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日喻》原文及鉴赏

【导语】: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⑤。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⑥,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籥,转而相⑦之,岂有既⑧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⑨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⑩之,皆求道之过(11)也。

  然则道卒(12)不可求欤?苏子(13)曰: “道可致(14)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15)曰: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16)曰: “百工(17)居肆(18),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19)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20)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21),十岁而能浮(22),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23)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24)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25),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26)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27),士杂学(28)而不致于道;今也以经术(29)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30)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31),作《日喻》以告之。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释 ①眇(miao)——本指视力微弱或一目失明,此处指双目失明。②扣——敲。③扪——摸的意思。④揣——摸。籥(yue): 古乐器,形如笛,比笛短。⑤达——明白、通晓。⑥巧譬——巧妙的比喻。善导——好的开导。⑦相——相互,这里有辗转相比的意思。⑧既——完,终了。⑨即——就。⑩意——揣测,推想。(11)过——弊病。(12)卒——终于。(13)苏子——苏轼自称。(14)致——招致,让它自己来。(15)孙武——春秋时齐国杰出的军事家。(16)子夏——孔子弟子,春秋时卫国人。(17)百工——各行各业的工人。(18)肆——指手工作坊。(19)莫之求——即莫求之。(20)没——潜水。(21)涉——徒行渡水。(22)浮——浮水。(23)苟然——指随随便便不经学习便会潜水。(24)水之道——水性。(25)壮——30岁为壮。(26)溺——淹。(27)以声律取士——指唐代和宋初都以诗赋取士。声律:指诗赋,诗赋最重声音格律。(28)杂学——古代除经史以外的学问称杂学。(29)经术——或称经义,指研究儒家的经典着作而言。(30)渤海——郡名。治所属今山东境内。(31)礼部——当时主管教育、考试的中央机关。

  赏析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学得“道”。所谓道,就是指自然或社会固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极为抽象、深奥的问题,而苏轼却能以习见的事物,作出非常生动形象的譬喻,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苏轼认为: “道可致而不可求”,主张“学以致道”。通篇用喻,都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

  不知其“道”而愿求之,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方法不对,其效果往往与愿望相左。“眇者识日”的比喻就是要告诉人们,如果不接触实际,缺乏对事物的实际体验,单凭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一些知识作判断,就难免发生错误,闹出眇者识日时“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籥,转而相之”的笑话来。这个比喻很生动地指出直接体验的重要;离开直接体验,就无法获得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

  那么,是否只要亲眼见过,就一定知其“道”呢?也不是。苏轼认为,“即其所见而名之”与“莫之见而意之”同属求道中相类似的错误。他强调实践,认为必须通过实际锻炼,才能获得真知。如果仅凭听来的一些道理行事,即使这些道理是正确的,也会象“北方之勇者”学游泳一样,凭理入水,“未有不溺者”。求道,只有象南人那样“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反复实践,“道”也就“莫之求而自至”了。

  最后,苏轼结合现实,指出了“以声律取士”和“以经术取士”两种科举制度的流弊,前者是“杂学而不致于道”,所学杂芜不精,所达目标不明,结果就不能象工匠那样,在作坊中潜心钻研,不断精进,终成其业。后者是“知求道而不务学”,目的虽明确,但不肯认真踏实地务学和实践,因而也不能获得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因此“致于道”与“务于学”,这是“致其道”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和条件。

  这篇杂文,紧紧围绕着两个比喻来阐发主旨。所举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例。但是一经举证,意义就很突出地显示出来; 然后作者对其进行精辟的分析,透彻的议论,便自然而严谨地从不同角度揭示出其实质,从而画龙点睛地阐明了主旨。前后的用喻又有所不同。前者是从比喻的反面来说明道理,后者是从正反两面来着笔,都写得精炼生动。前后用喻,皆以叙事为主,杂以作者简短议论,世人的看法,圣哲的训导。这样就使文章纵横捭阖,错落有致,在活泼的行文中显示出博大的气势。在文章结构上,先用眇者识日的可笑,比喻求道而事与愿违。中间用设问过渡。后半篇提出“道可致”与“学以致其道”,然后用南北人游泳作相对证明,真可谓用喻生动,转折自然,步步深入,十分严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 《我的叔叔于勒》短篇小说原文

