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海《成功教育》读后感(三篇)

【导语】:

成功教育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成功教育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一下成功教育读后感主要内容

  成功教育读后感(一)

  教育的目的不言而喻在于培养人,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健康的成长。而提高与成长需要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包括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不懈努力,敢于赢得合理目标的实现。

  看了刘京海校长的《成功教育》一书,我开始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用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成长。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都应该考虑怎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好,能够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

  怎样看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成功教育是立足于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上的,所有的教师都要认识到他们的学生是能够提高的,要相信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哲学上讲,世上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向好的方面变化就是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成绩差只是一个相对的情况,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就会进步,就可以有发展,而且就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对于一个人来说,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许多条,获得的成功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并且要让学生自己也意识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在教室积极的期望下,使学生逐渐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怎样把差生的成绩提上去?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在考虑的问题。《成功教育》认为,要在关注差生个性的基础上,找出差生的共性,也就是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复失败造成了学生学习自信心、积极性的丧失。学生一旦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积极性,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必然成为一件被动的事情。而一件让人讨厌的事情,又怎会让人愿意去付出努力呢?“成功是成功之母”是《成功教育》的精髓之处,这一理念的提出,我觉得是为所有的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条件。是真正的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学生的成功感必将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将会获得学习的动力。从成功中找到信心,找到追求更大成功的力量和勇气。教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反复成功的条件,使学生在成功中,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出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出自觉性、主动性,逐渐走向成功之路。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应该由内化意识,即有教师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同时,推动学生自我塑造……我想,在这一观点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具有了终身意义。就拿体育来说吧,体育教师的任务已不单单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教会学生一些体育的技术、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那么这个教学过程就不再是一味的教师安排任务、学生被动的完成,而是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喜爱体育,并且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自我要求,进而形成体育习惯。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自觉、自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运动、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话,体育教师的作用将超出学校体育这个范畴,而是传递给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观念。那么,教育的内化作用也就实现了。

  《成功教育》还指出,教师不要怀疑学生可以学会,而是要怀疑自己的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失败就是教师的失败。教师要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要进行自我怀疑。看方法是否妥当,处理问题是否合理,是不是有更好的途径,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效果相对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我想,这对教师转偏观念,改变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大有益处。

  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学生树立成功信念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开辟一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空间。在这片天地里,老师应该给予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对待,付出我们同等的心血,给予每一个学生与之相适应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所有学生的成长,使不同的学生同样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成功教育读后感(二)

  看了《成功教育》一书,我开始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用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成长。

  所谓成功教育,用我们的传统思维考虑,无外乎学生达到了知识的考核目标,说简单了就是考试能考出好的成绩。然而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成功教育被赋予了更新的含义。所谓的成功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成功,更要是技能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成功;所谓的成功不仅仅是教育最终结果的成功,更要是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即教育过程的成功。同时这种成功不仅学优生能够体会到,更重要的是学困生能有更深刻的感受。本书正是试图从教育的各个环节摸索出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的成功教育模式。

  既然成功教育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实际,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实施呢?本书给我们指出了很好的努力方向。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学困生同学优生一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成功愿望,由于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种种原因造成了暂时的学习成绩的落后。

  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对于学生,善于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发现他们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开辟一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空间。在这片天地里,应该给予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对待,付出我们同等的心血,给予每一个学生与之相适应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所有学生的成长,使不同的学生同样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成功教育读后感(三)

  上海闸北八中曾被称为“垃圾学校”,因为被好学校的最低录取线淘汰的学生,出于无奈才进入闸北八中。可是,闸北八中偏偏大搞成功教育,使一批批悲观失望的学生开始了生机勃勃的新生活。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倡导的成功教育,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成功教育的理念与“成功计划”完全一致——人人能成功。读了刘京海主编的《成功教育》后,我的感触很大。

  刘京海概括出了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第一是期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在这里我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些感受。书中提出的正效价值论原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按照旧的教育观:因为“你不行”,所以“你失败”;学生本质中存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的价值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而成功教育的正效价值论原理则肯定学生潜伏着的积极性的方面:“你不行,仅仅是某个方面,然而你在总体上是行的,因此你能成功。”这个结论是通过发现、认识学生的潜在能力而实现的。正效价值论原理就是要将原本就存在着,而是被不当教育压制活忽略并归之为“不曾有过”的东西揭示出来,通过以长扬长与点滴进步的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信心和聪明才智,都得以展现并获得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个原理使我认识到,客观地评价学生是多么重要!同时,教师的正面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课堂上,我很注重鼓励性评价,这也使语文课堂能成为学生培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地,而非教师的“一言堂”。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或许,正是那么一句鼓励,能使学生获得进取的动力。

  书中还归纳了信息困难学生成功愿望难以实现的原因,其中涉及到教师方面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愿望就愈发被压抑到不被人察觉的心灵深处或以其它方式间接表现出来。教师常以他们的外显行为评价他们,认为他们缺乏上进心,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认识不到他们较深藏的成功愿望,再加上消极的学生观,即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没有成功的潜能。”反复失败的学生会越来越差。他们成功的愿望常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违反课堂纪律或做出各种极端的举动来吸引别人注意,以满足被人尊重的需要。我校的情况跟闸北八中有相似的地方,很多学生是以扭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成功的愿望。如果教师能发现这些学生的潜能,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多激励他们,那么他们就有可能由差生转变成优生,而且至少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当然,实施成功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开始三个要素都是教师。在反复成功的过程中,逐步地转向学生,即学生对自己有积极的期望,自己主动寻找成功的机会。无论成功、失败,都能自我激励。这就使得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他律走向自律。书中阐述的很多理论具有普遍性,对我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教育是每一个人生活里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