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菊花和红莲人格化了。篱菊的寂静之感,乃是诗人自己身居异乡为官而感到寂寞;红莲的愁闷,乃是诗人自己愁闷而假红莲述之。
这首诗的颔颈二联,景中含情,由景知情,景藏情中,赏景味情。明人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诗薮》内编卷四)。而清人李渔说:“情为主,景为客”(《窥词管见》)。近人王国维则进一步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词家多以景寓情”(《人间词话》)。这些关于情景主客体的论述都是十分精辟的。赵嘏的这首诗,从诗题看,诗人并非单纯地在赏秋,而是借秋天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异乡异客之情。首、颔、颈三联,无不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些景与情的描写,都是为末联服务的。诗人怀着满腹牢骚,认为自己竟不能象张翰那样,辞官归里,却要学着楚囚那样,羁留他乡,这是多么的难堪。诗人的这种情绪,是封建时代仕途失意之人常有的一种思乡病。这联,诗人连用两则典故。“鲈鱼正美”:据《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晋时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翰在洛阳做官,有一次见秋风吹起来了,于是想起家乡鲈鱼莼羹正是味美的时候,便弃官而归。诗人引用这一典故,流露出思念乡里的深切感情。“南冠”,即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有献楚囚也’。”后世遂以“南冠”称“囚犯”。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现出自己异乡为官、身不由己、小得归去、倍受拘箝的悲怨情绪,是为官怨恨之情的大胆流露。
这首诗寓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情景交融,如水似乳。金圣叹认为:诗人“一望云物者,写是何时候也;二望宫阙者,写成何进退也;三望横雁者,写有何书信宣示家人也;四劈面便以自己倚楼接之者,言时候则已如此,进退则方如彼,书信则殊无可宣示我家人也”(《金圣叹选批唐诗》)。分析得很有道理。此外,诗人在末联迭用典故,以典明情,含蓄深沉,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