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不满百字,被历代文论家评为千秋绝调,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最近一期(1981年第五期)的《名作欣赏》上刊登了一位同志的赏析,也完全赞同这个传统的看法。我倒有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不满百字,被历代文论家评为千秋绝调,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最近一期(1981年第五期)的《名作欣赏》上刊登了一位同志的赏析,也完全赞同这个传统的看法。我倒有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不满百字,被历代文论家评为“千秋绝调”,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最近一期(1981年第五期)的《名作欣赏》上刊登了一位同志的赏析,也完全赞同这个传统的看法。我倒有点不同的意见,未必正确,提出来讨论讨论。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诗文名作,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名人的名作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的这篇《读孟尝君传》就不是好作品。不管你怎么吹捧它“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也不管你怎么赞扬它“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这些看法全是表面的、形式的。问题的实质是这篇翻案文章论证不稳,站不住脚。主要缺点在两方面: 翻案没有事实根据,推论又不合逻辑。
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士,如冯驩(冯煖)之类的人物,这在《战国策》和《史记》上都有详细记载。如果要翻案就必须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以上两部书的记载,否则这个案是翻不掉的。这正是问题的实质所在,避开它而翻案,只好想当然妄发议论: “嗟呼!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这位同志对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的议论不去批评反而赞扬作者不引《史记》记载 “省去了许多笔墨” ,抓住了 “最本质的内容” ,这种颠倒是非的作法实难令人同意。
读历史书不为习俗之见所束缚,敢于以怀疑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这种精神是可取的。王安石这篇文章可取之处仅此而已。但是他不依据事实去翻案就大错特错了。科学的态度要求实事求是,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一点科学精神也没有,我们决不能跟他学。
论证问题当然离不开推论,但推论的大前提必须牢靠、稳固才行。“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得士就不要靠鸡鸣狗盗之力这个大前提是站不住的。因此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的论据完全是主观臆断。这位同志却认为这个断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字字警策,不容置辩” 。对不合理的论断为什么不可以辩一辩呢?
(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
赏析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至今仍被当作大学生的必读教材。对这篇文章,千百年来人们赞誉不绝,而且众口一词,似乎从未有过异议。然而,如今这种传统的见解,受到了有力的挑战,王子野的《名文未必无讹》就对这篇文章表示了明确的否定。
乍一读王子野的文章,人们往往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若细细想来,却又不得不承认作者的分析确实是言之成理的。他认为,王安石的名文之“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 “翻案没有事实根据”。作者指出: 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士,如冯驩之类的人物,而王安石不顾史书上的记载,而只是想当然地妄发议论: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这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表现。其二为: “推论又不合逻辑”。作者以为,“得士就不要靠鸡鸣狗盗之力”这个大前提是站不住的,因此,“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的结论也完全是主观臆断。读了这篇文章,对于王安石的名文,也许你还会有自己的偏爱,但是面对作者所指出的名文之“讹”,又有谁能够无动于心呢?即使反驳,也需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因此,这篇文章对促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也是有益的。
在文章中,作者曾指出:王安石“读历史书不为习俗之见所束缚,敢于以怀疑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这种精神是可取的”。这个评价对于王子野自己,应该说也是适用的。他在这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正是这种敢于向世俗挑战的精神吗?今天,在社会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传统的偏见还在束缚着我们的思想,禁锢着我们的头脑啊!因此,这种不拘守传统、不迷信名家的精神,就益发显得可贵了。我们应该提倡和发扬这种精神,也许这正是新的发现和创造的开端呢!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观点鲜明,确实能够给人以启示。它再次证明:杂文要想赢得读者,作者自己必须要有真知灼见,切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只会炒冷饭的人是没有出息的。这,是否也算是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