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寄B君一张龙年吉祥如意年片,昨日B老却来串门说,龙年一开门就遇上了难事: 小女与邻家小虎相恋已近两年,情投意合,两小无猜,准备春节就结婚。可前天老伴突然不赞成,说龙嫁虎,这龙虎斗斗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日前寄B君一张龙年吉祥如意年片,昨日B老却来串门说,龙年一开门就遇上了难事: 小女与邻家小虎相恋已近两年,情投意合,两小无猜,准备春节就结婚。可前天老伴突然不赞成,说龙嫁虎,这龙虎斗斗
日前寄B君一张“龙年吉祥如意”年片,昨日B老却来串门说,龙年一开门就遇上了难事: 小女与邻家小虎相恋已近两年,情投意合,两小无猜,准备春节就结婚。可前天老伴突然不赞成,说“龙嫁虎”,这“龙虎斗”斗到何年何月?
我只好安慰他说,如果夫人这边一定说不通,不妨说服孩子把婚期稍延,回避些日子。近日 “龙” 刚上口,说起来新鲜,嫌忌也多; 一二月后,大家都把“龙” 字念得滚瓜烂熟了,当会嫌忌渐消,化难为吉的。
“龙”这东西,形象复杂,传说纷纭。但因其为人所塑造,总带有些时代的特征。据说,上古时代的龙同人十分亲近,黄帝、神农、孔子都是其母“感龙而生”,连那位美貌的褒姒姑娘的降生也同龙有关。在漫长的中世纪,龙主要被描绘成为“御日”、“弄云”、“致雨“而辛勤奔走的神物;还有农田抗旱用的木龙、端阳竞渡的龙舟等。到近现代,“龙”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上述种种形象仍在人们心目中留着深刻印象外,又有许多给人类带来种种好处的“新龙”被创造出来,如救火用的水龙,工业流水线的一条龙,企业横向联系的龙头等,也都加入了“龙”的行列。
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东方巨龙,应是一条改革的龙,开放的龙。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开放要知己知彼,善于同外人打交道,都需要实事求是。所以,华夏赤子塑造出来的东方巨龙,总是长着四条粗壮的足,强劲有力的指爪。这样的龙,走起路来才能昂首四顾,独立自主,脚踏实地,履险如夷,改革和开放的两个轮子,才能滚滚向前,吉祥如意。
但是,漫长的历史既然使“龙”成了相当复杂的事物,其对人们的影响,恐怕也不可能太单纯了,副作用显然也会有种种。
有一种是腾云驾雾的龙。它往往躲在云雾之中,形象神秘。有时随云飘浮,忽东忽西。有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有时刮起一阵龙卷风,飞沙走石。这样的龙历史上也曾出现,人民深受其苦。我国民间向来有“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的故事,今天画龙,则宜着力画好这矫健有力、履险如夷的四足,却万勿画龙添翼,让它腾云驾雾起来。
还有一种感情用事的龙,也是常会坏事的。《续玄怪录》中有个李靖代龙行雨的故事,唐李靖将军出猎,寓食于灵山中,一日赶鹿迷路,误投龙宫借宿,适逢行雨“天符”到来,龙君夫人因二子俱外出未归,请李靖骑上行雨用的青骢马代为行雨,并告之曰,当马嘶叫时即取罐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一路上李靖均依所约,并无误事;但当驰至曾寄寓的山村时,心感村人厚待,以为滴水难救久旱,就连下了20滴。结果平地水深二丈,人畜庄稼全被淹死,龙君夫人亦为此遭谴,杖八十,血痕满身云。大约天公行雨也同人间基建投资相仿,须有宏观控制,才能下好适量雨,及时雨,万物可赖以苏息滋育。否则,如以感想或感情代替政策,对于种种违背宏观控制的东西乱开绿灯,就会产生种种恶性连锁反应,弊不单行。今日之代龙行雨者,亦当以 “龙君夫人”之嘱为重: “慎勿多也” 。
愿龙年吉祥如意。更愿此“龙”非为腾云驾雾的龙,亦非感情用事的龙,而是脚踏实地、步履矫健的龙。
(1988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赏析 “龙”年说龙,就象“鸡”年谈鸡、“猴”年说猴一样,仅从题目来看并未能免俗。然而,由于它突破了对龙的神秘感,密切联系了改革、开放的实际,所谈所论,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所以,它就不是一般的应景文章,而是有着较强针对性的力作了。
作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图腾文化,“龙”的形象是神秘的。它藏首匿尾,若隐若现,喷云吐雾,呼风唤雨,既有巨大的威力,又着实让人琢磨不透。因此,它带给人们的,一是崇敬感,一是畏惧感。崇敬与畏惧相加,在心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便是神秘莫测、敬而远之。要打破这种神秘感,使华夏赤子塑造出来的东方巨龙,既能成为力量的象征,又真正造福于人民,就需要对“龙”有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同目前的国情联系起来,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龙以及自身。
《说龙》正是这样。它首先通过一个由头引出“龙”,接着纵论古今,叙述了“龙”的演化历史,继而笔锋一转,指出象征中华民族的东方巨龙,应是一条改革的龙,开放的龙,一下子点出了题旨,给人以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的感觉。
尤为突兀的,是《说龙》一反常规,道出了“龙”的副作用,即常会坏事和使人民深受其苦。而造成这种后果的,一是腾云驾雾的龙,一是感情用事的龙。说龙腾云驾雾可以,说龙感情用事,就有一种俏皮、幽默包含在里面。事实上,这都是“隐喻”,暗指那些不看国情、不切合实际,盲目急躁,反把好事变坏事的官僚主义作风。杂文这样一“点”,便显得言深意远、韵味无穷了。
分析问题要辩证,写杂文也要讲点辩证。不辩证,就不能脱俗,不能在老题材里翻出新意,一辩证,即使是别人说滥的题目,也能新意立出,使人觉得如同品味橄榄,清香满口,绵甘悠长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