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清平乐咏木樨花》咏桂花诗鉴赏 白朴 碧云叶底,万点黄金蕊。更看蔷薇清露洗,泽国秋光如水。 余生牢落江南,幽香鼻观曾参,见说小山招隐,梦魂夜夜云岚。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桂花·清平乐咏木樨花》咏桂花诗鉴赏 白朴 碧云叶底,万点黄金蕊。更看蔷薇清露洗,泽国秋光如水。 余生牢落江南,幽香鼻观曾参,见说小山招隐,梦魂夜夜云岚。
《桂花·清平乐咏木樨花》咏桂花诗鉴赏
白朴
碧云叶底,万点黄金蕊。更看蔷薇清露洗,泽国秋光如水。
余生牢落江南,幽香鼻观曾参,见说小山招隐,梦魂夜夜云岚。
此词咏的是金桂。根据词意,此词当为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
词的前两句,作者开门见山,入手点题“碧云叶底,万点黄金蕊。”“碧云”绿云,写叶;“万点”,写花之繁盛;“黄金蕊”,写花的颜色,通过描绘木樨花的形态和色泽,整个桂花的鲜明形象就展现出来了。你看,在那碧绿如云的叶底,金黄色的桂花开得非常繁盛。紧接着作者为进一步突出桂花的形象,又把桂花开放的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更看蔷薇清露洗,泽国秋光如水。”泽国,指江南水乡,暗点桂花生长之地。。这里的“蔷薇”、“泽国”、“秋光”等词都是环境点染之笔。那在夏季里争芳斗艳的蔷薇,因凉露摧残,逐渐凋落了,江南水乡已是千里清秋的季节了。词的上片,好比放映电影风光片,镜头由近而远,还用特写镜头,首先展现近景,突出主体,即桂花;接着出现陪衬景物,即凋零了的蔷薇花;最后是大背景,即江南清秋,这样分三层来突出桂花这个主体,使整个画面背景鲜明,有陪衬,不单调,有层次、有变化。
下片:作者托木樨花寄志。
“余生牢落江南,幽香鼻观曾参。”“牢落”一词用得非常精当,是作者在江南颠沛流离、无所寄托的真实写照。“鼻观”,佛教的一种修炼养性之法;此处是“鼻闻”之意,宋苏轼《和黄鲁直烧香》诗之一“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句中的鼻观一词即是此意。这两句是说作者对木樨花非常崇敬,曾领略过她的沁人心脾的幽香,因桂花远迹深山,它不象牡丹,桃李那样以浓艳媚人,迎合世俗,她在晚秋开花,唯将浓郁的幽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高士,赢得世人的尊敬,“情疏迹远只香留”“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句),这幽香独守的桂花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看到桂花,作者自然会想到归隐,于是作者结句“梦魂夜夜云岚”。“小山招隐”,即《楚辞招隐士》篇。作者在这里用此典故,借以抒发逍遥物外,招隐避世之情。云岚:云遮雾障的山岚,喻归隐之地,词的最后一句,点破题旨,乃画龙点睛之笔,作者写出了对隐居生活的迫切向往,这种向往是作者饱经人世沧桑后才形成的,而且是白朴因有家国之痛,自幼经历丧乱,一生寄情山水之中,放浪形骸之外,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情,而不象以往一些文人用归隐来标榜自己,以“隐”求进,作者梦寐以求的是真正的隐逸生活,这种思想,在作者的一些散曲中亦时有流露,如“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阳春曲·知己》)。作者向往归隐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他的诺言。作者三十六岁时,有人向朝庭推荐他,遭到他的拒绝。定居金陵后,这种信念更坚定,“有欲荐之从政者,乃行嵇康《绝交书》拒之。”结合白朴的身世来谈这首词,我们就会感到作者是借桂花来表达他的信念和品格的。
这首词简淡质朴,直抒胸臆,作者通过对木樨花的形象描绘,抒发了对木樨花崇敬之情,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词论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白朴此词,没有把着眼点局限于木樨花上,最终目的是抒写怀抱,赋、比、兴兼用,“词语遒严,词寄高远”(王博文《天籁集序》)。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