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齐天乐菊》咏菊花诗鉴赏 高观国 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菊花·齐天乐菊》咏菊花诗鉴赏 高观国 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
《菊花·齐天乐菊》咏菊花诗鉴赏
高观国
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斓斑泪沁。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
高观国的菊词属咏花抒情之作。
上片开篇“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起笔清新淡远,融汇视觉和嗅觉于一体,状写东篱下,霜天晓,花开一笑;幽丛处,寒风中,冷香飘随。点明了菊花怒放的特定时间和典型环境,再现了秋菊的风姿气韵。“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继而状写花色黄晕而娇嫩,菊枝低翠而婉曲。黄绿相映,色彩鲜明;枝叶相扶,姿容秀逸,正是重阳登高饱览佳景的适宜时机。至此,作者描绘出一幅艳丽动人的图画:三秋之季,黎明之时,东篱之下,幽丛之中,黄菊凌霜吐艳,低枝柔婉滴翠,一派佳景,尽收眼底,四溢冷香,沁人心脾,自是别有一番清新高雅之意的秀色佳境。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谁偏管领”之问,不禁油然而生。此句尚有统领下文之用,故紧承一个领字“是”,逗出答辞:“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此典也出自陶渊明,他曾任职彭泽县令。由于不背与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于41岁时,决意去职归隐,遂作《归去来兮辞》,故云“彭泽归来”。其辞有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径”,小路。“三径”,指菊花滋生之地。唐代李善注引《三辅决录》有云:汉朝蒋诩隐居后,舍中开三径,只与求仲、羊仲二人交往,二人也是逃名不出之士。由此,后人借以指代雅士隐居之所。“未荒”,未曾荒芜。此设问句意为:谁个偏生主管统领菊事,原是曾任彭泽县令而弃官退隐归来的陶渊明先生,精心勤理三径未使荒芜的缘故。此境此景,自当衔觞赋诗,寄情言志。“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刘克庄《贺新郎·九日》)因云“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清觞”,指饮酒。所饮之酒,常为菊花酒。菊花酒,即“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西京杂记》卷三)此时此刻,赏菊花景,赞菊花美,饮菊花酒,赋菊花诗,最为惬意,自有其道家所寻求的清心寡欲、虚己忘我的情境和羽化登仙、脱俗出世的气韵。这种“赏心乐事”,与篇首处的“良辰美景”相互呼应,四美俱并,创造了一种咏菊喻人的清新意境,表露了作者孤标傲世的淡远心界。
下片换头“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照应开篇,意脉贯通。“南山”,《诗经》有云:“如南山之寿。”即南山是寿考的象征。“南山依旧翠倚”,状写其苍翠不老,永葆青春;韶华长在,旧貌未改。寓寄对自然造化之恒久伟力的仰慕心意,与“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两相比照,隐含养生齐物、复返自然的人生追求,披露出人与自然的矛盾差异,为后文感慨人生易老安下伏笔。此景语即情语也。“依旧”与“吹醒”对举,更见词笔苍健,耐人寻味。“采花”,即采菊初开之花。采菊可以服食,亦可酿酒。相传服菊(后文“餐英”,义同此)可以延年益寿。“西风”,即秋风,兼喻邪恶势力。“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不仅使人联想起当年被“西风吹醒”的东篱采菊人陶渊明的悠然自乐的神态,而且也可以想象出后来作者采花时的无限情思,也被“西风吹醒”的怡然自得的身影。这里,词人似有意告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语)应该指出,“觉今是”之“今”,从狭义说,当特指“采花”之时,从广义说,宜指“吹醒”之后。“无限思”之“无限”二字,用得尤为精妙,囊括涵概力量极为,既为作者寄寓着复杂而又丰富的思想内含,又为读者创造了广阔而又自由的想象余地。“思”之“无限”,呼之于前,“西风吹醒”,应之于后,加深拓宽了词的情致意蕴。过片字面意为:南山依然如旧翠绿斜倚,采花之人心怀无限思绪,已被秋风吹醒。其深层意思应当是,既含指陶渊明弃官归隐,躬耕理秽,东篱采菊,悠见南山之典则旧事,同时又兼容作者自彻自悟、愤世疾俗的复杂心境。“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餐英”,典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词人自喻其志高趣雅,情幽意洁。此处先状写眼见;黄菊花瓣繁密,金光凌寒闪烁;再叙写意想:三秋气爽天清,神游梦好境幽;后忆写身历:曾经记得当年服菊餐英吟诗咏词之往日快事。真是一咏三叹,抒写了作者修身洁行之操守、人生易老之慨叹和惜时恋旧之情怀。作者追昔抚今,浮想联翩,瞻前顾后,思潮滚动,不禁感慨生情,竟至老泪纵横。故承接一句:“斓斑泪沁。”有如顺手拈来。“斓斑”,同斑斓,灿烂多采之谓。此亦状纵泪横流之态。“沁”,渗透。至此,浓重的情感抒发,可谓淋漓。但仍嫌言犹未尽而意不止,因成下句,尤其“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更显顺理成章。“怕”这个领字一逗,令人意冷鼻酸。其所以“斓斑泪沁”,还因为惧怕菊事节令逝去,使得蜜蜂发愁,天雨荒芜三径,云烟昏暗东篱。作者由物及人,托物寄情,将人和物的悲思愁绪溶聚一气,意韵回荡。表面抒写蜂愁,内里寓写人愁,颇具“举杯浇愁”之笔力,真是不写人愁人更愁。“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尾句意为:待到明日重阳佳节,尚且不知为谁再行菊簪短鬓霜发。九九重阳,古人有簪菊之风俗。作者即用此淳朴雅习,生发“人生易老”的感叹,照应下片变头“南山依旧”,前后勾连,渗透出物我难一的内心苦楚,流露出盛宴难再的痛惜心情。下片这种既无贤主又无嘉宾的“二难未并”的失意冷落情绪,与上片“四美已俱”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强化了全词的意境创造和感情抒发。
概言之,高氏菊词,上片写景寄情,以景为主,状写秋菊秀逸的风姿异彩;下片抒情状物,以情为宗,抒写作者深沉的凄苍情怀。通览上下,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高词上下片首句皆未入韵,故分别作五仄韵,调属变格。上片先写“观菊”,再写“咏菊”,三写“问菊”,四写“事菊”,五写“赞菊”;下片接写“采菊”,再写“忆菊”,续写“感菊”,后写“惜菊”,终写“叹菊”。全词意脉勾连、气韵贯通;词笔曲折错落,跌宕有致。理需指出,高氏菊词格调沉郁,词风苍凉。这正折射出南宋中期以后社会的时代特征和作者自身精神生活的个性风貌。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