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此诗为陈与义咏物怀乡的名篇。读到此诗,自然很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此诗为陈与义咏物怀乡的名篇。读到此诗,自然很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此诗为陈与义咏物怀乡的名篇。读到此诗,自然很容易想起唐代岑参的怀乡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由于个人性情、时代环境等的差异,这首诗比岑诗显得更为思力沈挚,悲凉凄楚。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春,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于浙江桐乡县北青墩(一名青镇)之寿圣院塔下,无论国家的局势,或者个人的身世,都使诗人感慨无限,他便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
起句以回叙开篇,从金兵入汴写起。“一自”二字以口语入诗。此句语意陡峭,情感愤激。次句紧接起句,继续叙写十年来的漫长愁苦。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掳走徽钦二帝。北宋亡。从此诗人便流离失所,飘泊江湖,不觉已经十年。“伊洛”,即伊河、洛河,伊河为洛河支流,洛河为黄河支流,《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夏亡。”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那亡国的隐痛。“路漫漫”亦兼有两重意思:其一谓十年颠沛,北望故乡,长路漫漫,无由再达,即所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涉江采芙蓉》);其二谓国破家亡,乾坤板荡,虽无挽狂澜于既倒之力,但胸中的耿耿之志仍未消歇,即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可见前二句既有对敌方的谴责,又有对故国的怀恋,既有思乡之情,又有亡国之痛,而且“其用意深隐,不露鳞角。”(胡穉《简斋诗笺又叙》)
三句亦与次句相承,意谓自己此时年龄虽未满半百,但体衰多病,早已疲惫乏力,数次以病剧辞,方得在此江南之青墩溪畔客居,此为身世抒写而语气平静舒缓,使感情的激流暂趋平缓,为末句蓄势。洛阳牡丹号称“天下第一”(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然而此时洛阳被占,有家归不得,偏偏今天在他乡看见了牡丹,这自然会使诗人情不能已,感慨万千! “独立”,即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之意,表明诗人此时零丁孤苦,无有知音。陈与义出身世家,超世特立,不求显达而重名节,然而此时体衰多病,又孤掌难鸣,实无力报国,哀苦之情,令人黯然神伤。“东风看牡丹”,似乎勾勒了一幅闲暇有致的画面,其实乃是一种极为悲苦的写照。诗人强压住悲痛,将他那伤悼故国、悲叹身世的全部感情都倾注于江南海滨的牡丹上,但牡丹不语,岂解人意,诗人便只有暗吞伤心之泪了。本诗以“牡丹”为题,却在结句的最末二字才点出,这并非一般的点睛之笔,而是凝聚了诗人全部的感情,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自然流畅,“用事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此诗作于诗人逝世前两年,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味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