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一下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主要内容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三篇)
新基础教育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新基础教育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新基础教育读后感主要内容
2022-04-30
把时间当朋友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一下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主要内容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一)
工作以来,我延续了上学时读书的习惯,每个月都会去图书馆借两三本书看。读书可以让我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和睿智的伟大的人谈话,可以了解我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到的远方,也让我对现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找到了答案。就在最近,我读了一本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本书主要是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所谓的心智,其实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这与传统教育体制下,我们从小被要求做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不一样的,心智体现在计划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习惯和耐心等方面,而耐心,在作者看来,是让人成功的核心素质之一,没有耐心,失败了却不愿意花时间总结经验、反复尝试,那么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80后这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比起先辈们少吃了很多苦,但是一旦离开了象牙塔,我们迅速被大众所普遍认可的房子、车子、地位、权利,这些成功的代名词所包围,而现实的残酷却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渐渐迷失了自我,只是一味的强调努力、奋斗,却很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
而一切的问题本源在于时间,心智弱的人把时间当做敌人,心智发达的人却把时间当做朋友,他准备得更早,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然后一步一步的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加倍努力,因为他早就看到了那种结果,加倍努力只是一种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而成功也会越来越近。正如我最喜欢的泰戈尔的诗句:The best does not come alone, it comes with the company of the all。最好的永远不会单独而来,它会伴随着其他的惊喜接踵而至。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二)
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读过的书,一个是你遇到的人。——题记
翻开这本书,最初是因为同学兴致勃勃张牙舞爪地推荐,“他也是老师,你真应该看看,非常不错的”,此书作者,李笑来,新东方资深教师,怀着一点怀疑,还有一丝期待,期待这个同样是教师的人能够给我精神上帮助,我翻开了它。
看了书名就知道这是教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的,以前也读过不少,不过收效甚微,过一段时间连书名作者都想不起来,一开始对这本书也是这样的怀疑,对于时间管理,似乎自己没有真正的有过什么切实的概念,习惯了被事情牵着鼻子走,浑浑噩噩,普普通通,一路走来还算顺利。对于那些一直发光发亮的人才,一直觉得可望不可即,要成功,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有些事情拖沓这不去做,于是今日泯然众人矣。这本书打开了我心里萦绕已久的谜题,事情该做的都做完了,为何别人是发光发亮的,而自己只能平凡度世?问题的焦点并非时间,而是我们自己。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从“被时间追着跑”、整天喊着“忙忙忙”的窘境,到努力去平和心态、尝试把时间当做朋友。说这本书只是关于时间管理未免过于浅显,他更多教育我的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人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事情,这些都是和个人心智成熟与否有着莫大的联系。天天制定计划但天天都不能完成的尴尬境界是我以前生活的写照。本书不仅仅讲的是如何规划时间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对时间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反省。大脑的“遗忘痛苦”功能让我多年的困惑恍然大悟,明白了每次和别人争论想举一些痛苦的例子时老是不得成功。另外一个观点:大脑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两种想法老是对立的。自己的想法是理性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大脑的想法是物理的是消极懒惰的。当区别出大脑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之后深感自己在头脑中进行不同思想斗争时理智能战胜。作者不光是给我们讲道理,还辅助以大量的亲身经历去说理,很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并提供了他所使用过和验证过的方法给我们借鉴。
2013的春夏,伤感美丽的毕业季,浮躁的心静了下来,没有太多的事情,反而有了时间充实一下精神空间。带一杯清茶端坐图书馆,一页一页翻着书,有些懊恼太晚看到这本书,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看起来像是为我之前那么多年的懒惰找到了借口,“有些道理是突然醒悟的,在此之前,需要时间。”不管怎么说, 书读过了,道理知道了,但最重要的还是行动。不怕慢,就怕站。如书中所言:“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越早醒悟越好。”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三)
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行将就木的老者,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论你急,或是不急,它就在那里,不快不慢。要想合理的利用时间,不虚度光阴,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时代,我阅读过、听过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讲座,但这些往往侧重于技巧,效果不好,也很难坚持。最近,我阅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颠覆了一些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首先,书中强调了一个概念——“心智”。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而时间管理就是一个“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过程。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它。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什么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么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培养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心智,不同于智商。一个人智商很高,可能会被形容为“聪明”。然而,一个人的心智能力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去形容——“睿智”。心智能力强大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大脑去控制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控制自己的大脑。“大脑不是我,大脑是个调皮、脆弱的小孩,我要看管他。大脑总是想跑去玩,总是想去冰箱瞧瞧,电视看看,遇到问题也是叫你拖后处理,你要学会管住它”。心智得到了提高,我们就可以利用纸笔以及GTD管理软件去记录时间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以及利用列表减少失误。
心智是灵魂,是思想,时间管理只是方法。我以前的时间管理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过于注重了方法而忽视了自己心智能力的提高。虽然定了很多计划,但是执行力不强。为了开拓心智,我们需要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
是“试错”。准确的说,“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摆脱经验的局限,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耐心培养记忆力,最后,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对我来说,看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的一大收获就是从此开始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进行记录了。现在,我对于工作时间的开销会非常敏感,也会定期给自己做时间管理上的诊断与反思。制作时间预算需要注意的几点:1、列出要做的所有事情。2、分出轻重,最重要的事情放第一。3、安排时间。尽量宽松点。总会有人开会迟到,总会有人突然找你办事,总会遇到堵车。 4、 安排玩乐的时间。必须要承认,“要求欲望马上被满足”是人的天性。所以在时间预算时,留出休息玩乐的时间。把自己安排的太勤奋,反而更容易让自己坚持不了。
总之,把工作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是要做自己的朋友,逗自己开心,哄自己放松,与自己的内心无话不谈,激励自己活得更精彩。每天24小时,8小时左右工作,4小时左右吃饭休息,剩下的12小时安排做什么,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间不是由长度这一个维度描述的,还有深度、广度、高度。
另外,书中多处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耐心,耐心,还是要有耐心。学习和工作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书中第四章提到《The Tipping Point》里面的那位记得1600个人名以及相关信息的达拉斯商人Roger 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么可能做到呢?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辛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至少与实践相伴短则5年,长则20年”。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成功的核心素质是耐心,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耐心,是敢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做微积分题,不是给自己计划每天做100道,一个月之内做完,而是每天做十几二十个,并把它们用熟、记牢。减肥,不是喝减肥茶或者靠做一个月的运动就能减掉20斤,而是长年累月地坚持运动,有规律地生活和饮食。同样,管理时间,并不是不眠不休,而是学会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制定计划,提高效率,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时间等等。
同样,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为了完成好每一项任务,需要耐心和坚持。这种
耐心和坚持,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尝试—>观察—>调整—>尝试”的循环过程,要耐心地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耐心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目标。对我而言,耐心和坚持,体现在对待每一份图纸设计的想法和细节上,体现在对待每一份标书字斟句酌的撰写上,体现在对待每一位客户的热情和细致上。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质。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相信自己离目标会更近一步。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