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袍①。和你同穿战袍。 王于兴师②,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戈矛,快修好手中的戈矛, 与子同仇! 和你一起去战斗!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泽③。和你同穿汗
诗经《玄鸟》原文及赏析
天命玄鸟①,上天命令神燕降, 降而生商,降而生契始建商, 宅殷土芒芒②。住在殷土多宽广。 古帝命武汤③,当初上帝命成汤, 正域彼四
2021-08-17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袍①。和你同穿战袍。 王于兴师②,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戈矛,快修好手中的戈矛, 与子同仇! 和你一起去战斗!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泽③。和你同穿汗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袍①。和你同穿战袍。
王于兴师②,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戈矛,快修好手中的戈矛,
与子同仇! 和你一起去战斗!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泽③。和你同穿汗衣。
王与兴师,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矛戟④,快修好手中的矛戟,
与子偕作⑤! 和你一起去杀敌!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裳⑥。和你同穿下装。
王于兴师,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甲兵,快修好盔甲刀枪,
与子偕行⑦! 和你一起上战场!
[注释] ①袍:长衣。 ②王:周王。于:助词。③泽:通“��”,贴 身的内衣,即汗衣。④戟(ji):古代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 横击。⑤偕作:一同行动起来。⑥裳:下衣。⑦偕行:一起上战场。
[赏析] 这是一支军歌,恐怕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军歌。《诗序》以为是“刺用兵”。《郑笺》进一步指出是“刺康公”。《毛诗正义》以史为证:“康公以(鲁)文(公)七年立,十八年卒。春秋文(公)七年,晋人秦人战于令狐;十年,秦伯伐晋;十二年晋人秦人战于河曲;十六年楚人秦人灭庸……是其好攻战也。”从而证明此诗确实是刺康公好战的。细玩全诗,它没有一点刺的意味;相反,它是鼓励战士们响应王的号召,同心同德,去同共同的敌人战斗。
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前两句说怎么说没有衣裳,我的也就是你的。它表明战士们互相关心,同心同德,这支军队是团结和有战斗力的。“王于兴师”是说这次战争是周天子发动的。王指周天子。古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打出周天子的旗号,表明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最后两句说赶快磨砺好我们的武器,去同我们的共同敌人战斗,富有号召性与鼓动性。
全诗三章,重复之中寓递进的意思。如袍系外衣,泽系内衣,裳系下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出战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如同仇指统一思想,偕作、偕行指共同行动,而偕作是一同行动起来,偕行是一起上战场,同仇—偕作—偕行,一层紧似一层地烘托出战斗气氛。这是一首赋体诗,直接抒写战士们共同赴敌的高昂的战斗情绪。可以想到:这支队伍反复地唱着这支军歌奔赴战场时,有着何等压倒敌人的气势和力量! 《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乐歌,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着的。这类诗只有当作“歌”来“读”,才能更好地体会其意蕴。读这首诗,我们想到它是一首军歌,一支军队进行曲,我们对这首诗一定别有体会。
最后我想探讨一下此诗的创作年代,弄清这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秦人好战。”秦的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 一部战争史。而这部战争史,可分前后两个时期:秦襄公以前,主要是对西戎作战;文公以后,主要是对山东国家作战。
关于此诗,《左传》、《史记》有如下记载:秦哀公三十 一年,吴王阖庐与伍子胥伐楚,攻入郢都,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求救,依庭墙而泣者七日。哀公深为感动,为之赋《无衣》,旋发兵车五百乘救楚,打败了吴师,楚昭王得以回到郢都。有人据此推定此诗作于秦哀公三十一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是《诗经》中写作时间最晚的作品;作者为秦哀公;写的是秦对吴——东方国家的战争。照此解释,“王”应是指秦哀公;“子”应是指申包胥。哀公自称“王”,与礼不合;说哀公与申包胥“同袍”、“同泽”、“同裳”,以及“同仇”、“偕作”、“偕行”,也难说通。可见此说与诗意不合。窃谓此诗是秦庄公或秦襄公对西戎作战时所作的军歌,作于公元前821年至公元前766年之间。且引两段史料为证:
(秦)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直迫近戎地,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 猎为先。
故秦诗曰:“其在板屋。”又曰:“王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俱行。” (《汉书·地理志》)
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 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有子五 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 破之。……庄公……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 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逐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 ……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 虏。……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 甚力,有功。(《史记·秦本纪》)
窃以为,把《无衣》解释为庄公或襄公伐戎时的战歌,与历史事实是相符的,与诗的内容也是相符的。周、秦与戎为世仇。只有为捍卫周天子、为报君父之仇的对戎战争,才能把秦国举国上下动员起来,才能使战士们同仇敌忾。二百年后,哀公在决定出兵救楚、对吴作战时,对申包胥唱起其祖先时代的军歌,这是很自然的事。这只是一种借用,如同在政治场合演唱爱情乐歌一样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