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自控力》斯坦福读后感(二篇)

【导语】:

自控力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自控力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一下自控力读后感主要内容

  自控力斯坦福读后感(一)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常用来形容对客观世界的自我感受。而同时也经常成为面对失望的自我表现结果自我评判的一句牢骚话。

  从内心到外部世界,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的最终效果。首先,客观的外部环境是我们我发左右的,这就需要我们心存感恩心,不持偏执念。接受客观世界的无常。使我们的心具备安静下来的外在条件。

  除却我们不能预测、评判、又不能毫无偏见认知但处处施加绝对影响的的客观世界。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我们的内心了。

  现在人们比过去更关注意志力。所谓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我们知道,意志力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成败。也知道,应该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买什么。

  但这些真的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吗,如果果真,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了-自控力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和失控却是常态。凯利的《自控力》被评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整本书的写作方法属于实验案例探讨形式,这和国内的书有些却别,看起来感觉枝杈繁茂,声情并茂,但找到主干需要你认真的领会:

  作者先从一个讨论议题开始:为了成功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开始。意识到自己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恰恰相反,这将帮助你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这个现实,是提高自制力的重要开始。

  整本书大都在论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归结起来提升自制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设定长远切合实际的目标,最好将目标分解。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激励结合。2、自我形象认知。将一个将来理想中的自己作为这个认知的范畴。提升面对诱惑时的自制力。书中没有对于自我想象进行进一步论述。但这显然是一个更浩大的工程,提升个人修养与境界从来都不是想象画个框框就可以轻松实现的。3、在面对诱惑的时候适当的做出回避短期行为的措施,适当的回避有助于将眼光放到长期目标上。

  但意志力也有很容易失控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压力时不能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诉求时造成的自我约束的放松。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作者没有回避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

  面对诱惑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自己是可以回避解决的。显然实际中我们越想回避什么自己越是往上面放心思。这时候作者提出的作法是:“用心感受自我忠于你的感受,但别相信你所有的想法。”用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的方法驾驭自我的冲动。作者进一步详细说:你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想法,但你不必接受他的内容……换言之你可以对自己说“好吧,那种想法又来了,有得心烦。不过,这就是思维的运作方式,他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但不要对自己说:“好吧,我想这是真的。我真是个糟糕的人,糟糕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想要接受这一点”。这真是个想得开的好办法,有什么比放低身段,坦然面对自己的想法更能解决问题的呢。

  书中还论述了:自控力的极限,为什么善行之后会有恶行,压力会使人屈服于诱惑为什么我们把渴望当幸福及时享乐为什么我们的决策趋向于短期利益的决策等。但无非都是围绕提升自制力的方法的几个措施进行的不同角度分析。比如为什么我们趋向于短期利益的决策而不是看的更长,就是对长期目标设置模糊造成的结果。而为什么我们把渴望(多巴胺分泌的生理原理)当幸福就是对目标的模糊导致了没有认清结果的假象,但当我们感受到现实状况的时候就又会调整期望值。比如沉溺于游戏、不停地刷新微博、论坛……为什么善行之后会有恶行,说的是没有身份的自我认同导致的反复。这些虽然是从各个角度论述的解决问题的一致方法,但无一例外的不是呈现了生活中常见到的种种自我消极表象的深层原因。

  怎么样消化这本书呢?认识自我,关心(接受)自我和提醒自己(自我认同下的认知)真正重要的事物(目标)这三种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的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而自我目标的设置,自我高尚身份的认同感,短期的回避行为将注意力放置于长远目标可以看成是基石上的三棵支撑的柱子,支撑着自求上进者的圣洁灵魂。填充期间的墙体是什么呢,这也是书中没有叙述到的,显然知识、文化、个人修养是联系于身份认同感这些柱子间的墙体。而个人的目标管理、设置、跟踪、阶段性总结激励的方法又是长远目标设置的关键纽带。而短期的回避措施支撑下面的又是自我感知,观察自我心境的种种方法。

