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写在诗人青年时离蜀入洛的路上,诗中抒写了诗人远离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写在诗人青年时离蜀入洛的路上,诗中抒写了诗人远离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写在诗人青年时离蜀入洛的路上,诗中抒写了诗人远离家乡、独自孤征所感受到的强烈乡愁。乐乡县,在今湖北荆门县北。晚次,即夜晚投宿的意思。
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孤”字来写。第一句“故乡杳无际”首先就传达出一种惆怅、迷惘的羁旅之孤。故乡早已杳无踪迹,而诗人却还在频频回首。以下几句都是由这一句生发出来的。第二句“日暮且孤征”是全诗的抒情中心,暮色已越来越重,这本是“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家人团聚的时刻,偏偏在这时,诗人却还要艰难地跋涉。这本来已够凄苦的了,更何况这又是不愿离乡而不得不离乡,不愿孤征而又不得不孤征,这就更加重了诗人孤苦的心情。
第三、四句把这种“孤”的感受进一步深化,创造出一种迷离恍惚、满目凄凉的氛围。所谓 “旧国”,就是故乡,“川原迷旧国”,是说诗人走进了 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陌生的 “川”,陌生的 “原”,把自己熟悉的、亲切的家乡完全吞噬了。当然,这里的 “迷”,不仅仅指迷失,也隐隐流露出诗人心上所感受到的迷惘、惆怅,是景中有情的写法。“道路入边城”用的是赋笔,交代自己的行踪,但意思却承上一句而来,是把自己心中的陌生感表现得更具体化,以边城与旧国的对比,来渲染离乡之远,离乡之久。
五、六两句写的极为凝炼,意蕴丰厚。诗人选择极有典型意义的几组意象组合在一起,把心中的孤苦、悲愁全都托之于景,让人从一个个意象中引发出对诗人心境的联想。这两句可分解为野戍、荒烟、深山、古木四组。戍(指驻兵防守的堡垒)、烟、山、木本都是游人旅途中常见的景物,但偏偏要写戍是“野”的,烟是“荒”的,山是“深”的,树是“古”的,从而在视觉上给这些景物蒙上了一层荒凉凄惨的特定色彩。不仅如此,这两句还通过“断”与“平”把原本已够凄凉的景象写的更深一层。所谓“荒烟断”、“古木平”,着重写暮色的一步步降临,眼前的景物模糊了,朦胧了,“野戍荒烟”、“深山古木”,都消逝在夜幕之中, 一切都“䜣”了, 一切都“平” 了, 看不出任何轮廓,只剩下一片黑暗。这种黑暗,既是属于自然界的,又是属于诗人精神上的,其中隐含的意思是说,暮色越来越重,孤征之苦怎能不越来越强烈!
这样就很自然地逼出了诗的末二句:“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如何此时恨”是 一句反问,犹如说“此番愁恨当如何了得”! 所以,这一问实际上只不过是把满腔愁绪发泄一下而已。原本没有答案,但妙的是,诗人还不曾就此打住,还要在反问的基础上,再把这凄苦之境更进一层,用远山深处“噭噭”传来的猿啼声作结。“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噭噭” 的猿鸣,不是更能让人想见诗人心头之孤、心头之苦了吗? 至此,诗人确已把“孤征”之情写到了极点,足以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善于渲染。前六句一路写来,暮色越写越沉,环境越写越静,把人的孤苦之情烘托得极为强烈。而当把这一系列视觉形象都写足之后,又突然加一个听觉形象,犹如画外音 一样,写出几声凄厉的猿鸣,从而把诗人的孤苦之情推向高潮。这种渲染烘托的手法确实为诗人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