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又名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又名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又名《华州西溪》,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同时它也是一首言理诗。诗篇描写山水风光,其中寄寓禅理,既不同于一般模山范水之作,又不同于“味同嚼蜡”的言理诗。所谓“涵虚上下清”,作者以高超的诗艺将心境与物境融为一体,甚是耐人寻味。
首联及颔联着重写景。首联写西溪全景,颔联写西溪水上之景。“积水涵虚上下清”,从溪水写起。“积水”,暗写雨。由尾联“已凭暂雨添秋色”句可知,此水乃雨后所积,故溪水暴涨也。“涵虚上下清”,用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 诗意,谓雨后西溪,天光水色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其气象。“几家门静岸痕平”,以临溪庭院作为西溪水的陪衬。“岸痕平”照应“积水”,“静”照应“清”。首联二句将场景拉开,客观铺叙,为言理布置背景,但所谓“涵虚”、“清”、“静”,实际上已将内心情绪隐藏其中。颔联将造景的审视点由西溪全景移向溪面,专写水上之景。“浮萍破处见山影”,写水上所见,谓微风惹起,浮萍移动,可于浮萍破处得见山之倒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水上所闻,谓小艇夜归,冲开水面,划开水草,可于水草动时闻见其声响。所见所闻均为水上极其细微的景象变化。这是动的景象,既与首联所写静的景象相映成趣,又烘托出诗人静的心境。首联及颔联所写景,由远及近,由大及小,静中见动,姿态横生。颈联说禅理,由所造之景导入,十分自然。“入郭僧寻尘里去”,写僧人,以俗世之尘嚣,反衬无相院之清净。“过桥人似鉴中行”,写行人,谓溪水清澈如镜,照见人影。表面上看,此联亦写景,即写溪山画图中人物活动情景; 细加体会,二句所言理,谓此无相院正如秋雨洗刷过的溪山一样,清净绝尘,而人心经此陶冶,同样也得到了净化。但是,二句所言理,因有首联、颔联所造“涵虚上下清” 的溪山之景为依托,便一点也不露痕迹。至尾联,一方面照应全篇所造之景,一方面又突然宕开,将思绪引向溪山景象之外,为读者的再创造留下余地。“已凭暂雨添秋色”,说明诗篇所写物境及心境都是秋雨洗刷的结果。“莫放修芦碍月生”,似节外生枝,但也与秋雨有关,因为雨后芦苇将生长得更加迅速,所以诗人非常天真地提出一个要求,不要任凭芦苇自由发展,免得妨碍我欣赏溪山月色。诗篇以痴语作结,具有无穷韵味。
这首诗,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后溪山秋色图,而且寄寓理想,将读者引入心与境俱寂的禅悟境界,为宋诗中难得佳作。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