    《我的叔叔于勒》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我的叔叔于勒》原文哪里有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 海明威《塞纳河畔的人们》小说原文

    塞纳河畔的人们 从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的尽头走到塞纳河有很多条路。最短的一条是沿着这条路径直往前,但是路很陡,等你走上平坦的路

    2022-04-27

  • 海明威《莎士比亚图书公司》小说原文

    莎士比亚图书公司 在那些日子里,我没有钱买书。我从莎士比亚图书公司出借书籍的图书馆借书看。莎士比亚图书公司是西尔维亚比奇开

    2022-04-27

  • 海明威《迷惘的一代”》小说原文

    迷惘的一代 为了享受那里的温暖,观赏名画并与斯泰因小姐交谈,很容易养成在傍晚顺便去花园路27号逗留的习惯。斯泰因小姐通常不邀请

    2022-04-27

  • 海明威《斯泰因小姐的教诲》小说原文

    斯泰因小姐的教诲 等我们回到巴黎,天气晴朗、凛冽而且美好。城市已经适应了冬季,我们街对面出售柴和煤的地方有好木柴供应,许多好咖

    2022-04-27

  • 海明威《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好咖啡馆》小说原文

    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好咖啡馆 当时有的是坏天气。秋天一过,这种天气总有一天会来临。夜间,我们①?只得把窗子都关上,免得雨刮进来,而冷

    2022-04-27

  • 海明威《潜流》小说原文

    潜流 斯托伊弗桑特宾对开门的女佣咧嘴一笑,正如每次斯托伊弗桑特宾咧嘴一笑时一样,对方也以粲然一笑回报他。 多萝西小姐很快就下楼

    2022-04-27

  • 海明威《梣树树根的腱》小说原文

    梣树树根的腱 从前还 不太开化的时代流行过一句谚语:Invinoveri-tas。①它大致的意思是说,在损人的杯中物的影响下,人能涤去拘谨和习

    2022-04-27

  • 海明威《一个在爱河中的理想主义者的造像》小说原文

    一个在爱河中的理想主义者的造像 故事一则 高架列车铁轨正好从办公室开着的窗户下经过。铁轨对面有另一幢办公楼。火车沿铁轨而行

    2022-04-27

  • 海明威《十字路口》小说原文

    十字路口 肖像选 波琳斯诺 波琳斯诺是我们湖湾区①曾有过的唯一的漂亮姑娘。她犹如一朵百合花从粪堆上直直地生长绽放开来,身体轻

    2022-04-27

  • 海明威《雇佣兵》小说原文

    雇佣兵 故事一则 要是你对在马克萨斯群岛②采珍珠的条件,对筹划中横穿戈壁滩的铁路上谋份差事的可能性,或者对那些以热的辣味肉馅玉

    2022-04-27

  • 海明威《大陆来的大喜讯》小说原文

    大陆来的大喜讯 ①《大陆来的大喜讯》是又一篇以古巴为背景的完整的短篇小说原编者注 接连吹了三天南风,王棕树灰色的树干在狂风里

    2022-04-27

  • 海明威《有人影的远景》小说原文

    有人影的远景 那座公寓里情况奇怪极了。电梯自然已经停开。连电梯顺着上下的那根钢柱都已经弯了,那六层大理石楼梯也有好几级已经

    2022-04-27

  • 海明威《岔路口感伤记》小说原文

    岔路口感伤记 我们是在中午前到达岔路口的,还 开槍误杀了一个法国老百姓。这人当时正快步穿过我们右方的田野,他已经过了农家房子,才

    2022-04-27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