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削芙蓉列画屏,水分双影蘸秋清。 炎凉物态随时变,独尔高寒不世情。 龙门,在洛阳城南二十五公里处,山势突兀,东西对立,清澈的伊水流经其中,古代有“伊阙”之称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翠削芙蓉列画屏,水分双影蘸秋清。 炎凉物态随时变,独尔高寒不世情。 龙门,在洛阳城南二十五公里处,山势突兀,东西对立,清澈的伊水流经其中,古代有“伊阙”之称
翠削芙蓉列画屏,水分双影蘸秋清。
炎凉物态随时变,独尔高寒不世情。
龙门,在洛阳城南二十五公里处,山势突兀,东西对立,清澈的伊水流经其中,古代有“伊阙”之称。
这首诗紧扣题目,四句都写龙门山色。龙门山色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即“翠”。
第一句正面描写龙门山色,“翠”字总摄全诗。“芙蓉”,即莲。诗中的芙蓉不取花色的娇娆,而是取莲叶的碧绿清逸,以绘有芙蓉的画屏来比喻直立伊水两岸的青山翠峦,极为形象。
第二句描写伊水中的龙门山色。秋季,伊水清澈,好象一面巨大的镜子,两岸的龙门山,倒垂双影,仿佛人水沐浴,又仿佛对镜自赏,显得格外清逸秀出。如果说第一句把龙门山色比作水上芙蓉,这一句就把龙门山色写成水中芙蓉了。
三、四句写龙门山四季不变的常青之色。这两句没有具体描写,而是赋予龙门山色以人的品格。世间万物都随着时序的变换而改换了外容,只有龙门山品格清峻,不肯趋炎趁热,“年年苍翠色,阅尽古今情” (沈应时《龙门山色》)。在这里诗人再次把龙门山比为芙蓉。芙蓉,“花之君子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而龙门山,不仅有芙蓉之形,而且有芙蓉之质,可谓山之君子也,它净立水中,碧绿秀逸,不移于俗,不媚于俗,高峻自好,傲然而立世,具有不世之情。
这首诗以“翠”字笼罩全篇,以芙蓉为全诗比体,正面写,侧面写,比拟而写,既写出了龙门山翠之色,也写出了龙门山如莲之逸。在众多描写龙门山的诗篇中,此诗可谓为龙门山传神写照之作。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