  当然这少不了一颗追求宁静、恬淡的心。

  自控力斯坦福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略受启发,想写点想法。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和以前我读过的一些励志书和自我调整心态的书籍没什么两样,大致上都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心理发展规律的抽样结论。

  我一直对这类实验或者结论都不怎么信服,毕竟现实是复杂的,不可能有那么理想的实验条件,在现实条件下的人群是否会有实验中所统计的行为取向分布,始终是个未知数。而且事实上我看过另一些书,也是有关于人性研究的专业书籍,其中明确提到,用特定实验的方式研究人性或者心理问题,通常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现实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随机因素,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或者决定,而且往往这种随机因素的决定作用是显着的,这种条件是实验室不能制造的。但是,当看到本书内容1/3的时候,我似乎了解了它为什么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程。它的实验论据与其说是提高本书说服力,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巧妙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于本书的兴趣,书中例举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理想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都很有创意,趣味性强,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兴趣,而非为了让他们信服(本书很好地保留了读者质疑的权利,这也是优秀教材必有的特点,只有允许质疑,才能让学生学习时通过质疑来产生交互,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教材所书的内容为什么有道理)。

  我想,很多人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鼓舞人心并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约束的读物,显然是“跑偏”了。本书实质上并不是那些宣扬“自我救赎”的“心灵鸡汤”类的读物,它实质上是一本教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关于意志力科学的重重科学论断,而非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减肥的书,它的内容是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尽管它的文字形式非常通俗和生动,但说到底它是一本学术专着。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认识人类的自控能力,以及如何去训练和运用它,更重要的是,它在渗透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即使你不是专业研究心理学的人士,你多少会建立起初步的科研思考模式,在思考和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初步地形成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结论,思考结论的应用方式,如何有理论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何用理论建立看待世界的新视角等等。

  本书与同类心理学书籍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古板的科学书籍,没有充斥第三人称的纯科学性的论述(像法医报告那样),但它的理论架构确实地表明它又不是表面想看起来那样的一本通俗流行读物,它是一本理论专着。用通俗读物的模式来撰写理论专着,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能够将理论构架保持得如此完好,在同类作品中确实不多见。

  下面总结一些我个人的收获:

  首先,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意志力损耗极限的理论,这个理论首先包含了损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的论述(其中包括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意志力(例如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进而提出了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的理论(例如应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处理这类事务大量浪费性损耗意志力,这也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我们有限的意志力的理论)。而同类专着通常只包含如何训练意志力的理论,却没有考虑到意志力本身的损耗问题。这使得本书在构建自控力训练模式理论时,覆盖面更加全面。许多人按照传统的自控力训练读物去试图训练自己时,都没有得到过避免意志力损耗这方面的指导,因此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他们的意志力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的量远远比不上损耗,尤其是本书所提到的“自我强制心理”对意志力是最大的损耗因素,这一点在同类书籍中都没有得到明确论述和强调。

  其次,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这种方法可以算是同类书籍中介绍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它考虑到了意志力薄弱者本来就没有意志力去直接对抗诱惑,正如一个本来就欠债的企业没有本钱来扩充规模。这种方法借用了我们对其他诱惑的兴趣,来转化为对抗当前不良诱惑的意志力,相当于为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变废为宝的融资,使之自发地利用其在别处浪费的资源来解燃眉之急。

  最后,本书不同于同类书籍的第三个亮点是,它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这极像博彩爱好者常说的“不要越输越赌”。本书指出,善待自己是给自己减压,而很多时候,人们屈从于欲望往往是为了逃避压力。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非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而大多数同类书籍则要求我们反复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而几乎不会教我们如何去缓解压力。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介绍给我们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作为人气读物,本书的座谈式写作风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通过近似与读者谈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与读者产生很好的互动,更加容易让读者融入到书中。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