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村》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身历战乱、饱受流亡之苦的诗人靠朋友资助,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终于获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原文,注释和评析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原文,注释和评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
2022-12-25
杜甫《江村》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身历战乱、饱受流亡之苦的诗人靠朋友资助,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终于获
杜甫《江村》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身历战乱、饱受流亡之苦的诗人靠朋友资助,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终于获得了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江村》这首诗写出了一片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首联总写,先点明江村的环境,再点明盛夏的江村的幽静清雅。颔联具体写江村幽静的环境,燕子自去自来、水鸥相亲相近。在作者的眼里,景物安谧幽闲、乐群适性。诗句中丝毫没有战乱年代的落魄哀伤,把江村描写得宛若一个世外桃园。颈联由物事写到人事,老妻画棋局,稚子敲钓钩,写出了一种闲适恬淡、怡悦和乐的家庭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初获安定的欣喜之情。尾联表面是作者的喜庆之辞,而内含作者的悲痛之意。一是作者深知眼前的安逸是建立在友人供禄米之上的,难得长久,“但得”二字就体现作者的忧虑之情;二是作者素有为国尽力,建功立业的心愿。衣食无缺的生活,并非作者的最大愿望。但自己虽有抱国之心,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因而作者心中满怀悒郁悲愤之情,“更何求”就表现了作者这种心绪。
这首诗为了抒情的需要,冲破格律的限制,甚至在一联之中同一字重复出现,但却使人觉得轻快俊逸,毫无重复之感。写景典型,写事精炼,在轻快闲逸的叙写后,尾句忽转凄惋,悲凉沉郁,体出了杜甫寄兴感怀诗的总体特征。
【全诗】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鉴赏提示】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的夏天。在几个月 前,诗人经过了长期流亡生活,从同谷(今甘肃成县)来到四 川,在成都浣花溪畔建立了一个草堂。当时的成都因受战乱 影响少,较其他地方相对安定和富庶。故人的经济资助给予 诗人以生活保障,草堂又给诗人栖身之所。在这种情况下, 诗人暂时忘掉了社会的动乱和个人的不幸,沉醉在大自然 的美景和人伦之乐中。《江村》便是这时期诗人幽静的江村 夏日生活的片断记载。
这首诗一开始,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江村的地理环境和 节候,并向我们说明夏天的江村中,是有着不少幽闲有趣的 乐事的。诗的第一句:“清江一曲抱村流”,向我们展示了江 村的总体画面,清澈的江水在这里曲折流过,在江水形成的 一带弯曲之中,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诗用了一个 “抱”字,准确生动地勾勒出江、村之间地理位置关系。第二 句中的“事事幽”则告诉我们整首诗的主旨。整联中,“江”、 “村”二字重复出现,先是分开,后是合在一起,如蝴蝶穿花, 撩人眼目。读者于轻松活泼之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江村 的印象。
在第二联中,诗人先向我们介绍了江村的景物之幽:村 中的燕子,悠闲自在地出入于家家户户的房梁上,颇有一种 安居乐业的味道,而江中的白鸥则与村人相互亲近,毫无猜 忌之心。这里写的是江村特有的自然景观,从另一个侧面衬 托出了江村生活的安定和江村居民的淳厚朴质。
江村的夏日里自然万物如此宁静和谐,诗人一家又如 何呢?第三联紧接着写人事之幽。年老的妻子,依然一片痴 情,此刻正忙着往纸上画棋盘,好和诗人在村庄中镇日消 闲。而小儿子也已恢复了战乱中一度失去的顽皮好动的天 性,在那里努力将针敲弯作鱼钩,打算到江中去钓鱼呢。
这一切:生活的安定、大自然的美好、天伦的完聚,对于 长期战乱中妻离子散、过着流亡生活的诗人来说,几乎可以 说是至善至美的了,因此,诗人在结语表示:“多病所需惟药 物,微躯此外更何求。”如今除了我因长期战乱中残留下来 的老病所需的一些药物之外——而这又不是很难找到的, 我可以说是别无所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的又一特点是: 第一联先总言江村夏 日的幽事之多,二、三联分别写物事与人事。第二联所写物 事,出句与村相关,对句与江相关。第三联所写人事,也是出 句与村联系,对句与江相关;无论人事、物事,都是夏日江村 所特有的。全诗以议论作为结尾,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切的感 受。整首诗富有生活情趣,燕子、沙鸥,老妻、稚子,甚至清 江、村庄都写得亲切动人。
杜甫的诗句向来以“工愁”著称。的确,生活给予诗人的 是太多的折磨和失望,要想在杜诗里面多发现一些像这样 轻松、自然的作品实在是不容易的,杜甫一生中也只有在这 一时期才这样轻松过。诗人对生活的要求是多么容易满足 呀!这首诗与本书所选《绝句漫兴九首》是同时期的作品,其 格调也相近。本诗形式上于严谨之中见出活泼灵动、语言明 白如话,一反其律诗多用典、诗意艰深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