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很多人都非常想知道球状闪电的主要内容,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猫腻庆余年的结局是什么简介
庆余年是猫腻写的一部很经典的小说,大家都非常关注庆余年的结局是什么,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下。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2019-11-29
球状闪电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很多人都非常想知道球状闪电的主要内容,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以上是我一口气读完《球状闪电》之后的第一个感受。刘慈欣以往的短篇小说以恢宏的想象和饱满的激情吸引并感染着读者,但也许是限于篇幅,刘慈欣编故事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次的长篇让我看到了刘慈欣调度故事情节的能力。
限于类型小说(包括武侠、科幻、推理等)的特点,类型小说的创作者往往是采用传统的写作技巧讲故事,从《球状闪电》中可以体味到作者朴实的写作方式——照韩松的话来讲,就是“明明白白地讲故事”。
《球状闪电》的节奏和悬念都把握得不错。在节奏上,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使得阅读小说没有累赘滞涩的感觉。如鬼魅般飘忽、如幽浮般神秘的球状闪电成为全文最大的悬念,也是作者吸引读者一步一步地陷进小说里的最巧妙的手段。作者在安排悬念上面体现了娴熟的技巧,用连环套的方式把神秘和紧张从故事开头一直保持到谜题彻底解开。加上刘慈欣一如既往宏大、壮丽的想象力,这样构成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自然,在节奏和情节上小说也是有瑕疵的。例如,最后战争的爆发也许是由于前文缺少足够的铺垫而显得突然而仓促,感觉是为了赶在规定时间或者规定篇幅内完成而不得不提前,也以至于小说的下篇看上去似乎还可以好好铺陈一番,小说开头明显比结尾高明。不过,瑕不掩瑜。再次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把关注的重心落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上。以往,人物形象的塑造历来是当作刘慈欣的写作弱点所为人诟病的——也许是限于篇幅的原因。这次的长篇小说提供了比以往宽阔得多的舞台,让作者精心塑造人物形象。
从小说中能够体味到作者的努力和精心,小说的人物塑造也比过去有了一定的突破。
《球状闪电》的人物群体表现出两个极端——普通人和“超人”。前者的代表有“我”、张彬、格莫夫;后者则是林云、丁仪。
一次残酷的意外使得“我”和球状闪电有了宿命般的遭遇,似乎冥冥中有一只手把“我”的命运和球状闪电紧密纠缠在一起。从此,爱也好,恨也好,球状闪电成了“我”生命无法搬开、无法逃避的巨石,甚至是“我”一生疯狂追寻的目标,是“我”生命意义的全部。故事如此开始,本来以为“我”将是小说的第一主角,传统情节里那个揭开谜底的人气主角。但,“我”不是。“我”是一个普通人,性格有点怯弱,骨子里深藏着自卑,而且道德感强烈,起码和普通百姓一样强烈。他的身上有张彬、格莫夫的影子。差别仅仅是,他比他们幸运:因为他还是目睹了一位天才科学家对球状闪电的揭示,见证了一次伟大的发现;因为他没有象他们那样,把三十年的生命奉献给了球状闪电,却终其一生只有失败。
在《球状闪电》里,普通人几乎是“失败”的代名词。 然而,在我看来,张彬、格莫夫这样的普通人正是小说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刘慈欣似乎更擅长塑造普通人,例如《地火》里的矿工和工程师。黑暗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艰苦超负荷的劳动、日益困苦的生活,还有融入生命的爱恨,在那片黑色的大地上矿工们如雕塑的形象使得《地火》充满压抑而深沉的厚重。在《球状闪电》里,目光从大地转移开,投向了太空,球状闪电取代了煤炭,这样的科幻内核使小说多了一分飘忽、诡谲的气息。如矿山之于矿工一样,球状闪电如宿命般地融入“我”、张彬、格莫夫的生命。鬼迷心窍也好,走火入魔也好,忍受着非一般的孤苦、寂寞追寻如鬼魅般飘忽的球状闪电。穷尽一生,他们还是失败了,甚至三十年来都再也没有见过球状闪电。在生命的长河里扑腾,但是耗尽生命却连一朵小小的浪花也翻腾不起来。生命的意义何在?当生命的尽头等待着精疲力尽的你的是一无所有,甚至你能够预见这样的结果却又无法逃脱发疯般奋斗的宿命?他们失败了,但是,在孤独中默默咀嚼失败的苦涩,同时又充满百折不挠的勇毅,他们的脊背已经被沉重的生命负担压弯,但却从不被压垮。正是这些失败者的生命质感为《球状闪电》带来了如大地一样的厚重、沉郁。这些失败的悲剧英雄成为小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苦寒的西伯利亚的基地里格莫夫苦涩的回忆是小说里最让我感动的一部分。在失败或者受尽失败折磨的普通人面前,“超人”丁仪、林云就显得意气风发得多。他们智力超群,但是在性格上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狂。与其用“超人”形容他们,还不如用“狂人”更适合。在我看来,丁仪、林云这两个独特的形象远远没有普通人来得光彩。
