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悟空收八戒》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导语】: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悟空收八戒》赏析 行者闻言,收了铁棒道:呆子不要说嘴!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悟空收八戒》赏析

  行者闻言,收了铁棒道:“呆子不要说嘴!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火光焰焰,更不曾筑动一些儿头皮。唬得他手麻脚软,道声“好头,好头!”行者道:“你是也不知。老孙因为闹天宫,偷了仙丹,盗了蟠桃,窃了御酒,被小圣二郎擒住,押在斗牛宫前,众天神把老孙斧剁锤敲,刀砍剑刺,火烧雷打,也不曾损动分毫。又被那太上老君拿了我去,放在八卦炉中,将神火锻炼,炼做个火眼金睛,铜头铁臂。不信,你再筑几下,看看疼与不疼?”那怪道:“你这猴子,我记得你闹天宫时,家住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里,到如今久不闻名,你怎么来到这里上门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里请你来的?”行者道:“你丈人不曾去请我。因是老孙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高庄借宿,那高老儿因话说起,就请我救他女儿,拿你这馕糠的夯货!”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钯,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教我等他,这几年不闻消息。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只倚凶强,上门打我?”行者道:“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果然是要保护唐僧,略无虚假,你可朝天发誓,我才带你去见我师父。”那怪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行者见他赌咒发愿,道:“既然如此,你点把火来烧了你这住处,我方带你去。”那怪真个搬些芦苇荆棘,点着一把火,将那云栈洞烧得像个破瓦窑。对行者道:“我今已无挂碍了,你却引我去罢。”行者道:“你把钉钯与我拿着。”那怪就把钯递与行者。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条三股麻绳,走过来,把手背绑剪了。那怪真个倒背着手,凭他怎么绑缚。却又揪着耳朵,拉着他,叫:“快走,快走!”那怪道:“轻着些儿!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行者道:“轻不成,顾你不得!常言道:‘善猪恶拿’。只等见了我师父,果有真心,方才放你。”他两个半云半雾的,径转高家庄来。有诗为证:

  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

  一主一宾无间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并喜贞元聚,同证西方话不违。

  顷刻间,到了庄前。行者拑着他的钯,揪着他的耳道:“你看那厅堂上端坐的是谁?乃吾师也。”那高氏诸亲友与老高,忽见行者把那怪背绑揪耳而来,一个个欣然迎到天井中,道声“长老,长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那怪走上前,双膝跪下,背着手对三藏叩头,高叫道:“师父,弟子失迎,早知是师父住在我丈人家,我就来拜接,怎么又受到许多波折?”三藏道:“悟空,你怎么降得他来拜我?”行者才放了手,拿钉钯柄儿打着,喝道:“呆子,你说么!”那怪把菩萨劝善事情,细陈了一遍。

  三藏大喜,便叫:“高太公,取个香案用用。”老高即忙抬出香案。三藏净了手焚香,望南礼拜道:“多蒙菩萨圣恩!”那几个老儿也一齐添香礼拜。拜罢,三藏上厅高坐,教:“悟空放了他绳。”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来,其缚自解。那怪从新礼拜三藏,愿随西去。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三藏道:“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他道:“师父,我是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师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实是我法门中的宗派。”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赏析】

  这则小说还是在说猪八戒。

  我们先从他的名叫“八戒”说起。说起来还真有意思。正如我们在叙述孙悟空的“悟空”这名字时,它和佛教的教义和教理有关,这“八戒”,也是如此。在佛教的教义和教理中,“八戒”乃指佛教戒律:戒杀生、戒贪欲、戒嗔、戒虚诳语、戒酒、戒涂饰香鬘歌舞观听、戒眠生高广严丽床坐、戒食非时食。佛教的戒律犹如铁律,是很严厉的。所有佛教徒以及信佛者都得严格遵守。尤其是出家人,如果违反了这八戒中的任何一戒,都要受到惩罚。轻者训斥责打,重者开除佛门。典型的例子如小说名著《水浒传》中鲁智深,他违反了佛教的戒律,在五台山上喝了酒,乱了清规,被长老赶下山去。对这样的处罚,还算是客气的。因为鲁智深进入五台山寺,还曾得到过当地富豪赵员外的特意关照,而这长老和赵员外之间又极友好。否则,鲁智深受到的处罚还要更加严重。《水浒传》第四回中有库局中贴的告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大板,赶出寺去。很明显,鲁智深该受的四十大板,被这个长老免去了。

