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独芙蓉》咏荷花诗鉴赏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 双双鸂鶒游。 在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荷花·独芙蓉》咏荷花诗鉴赏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 双双鸂鶒游。 在
《荷花·独芙蓉》咏荷花诗鉴赏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 双双鸂鶒游。
在众多的咏花诗中,王贞白《独芙蓉》诗是比较有特色的,构思不落俗套。句句扣题,紧紧围绕一个“独”字,化实为虚,含思婉转,直抒胸臆,颇有一些“神韵”。后来宋代大诗人苏轼写过“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的名句,同《独芙蓉》的用笔,可谓异曲同工。
首联用凝炼的语言,点染出一派深秋景色:天色已明,冷气袭人,一池塘,水清如镜,盛开的芙蓉,倒映水中。在这满眼萧瑟的时节,只这独立寒秋的芙蓉花,给时光增添锦色。“独照玉容秋”是点睛之笔,一方面赞誉芙蓉花是“独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花镜》),另一方面又提领全诗咏物抒怀,紧紧扣住题意,设色浓重,形象鲜明。
第二联用蠹芰和白苹花两个对照物在池塘中“不相采”、“空自愁”的情景,突出和强化芙蓉花形象独立西风的挺拔姿态,画面明朗,栩栩如生,其中也不乏因独占风光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之感。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其咏芙蓉诗中曾有“辛苦孤花破小寒”的感叹,正也道出了《独芙蓉》诗中此情此景带来的怅惘。
第三联回到芙蓉自身。太阳已经快落下去了,池面抹上了一层余晖,芙蓉花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的身影,突然金风吹过来,他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风起强垂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如果说上联流露出的寂寞心情还有一点孤芳自赏味道的话,那么这一联顾影自怜、风起垂头的描绘就带有愁苦甚至是感伤情绪了。再加上诗人用了拟人化手法,秋光里的芙蓉更易于唤起人们的联想与思索。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诗人毕竟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独芙蓉要摆脱眼前的困扰而有新的追求是顺理成章的事,尾联的议论性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这种愿望。“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鸂鶒是一种水鸟,喜欢在水中成双成对的嬉游,又名紫鸳鸯。一个“羡”字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向往,“双双”与“独照”形成强烈对比,诗中要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回答。
从这首诗的立意上看,诗人是以挺立寒秋的芙蓉自喻,品格高洁,不同世俗,带有很大的理想化色彩。但当他把眼光射向现实的时候,就不免产生了一种势单力薄的苍凉之感,同时也开始了在凄苦中的探萦。诗人终于看到了希望,心情也转而乐观起来,于是借水中偶游的水鸟寄托自己的志向。向新的目标行进。全诗咏物抒情,达到了如古人所说“不即不离”(《艺概》)的境界,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体现,可供人们欣赏与借鉴。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