丁仪,这位智慧卓绝的科学家,在小说里承担了一个载体的作用。没有他,作者没办法告诉我们球状闪电的秘密;或者说作者选择了丁仪作为揭示球状闪电秘密的工具。承担了这样一个任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丁仪,显得平面化,干巴巴的,甚至有点刻意、矫情。丁仪是刘慈欣小说里屡次出现的科学家。他最独特的就是对科学的狂热信仰,甚至超脱了道德的约束。他对生命、世界的理解迥异于普通人,已经超乎普通人的理解。不过,他的智慧让所有的人折服,他对生命的不在乎让人感到有可理解之处,这种理解是出自我们自己对科学根深蒂固的敬畏。
但是,林云就不一样了。她聪慧,不过还没达到丁仪的高度。没有科学家的神秘和高深莫测做保护,她对武器的狂热信仰和对道德约束的不屑一顾就显得那么突兀、刺眼了。只差一小步,她就成了“战争狂人”。写科幻小说的目的有多种多样,或者是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或者是构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或者是以科幻来表达一些主题。我们能够明显看出来,刘慈欣力图将以上三者融为一体。除了精彩的故事、眩目的科幻内核以外,他试图表达更多的深层次的东西。他把这样的意图着重放在了林云的身上。林云聪慧、美丽,军人身份和迷恋武器的特点又给她增添了冷峭、神秘的气质。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形象,也许作者在她的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但是,在我眼里,林云恰好是最失败的角色。可以看出,作者力图把林云塑造成一个悲剧人物,一个因为童年阴影而最终把自己和别人甚至国家推上了绝路的悲剧人物,虽然有可恨之处,却让人同情理解。但是,林云显示出一种偏执狂的歇斯底里。道德对于她来说是无用的垃圾,为了自己的目标她不择手段。虽然童年的经历和独特的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性格、价值观、道德观。但是林云对武器的狂热迷信以及对生命的冷漠显得如此彻底,让人产生天性如此的错觉。她用极端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对他人的生命及利益视若无睹。作为一名军人,在飞行试验的时候她体现的是军人的思维,但是军人服从命令的天性却在她身上找不到一丝痕迹。她只是有选择性地吸收了军人特性和军人作风,而选择的标准在于是否对她的目的有利。而贩卖军火做试验这样的行动已经超出了一般人能接受的底线。而她对武器的迷信体现了她的眼界狭窄、缺乏大局观,与过去冷静聪慧的形象是矛盾的。
林云的形象让我想起《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奥贝斯坦,同样的冷酷,同样有一段往事,但是,奥贝斯坦的冷酷出于一种“大慈悲”,林云则几乎是彻底的自私自利。两人不可同日而语。作者用许多细节塑造林云的“狂”,不过,过火的渲染使不受约束的狂傲变成了可怕的偏执狂,因此林云最后与父亲的对话,虽然作者试图用心理分析法研究或者强调林云偏激的缘故,试图把她塑造成悲剧人物,但是前文渲染的过火使得这种分析失败了。即使有战争前发军装这样的温情脉脉的行为也很难挽回林云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毕竟她的冷酷、自私给人的印象太强烈了。
小说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可怕,或者说在利欲驱动下的人类利用智慧的可怕,一旦充分发挥甚至有几分魔鬼的狰狞;另一方面体现了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着重放在了林云和“我”的对比上。我认为本来这种冲突产生的张力将使文章更具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可惜在几乎毫无道德约束的林云身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反而是在“我”失魂落魄的逃避上彰显了道德的力量、人格的美好。
刘慈欣过去常见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本小说削弱了不少,这一次作者似乎有意无意地减少了煽情的成分,这使得这篇小说比以往的小说更平实。不过,战争用一种奇特的方式结束,“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作者在过去的爱国主义激情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思考战争与和平。而战争的结局和前文如果提早知道有外星人战争也许不会爆发的细节给小说增添一丝黑色幽默的嘲讽。这是值得赞赏的。
另外,作为科幻小说,在技术上往往不可避免出现硬伤。不过,尽量减少漏洞是应该努力争取的。看完小说之后,我还有一些疑问:第一, 虽然小说对“我”从14岁到入读大学这段时间的成长做了虚化的处理,虽然作者交待“我”对父母的死亡给外界的说法是失踪。但是,这样就能够打消警察、邻居们的疑虑么?一个14岁的小孩把现场处理得那么干净么?何况小说也说了,“我”是一个星期后才恢复到正常的精神状态的。
第二, 小说说明了量子化的物体一旦有强势的观察者存在,会迅速坍缩。但是,“我”在大二那年回到家的情节里,父亲的水粉画不仅没有迅速坍缩,还慢慢地让“我”烧完它。
第三, 宏电子有选择性地攻击物质,但是为什么对同一物质也有选择性呢?典型例子就是郑敏遗留下来的笔记本。小说似乎并没有做出解答,但是在前文笔记本一直作为一个很大的悬念出现的。
刘慈欣作品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