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同车,姑娘和我同乘车, 颜如舜华①。脸儿好像木槿花。 将翱将翔②,我们在外同遨游, 佩玉琼琚。美玉佩环身上挂。 彼美孟姜③,姜家美丽大姑娘, 洵美且都④。确实漂亮又文雅。 有女同行
诗经《玄鸟》原文及赏析
天命玄鸟①,上天命令神燕降, 降而生商,降而生契始建商, 宅殷土芒芒②。住在殷土多宽广。 古帝命武汤③,当初上帝命成汤, 正域彼四
2021-08-17
有女同车,姑娘和我同乘车, 颜如舜华①。脸儿好像木槿花。 将翱将翔②,我们在外同遨游, 佩玉琼琚。美玉佩环身上挂。 彼美孟姜③,姜家美丽大姑娘, 洵美且都④。确实漂亮又文雅。 有女同行
有女同车,姑娘和我同乘车,
颜如舜华①。脸儿好像木槿花。
将翱将翔②,我们在外同遨游,
佩玉琼琚。美玉佩环身上挂。
彼美孟姜③,姜家美丽大姑娘,
洵美且都④。确实漂亮又文雅。
有女同行,姑娘和我同路行,
颜如舜英⑤。脸像木槿红莹莹。
将翱将翔,我们在外同游玩,
佩玉将将⑥。身上佩玉响叮叮。
彼美孟姜,姜家美丽大姑娘,
德音不忘⑦。美好品德永光明。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颜:颜面。舜华:木槿花。舜,通“蕣”,木槿。华,“花”本字。②翱翔:飞翔。形容“女”体态轻盈。③孟姜:指文姜。④洵(xun):信然,诚然,确实。都:安娴大方。⑤舜英:同“舜华”。⑥将将:同“锵锵”,象声词。指佩玉相碰发出的声音。⑦德音:好声誉。不忘:不忘记。一作“不已”。
[赏析]从有关史料看,此诗是为郑公子忽拒绝齐婚而作。忽是郑庄公的嫡长子,即后来的郑昭公。齐桓公很器重忽,先后要把大女儿文姜(即诗中的孟姜)和另一个女儿嫁给他,都遭到拒绝。忽后来娶了陈侯的女儿妫。后来,忽的弟弟突,在宋国支持下,勾结大臣祭仲,发动政变,夺了君位,把忽赶出了郑国。事见《左传》隐公八年、桓公七年和十二年。说此诗是为公子忽拒绝齐婚而作,应是可信的。至于具体的写作时间与目的,则说法不一:一说作于忽迎娶陈妫之前,是讽劝忽速娶文姜。齐为大国,与齐联姻,有齐的强有力的援助,权位便稳固。一说作于忽迎娶陈妫以后乃至失国之后,是刺忽拒绝齐婚,失去强援,终至失国。细玩全诗,知两说均有乖诗意。我觉得此诗作于公子忽迎娶陈妫之时,既不在前,也不在后;它既不是讽,也不是刺,而是于赞美迎娶陈妫之中,寓惋惜失去齐姜之意。
此诗共两章,后章为前章的重复。每章六句,前四句赞美陈妫,后两句赞美孟姜即文姜。
公子忽娶陈妫,在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夏历四月,即木槿花盛开的季节。赞美陈妫,从亲迎落笔。古时婚制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纳币)、请期、亲迎。亲迎即迎亲。据载,新郎亲迎新娘,接到新娘后,要登上新娘的车子,并为之驾车;在车轮转动三圈之后,新郎下车,由御手驾车;然后男女各乘自己的车子,一同来到新郎家。亲迎是大礼,贵族结婚,对亲迎十分重视。《诗经》中以亲迎为内容的著名诗篇有《召南》中的《鹊巢》和《何彼矣》。“之子于归,百两(辆)御之。”“之子于归,百两(辆)将之。”男方迎亲有百辆车子,女方送亲也有百辆车子,那场面,那气势,多隆重,又多壮观! “有女同车”即写公子忽亲迎陈妫。此诗在点明亲迎之后,并没有去描摹亲迎场面,而是掉转笔头,写“有女”即新娘陈妫的美丽、文雅。写陈妫,先即景取譬,说她就像正盛开着的木槿花那样鲜艳、美丽;再说她行动像鸟儿飞翔,是那样轻盈,那样婀娜多姿;再写她的装饰;身佩琼琚,状其身份之高贵;玉佩轻脆而和谐地响着,表其性格之文静娴雅。在短短的三句诗中,诗人运用比喻和暗示的手法,从颜面,到行动,到装饰,比较形象而又准确地勾勒出了一个美女的形象。
写孟姜,仅用“洵美且都”“德音不忘”两句。诗人对她没有作具体描写,而是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陈妫,突出她的美丽;写孟姜,说她不仅美丽;而且品德好。诗人虽然没有贬损陈妫的意思,但分明在说孟姜比陈妫更美好,于反复赞美之中,荡漾着惋惜之情,流露出诗人的倾向性。诗人说陈妫美好,孟姜更美好,意在说明公子忽与陈联姻不如与齐联姻好,对忽的拒绝齐婚怀惋惜之情。在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婚姻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诸侯联姻几乎等于军事结盟。诗人的倾向性,并不真是因为陈妫与孟姜人品有什么高低之分,而是源于这种婚姻观。
最后,想说说为什么说此诗不是讽。如上所说,诗的开章便写公子忽迎亲。公子忽迎娶陈妫,在隐公八年,此时文姜已适鲁。迎娶陈妫已成实事,可见讽劝忽娶文姜之说不能成立。
那么为什么说此诗也不是刺呢? 忽第一次拒婚时,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人各有耦(偶),齐大,非吾耦(偶)也。《诗》曰:‘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第二次拒婚事在忽率师救齐打败戎师以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婚)也。民其谓我何?”忽之拒婚,堂堂正正,有何可刺之处呢? 忽政治上的失败,是乃弟突外联强国、内结权臣发动政变所致,与忽品德无关,是亦无可刺之处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