  然而,事情往往会朝极具讽刺的方向发展。猪八戒得名“八戒”,毫无疑问是取名者对他的提醒,期望他不要违背佛教的戒律,以免吃苦。但小说作者笔下的这个猪八戒偏偏是个欲望极强的人物,前则小说所叙的他装扮妖魔强占高太公的三女儿翠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家境甚是贫困。开始时很爱劳动,也很勤谨。据高太公说,猪八戒刚到高家时,什么活都干,大凡耕田耙地,收割田禾,早出晚归,全给包下了。时间一长,就露出了贪吃懒做的本相。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弄得全家不宁。在孙悟空面前,他曾有一篇“自报家门”的话说: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

  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

  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

  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

  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

  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

  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

  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

  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叙说了他自己的来历,值得我们注意。

  小说中的人物在作品中出现时的上场“自报家门”式的自我介绍,无疑是借鉴了元代杂剧和戏曲中人物登场时的“自报家门”,这使观众对于戏曲中的艺术人物初次亮相时可有一个集中而明晰的印象。因为在舞台演出的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戏曲情节发展的时空距离很大很广,如果缺少了人物的这种“自报家门”,就会对戏曲的欣赏产生缺陷。在宋元时代,戏曲和小说的作者大多出于书会中的才人之手,他们中的不少人既编写戏曲,又写小说,所以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往往会借鉴戏曲的写作手法,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这种人物初次在小说中正式登场时的“自报家门”式的写作方式,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了。这种艺术表现的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在小说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这则小说中猪八戒的上场“自报家门”就是一例。在前面描写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时,也是如此。在以后的故事发展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说明其对此的运用已相当熟谙。

  就在这里的同一则小说中,当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人赌斗时,孙悟空提到了猪八戒所使用的武器钉钯,这时猪八戒也来了一段对于这把钉钯的介绍,因文较长,此处不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种介绍采取了类似于上述人物初次登场亮相时的“自报家门”式的词赋用语。这种艺术表现方法在《西游记》中同样显得十分突出。回前有回前诗(或词),回末也有回末诗(或词),中间穿插大量的诗词赋韵文,以敷演或表现小说的内容,这是宋元话本的基本特点,也是宋元时代的“说话”艺人在演出小说话本时留下的一种痕迹。中国的长篇章回小说大多脱胎于话本小说,这在其他几部著名的经典小说作品中已得到证明。例如,《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前身是《三国志平话》;《水浒传》的前身是各种话本如《青面曽》等等综合创作而来,或许有可能是由《水浒传词话》发展而来;就是声称由文人独立创作完成的小说《金瓶梅词话》,它也是在各种话本小说的基础上由文人整理创作完成的。从种种迹象来看,小说《西游记》在创作完成的过程中,曾有一本叫《西游记平话》的小说作品帮助过它。今存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中还留有其名,而百回本《西游记》文本中大量的诗词赋韵文的涌现,都无不在向人们昭示着这样的事实。以此第十九回而言,就有八篇。因为有关小说《西游记》的创作嬗变历程,本书的“附录”另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再说孙悟空与猪八戒的赌斗,也充满了诙谐的气氛。作者在此尽量展现了他的笔墨之中的游戏因素:

  行者闻言,收了铁棒道:“呆子不要说嘴!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火光焰焰,更不曾筑动一些儿头皮。唬得他手麻脚软,道声“好头,好头!”行者道:“你是也不知。老孙因为闹天宫,偷了仙丹,盗了蟠桃,窃了御酒,被小圣二郎擒住,押在斗牛宫前,众天神把老孙斧剁锤敲,刀砍剑刺,火烧雷打,也不曾损动分毫。又被那太上老君拿了我去,放在八卦炉中,将神火锻炼,炼做个火眼金睛,铜头铁臂。不信,你再筑几下,看看疼与不疼?”那怪道:“你这猴子,我记得你闹天宫时,家住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里,到如今久不闻名,你怎么来到这里上门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里请你来的?”行者道:“你丈人不曾去请我。因是老孙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高庄借宿,那高老儿因话说起,就请我救他女儿,拿你这馕糠的夯货!”

  世上哪有这样的赌斗除妖啊!小说作者在这里使用的依然是神来之笔,而此引所有的行文之间,读来很是好笑。这两人不是在进行生死的决斗,而是在玩那种小孩的“坐家家”的游戏。我们真正地佩服作者,把一场严肃较量的赌斗描写得如此轻松自如,也正是由于这种传神之笔,把两人的赌斗刻画得是如此地历历在目,其神态、其语气、其口吻,莫不栩栩如生。他们似乎不是在战场上打斗,而好像是在咖啡馆里谈心。虽然以前两人从未见过一面,但相互之间都已闻名,只是无缘相见。猩猩相惜,英雄识英雄,是说两个好汉之间的互生敬爱。如今一个是“妖魔”,而另一个则是为高太公除妖而来,却在这打斗中互生好感,真是应了一句古语:“不打不相识。”艺术描写能达到这样的形态,真可用一句“登峰造极”来概括。

