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愿生命从容》读后感(三篇)

【导语】:

愿生命从容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愿生命从容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一下愿生命从容读后感主要内容

  《愿生命从容》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周国平写的《愿生命从容》一书,很安静的书。有时候,我们读书写字,无非是想把自己关起来,沉下心,慢慢感受时间带来的馈赠,提醒自己不要被眼前的节奏和烦恼蒙住眼。

  这样的文字,不是快餐文化里博人一笑的段子或鸡汤,看过就算了。因为周国平老师本身是研究哲学的,所以他的文字富有哲思,需要去理解,去思考,去追着文章里的逻辑跑。

  当然,这本书里讲的不是什么深奥哲理,而是寻常道理,一种秉持真性情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一种趋于平和温柔从容的生活态度。

  他的语言是不犀利的,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表达,他把对构建更高精神世界的追求,对自由和自我的执着,对孤独和爱的赞美,对孩子和教育的想法……都一点点讲给我们听,与我们探讨生命里的花火和处世的智慧,正如他在文中说的,这是“慧心”。

  我认为,这是一种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状态。追崇灵魂的自由和精神世界的丰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着重于对人性内在的挖掘,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感召,促使人去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收获美好与幸福。同时,又不完全否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客观现实有清醒而冷静的认知。

  《愿生命从容》读后感(二)

  看完《愿生命从容》,我此时想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是那个河北怀来的寄信人,那句“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

  我们都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一句话叩问了周国平先生,也震响了我的内心。我们从哭啼而来,却在最单纯的年岁里,越加沉溺于俗世,头衔、身份、名利、财产等等,这些攀附的欲望,渐渐把无名变得虚荣,在这个幸运的星球里,比比皆是名利交换,甚至是争权夺势,我偏偏遇见你,遇见了你的读者。我们没有名字,我们都该是那个性情中人。

  她点拨了周先生的性灵,我何尝不是?

  人活着都该有一个姿态,或慵懒,或随和,而我却喜欢他的人生观,那就是真性情,他说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人生。而没有虚度的人,必然有自己真正的爱好,能活出个味儿来,我们不是要买一个人能称为思想家、科学家,不用长篇大论去探讨人生,可能只是静静的品一杯茶,聊一聊人生,碰一杯小酒,去唯有杜康。

  “我惟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其实我很怕看励志书,抑或者是作者的人生观,其一是他的成功不属于我,其二,他已爬至高处,他的人生早已浮沉许久,那种云淡风轻不是常人可以借鉴。

  故,我很敏感,但我却喜欢这样真性情的周国平。

  想想这世间,很少有人能做到简单,从殷纣王的酒池肉林,到秦始皇的阿房宫,甚至是毫无节制的隋炀帝,其实很多人都可以过得很好,从温饱到肉体,从精神到物质,一个人要比富裕,一定有比你更富的人,舍取是一个大学问,而我却很喜欢他的态度,因为看清了物质的快乐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满足过简单生活的人,什么的疆域是更宽阔的。

  《愿生命从容》读后感(三)

  走过一些路,吃过一些盐,知道很多事情过不去,并不是一句《习惯就好》就能让自己释怀。那些看似极其有效的道理,多半苍白无力,让你成为别人眼中的强者,自己心中的忍者。

  面前的这本《我愿生命从容》,并不是一本关于道理的书,它只是用另外一种视角告诉你,生活的另一种维度。如同一个魔术师,艺术的浪漫与真实生活的交汇,宛若回到中世纪去做焦虑的女画家贝尔特,然后跑到法国去做个马上被情人遗弃的小女人,最后乖乖地回到罗马做个静静吃食的鸽子。真实而有趣,过瘾而回味。当然,对生活与情感中的纠结,书里的人会怎么处理,最值得回味。

  比如,穿越到歌剧《微笑的国度》做那个来自异域的丽莎,和中国的王子苏崇,一起经历场浪漫而悲剧的爱情。两个自私的人,都想保持自己,不愿妥协,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分离。所不同的是,他们是王室婚姻,不是你觉得想分就可以分,关乎皇家威严和礼仪。但德国人最后还是让他们为自由而分。乍然你明白,虽然你很讨厌他们的自私,但于他们自己而言,是快乐的,因为他们表达和做到了真实的自己。

  想起曾经看过的很多书,不停地用干瘪的话告诉你:你要放下,要看淡,要接受。这的确是真理,但往往难以做到。当每次被困住,我也试着告诉自己要放下,可最后无比绝望地发现臣妾做不到。当胸怀配不上你的人生指南时,你真的会马上想把那本指南踩到脚下,然后拿推土机让它碎尸万段。所以,真应了韩寒那句话,知道了无数个干瘪的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一生,你需要的是生活深层的艺术。不是放下,放过,接受,而是无造作的真诚。

  这就宛若5岁打针,我总会鬼哭狼嚎,妈妈说:大孩子了,要坚强。但我还是会哭,因为确实很疼。妈妈会指指旁边的小男孩:你看,人家就不哭。可我看看,还是会继续哭。最后,妈妈发出通牒:你再哭就不要你了。我终于止住了,只是抽噎。

  岂止打针忍着不哭,还有很多。我记得有次手指感染,需要拔指甲盖。那时我已经15岁,早就过了大人所谓该哭的年龄,但是打完麻药,医生拔出指甲,我还是哭了。爸爸在旁边说:分明不痛啊,你怎么还哭。是啊,是不痛,可是我不喜欢血爬满我的手,所以我要哭。

  直到恋爱,失去,再恋爱,再失去,我才发现,即使把忍耐的忍字刻在手腕上,我依然做不到不哭,坚强。

  后来,我发现,坚强不是不哭,而是不倒。要想不倒,就像奇岚在书中说的,要明白,“一段关系中只有爱是不够的”。放进世界你的痛便不是痛,你会为自己曾经的泪发笑,至此,失恋只是场生活的历练,而不是泪淌过的跑道。

  打针、失恋会有痛,可以忍,但也可以哭。单凭坚强这个词,淌不过失落。

  哭并不丢人,因为那是你心底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如果强忍,会让自己更疼。这种疼痛带给人的伤痛远远胜过生理上的哭泣。

  不哭也不是坚强,哭泣也不意味着不坚强。生活本来就会有痛。只要哭着打完了针,也是条好汉。真正的胆小鬼是那些不敢打针的人。即使恋爱失败,痛哭三天,做个雨中奔跑的海鸟,也还是女汉子,沉溺其中,不给自己期限的,才是弱者。

  生活不需要你给自己贴很多标签,坚强不坚强都无所谓,做真实的自己,淌过沟坎是王道。如此,快乐而自由。

  生活的狗血有时也需要遮蔽自己真实的另一面,比如工作,比如社交。就像沈奇岚在写卡夫卡时说,他有两个自己,一个自己渴望得到真实幸福的生活,另一个自己害怕失去孤独。

  在社交时强忍秃头的恶心勾魂媚笑,千万不要忘记在闺蜜面前恢复小女人的本态。这听起来有些分裂,但未尝不是一种狗血生活里的明智之举。就像奇岚在《总有一间小屋亮着》所说的,“脆弱的时候的确需要有人接着自己”。如此,心中的柔软才不会崩溃。

  在微信微博盛行的年代,读几句干瘪的道理不难,随手拈来,可是凭借道理淌不过雨季,更跨不过生活的泥潭,奇岚这本书提供的是让你自由一生的生活艺术,这远比道理更实用。

  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