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疏影芭蕉》咏芭蕉诗鉴赏 纳兰性德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 清泪裛、 隔年愁聚。 更夜深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芭蕉·疏影芭蕉》咏芭蕉诗鉴赏 纳兰性德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 清泪裛、 隔年愁聚。 更夜深
《芭蕉·疏影芭蕉》咏芭蕉诗鉴赏
纳兰性德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 清泪裛、 隔年愁聚。 更夜深、 细听空阶, 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 偏声声点点、 助人离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纳兰性德工诗,尤长于词。崇尚南唐李煜,以小令见长,词风清婉。善用白描手法,流动自然,无雕琢之病,但内容多写个人情致,流于伤感。其悼亡诸词,颇为凄婉。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作品传世。
《疏影》选自《通志堂集》,是咏芭蕉的词。全词流动自然,颇多伤感。上片状写芭蕉,已寓“愁聚”;下片则承接“空阶雨滴”之意境,借助雨打芭蕉来抒发作者个人的“秋来寂寞”和“离绪”,伤感之情婉然可见。上片开头三句“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状写芭蕉生长的位置和情状。意思是:斑竹编成的门帘卷起来,映入眼帘的就是十分零乱而深翠的芭蕉,这些芭蕉高大、苍莽,环绕着屋檐,将屋檐都遮住了。“湘帘卷处”,指明视角,观看芭蕉的位置。“甚离披翠影”,状其形貌;“离披”,零乱貌,冠以“甚”字,言其零乱已极;“翠”,状其色;“影”既指芭蕉的身影,又言其是在夜里观看,故称“影”。“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是说观花之人走出门来,暂立片刻,就觉微风吹动衣襟,遍体生寒。而这又常与精神疲倦的神态相伴,因此就倦于欣赏了。尽管如此,窗外的芭蕉与室内的“绣床金缕”相掩映,倒也别具一番情致。前两句是写赏花之人懒洋洋的情态;“春慵”犹“春困”,指春日精神疲倦的神态。后一句是写由窗外的芭蕉与室内的“绣床金缕”所构成的环境。“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两句、是说散发着清香的一束处于芭蕉心部的叶子形成筒状,简直难于舒展。清泪似的水珠裹在叶裤中间,好似多年哀愁集聚的泪水聚在一起一样。这两句既是写芭蕉,又是在写人。“芳心”,本指女性纤巧的心,此处借指芭蕉叶心,且兼有两种含意。最后两句“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是说目睹此景本已令人伤感不已了。再加上夜深静极,仔细聆听着空旷的台阶上雨滴声声点点,就愈加伤情,而梦醒之后却又找不到任何痕迹,伤感之中又加上一丝茫然。
词的下片开头“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离绪”三句,紧承上片结句词意,状写作者值此芭蕉夜雨之际的无限伤感。第一句点明季节与心绪,第二句写具体的小环境,用“声声点点”这一连绵不断又十分单调的音响加重“秋来寂寞”之感。第三句直写离愁。总的意思是,本来正值令人感到十分伤怀的秋季,再加上这不紧不慢、连绵不断的芭蕉夜雨,就更加助长了人们存于心中的离愁别绪。接下去“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是说盖着带有花绞的丝织棉被,抵御着刚刚来临的秋寒,隔宿的酒意因寒冷而全消了,窗外“声声点点”雨打芭蕉的声音,搅乱了有节律的蟋蟀鸣声和捶衣的声音。实写深秋夜雨的景象与作者的感受。下面,作者就进一步抒写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并回归到作者吟咏的对象芭蕉上面去了。“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荫如许”,是说秋风已令庭院中的梧桐树叶落尽,只剩下这么一点点芭蕉的绿叶了。“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是说试想可能有美人将芭蕉的叶子带着露水折下来,在上面写下令人断肠的诗句,来抒发自己满怀的离愁别绪。这一结句,由此及彼,由已及人,由“愁聚”、“离绪”而归结到“断肠”,足见伤感之深。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