  也正是孙悟空所说的一句“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话,触动了猪八戒的心事,他急着询问“取经人”的去向。这时的猪八戒一反常态,任由孙悟空捆绑着身体,揪着他的耳朵来见唐僧。问明缘由后,唐僧收下了他,从此西行取经之路上又有了新的故事。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加入取经队伍,使小说从此有了新的张力,故事也增添了许多内容,成为全本《西游记》情节内容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也许由于他的名闻遐迩,猪八戒和孙悟空一样,也曾引起过人们很大的兴趣。在许多讨论中,有一个观点很值得注意,就是有人把他和世界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福斯塔夫相比,认为两者同为喜剧人物,完全可以媲美。确实,猪八戒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独一无二的文学人物。从他诞生至今,至少已过了近五百年,然而,我们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学作品中的喜剧性人物形象可以超过猪八戒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他完全不比福斯塔夫逊色。也有人谈到过他的“国籍”问题,不同于孙悟空的“原型”问题,这回他们用的是所谓的“血统”问题。其实,不管是“原型”也好,还是“血统”也好,万变不离其宗,他们极力要否定猪八戒的形象萌生于中国本土,这真让人感到莫明其妙。明明有很多的历史文献资料提到过猪八戒形象的来源是在我们中华大地,而有的人就是视而不见,以引进为傲,令人很难理解。

  在中国早期的神话故事中,“国产猪”就已出现。事见《山海经》,当时的一种两头猪怪被称为“屏蓬”。稍晚些的《淮南子》一书中,在《本经训》一篇中记述着一则名为“封豨”的故事。其大意是说:早在远古时代,十日并出,土地龟裂,庄稼全都枯死,民众没有饭吃。那时,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各种精怪都纷纷出来侵害民众。尧派后羿去诛杀凿齿、捕捉封豨等,为民除害,于是民众一致推举尧为天子。这里所说的“封豨”,就是大野猪精。至东晋时代,干宝所写的《搜神记》中有一篇“母猪精”的故事说,一日,有个姓王的人在回家途中遇见一位女子,两人同宿。临别时,王某把一只金铃系在女子的手臂上。天亮后,他去寻找这个女子,而女子未见。不久,王某发现附近一家人家的猪栏中有一只母猪系有金铃,他才恍然大悟,认定前晚与自己同宿的乃是一只母猪精。诸如此类“野猪精”的故事在唐宋时代的典籍中更多。如《玄怪录》中的《郭元振》篇,还有《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等都有此类记载。唐人杜光庭所著《道教灵验记》中,直说“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这里的“太帝”是天宫中的水神之名,而“天蓬上将”就是他管辖下的水中神灵。他分管天河,总督水兵。古人还将黄河上应天河,由大野猪精“封豨”变成黄河水神河伯,冯夷也就在后来的道教故事中变成了天蓬元帅。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血统”,恐怕就是植根在以上提及的甚为丰富和深厚的中国文化中。它是中华文化滋养的结晶,说猪八戒的血统是外来的,这恐怕不是事实。

  现在可以查明,“猪八戒”的名字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最早大约要追溯到元代末年的《西游记平话》一书。不过,在《西游记平话》中,“猪八戒”的名字还叫“朱八戒”,他的全称是“黑猪精朱八戒”,是取经使命完成证果香花会上的净坛使者。真正形成“猪八戒”这一后人熟知称谓的,则是在《西游记杂剧》中。因为那时的国家已属朱姓皇帝所有,为了避违,只有把“朱”换成“猪”才可避免上断头台。看来,这个玩笑是谁也开不起的。由吸收了《西游记杂剧》而形成的小说《西游记》,自然也承袭了猪八戒的大名,这使他有了“正统”的地位。

  主要人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如来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菩提师祖二郎神哪吒镇元大仙东海龙王黎山老母太白金星

  主要妖怪

  牛魔王白骨精红孩儿铁扇公主六耳猕猴黑熊精黄风怪南山大王黄眉大王鼍龙怪通天河鱼怪九灵元圣独角兕大王百眼魔君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白鹿精玉兔精老鼠精蜘蛛精狮驼王

  每回内容简介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

  重点情节

  石猴出世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四圣试禅心大圣闹天宫除名阎王薄大战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戏妖盘丝洞真假美猴王四战黄袍怪义激美猴王荆棘岭狮驼岭火云洞黑风山高老庄通天河车迟国玉华国比丘国朱紫国无底洞平顶山五庄观乌鸡国女儿国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孙悟空。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内容简介、分析及读后感,如:西游记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