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观音再救难》赏析 好大圣,急纵祥光,躲离河口,径赴南海。那里消半个时辰,早望见落伽山不远,低下云头,径至普陀崖上。只见那二十四路诸天与守山大神、木叉行
《西游记》第七十九回好词好句摘抄
《西游记》是非常经典的一部文学小说,关于《西游记》第七十九回好词好句有哪些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4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观音再救难》赏析 好大圣,急纵祥光,躲离河口,径赴南海。那里消半个时辰,早望见落伽山不远,低下云头,径至普陀崖上。只见那二十四路诸天与守山大神、木叉行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观音再救难》赏析
好大圣,急纵祥光,躲离河口,径赴南海。那里消半个时辰,早望见落伽山不远,低下云头,径至普陀崖上。只见那二十四路诸天与守山大神、木叉行者、善财童子、捧珠龙女,一齐上前,迎着施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有事要见菩萨。”众神道:“菩萨今早出洞,不许人随,自入竹林里观玩。知大圣今日必来,吩咐我等在此候接大圣,不可就见。请在翠岩前聊坐片时,待菩萨出来,自有道理。”行者依言,还未坐下,又见那善财童子上前施礼道:“孙大圣,前蒙盛意,幸菩萨不弃收留,早晚不离左右,专侍莲台之下,甚得善慈。”行者知是红孩儿,笑道:“你那时节魔业迷心,今朝得成正果,才知老孙是好人也。”
行者久等不见,心焦道:“列位与我传报传报,但迟了,恐伤吾师之命。”诸天道:“不敢报,菩萨吩咐,只等他自出来哩。”行者性急,那里等得,急纵身往里便走。噫!
这个美猴王,性急能鹊薄。诸天留不住,要往里边狖。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行者见了,忍不住厉声高叫道:“菩萨,弟子孙悟空志心朝礼。”菩萨教:“外面俟候。”行者叩头道:“菩萨,我师父有难,特来拜问通天河妖怪根源。”菩萨道:“你且出去,待我出来。”
行者不敢强,只得走出竹林,对众诸天道:“菩萨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么不坐莲台,不妆饰,不喜欢,在林里削篾做甚?”诸天道:“我等却不知。今早出洞,未曾妆束,就入林中去了,又教我等在此接候大圣,必然为大圣有事。”行者没奈何,只得等候。
不多时,只见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儿出林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去来。”行者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菩萨道:“不消着衣,就此去也。”那菩萨撇下诸天,纵祥云腾空而去,孙大圣只得相随。
顷刻间,到了通天河界。八戒与沙僧看见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说不了,到于河岸。二人下拜道:“菩萨,我等擅干,有罪,有罪!”菩萨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将篮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往上溜头扯着,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鱼,还斩眼动鳞。菩萨叫:“悟空,快下水救你师父耶。”行者道:“未曾拿住妖邪,如何救得师父?”菩萨道:“这篮儿里不是?”八戒与沙僧拜问道:“这鱼儿怎生有那等手段。”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
行者道:“菩萨,既然如此,且待片时,我等叫陈家庄众信人等,看看菩萨的金面。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养。”菩萨道:“也罢,你快去叫来。”那八戒与沙僧,一齐飞跑至庄前,高呼道:“都来看活观音菩萨,都来看活观音菩萨。”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跪在里面,磕头礼拜。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这才是鱼篮观音现身。当时菩萨就归南海。
八戒与沙僧,分开水道,径往那水鼋之第,找寻师父。原来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却入后宫,揭开石匣,驮着唐僧,出离波津,与众相见。那陈清兄弟叩头称谢道:“老爷不依小人劝留,致令如此受苦。”行者道:“不消说了。你们这里人家,下年再不用祭赛,那大王已此除根,永无伤害。陈老儿,如今才好累你,快寻一只船儿,送我们过河去也。”那陈清道:“有,有,有!”就教解板打船。众庄客闻得此言,无不喜舍。那个道我买桅篷,这个道我办篙桨。有的说我出绳索,有的说我雇水手。
正都在河边上吵闹,忽听得河中间高叫:“孙大圣不要打船,花费人家财物,我送你师徒们过去。”众人听说,个个心惊,胆小的走了回家,胆大的战兢兢贪看。须臾那水里钻出一个怪来,你道怎生模样:
方头神物非凡品,九助灵机号水仙。曳尾能延千纪寿,潜身静隐百川渊。
翻波跳浪冲江岸,向日朝风卧海边。养气含灵真有道,多年粉盖癞头鼋。
那老鼋又叫:“大圣,不要打船,我送你师徒过去。”行者轮着铁棒道:“我把你这个孽畜!若到边前,这一棒就打死你!”老鼋道:“我感大圣之恩,情愿办好心送你师徒,你怎么反要打我?”行者道:“与你有甚恩惠?”老鼋道:“大圣,你不知这底下水鼋之第,乃是我的住宅,自历代以来,祖上传留到我。我因省悟本根,养成灵气,在此处修行,被我将祖居翻盖了一遍,立做一个水鼋之第。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啸波翻,他赶潮头,来于此处,仗逞凶顽,与我争斗,被他伤了我许多儿女,夺了我许多眷族。我斗他不过,将巢穴白白的被他占了。今蒙大圣至此搭救唐师父,请了观音菩萨扫净妖氛,收去怪物,将第宅还归于我。我如今团霡老小,再不须挨土帮泥,得居旧舍。此恩重若丘山,深如大海。——且不但我等蒙惠,只这一庄上人,免得年年祭赛,全了多少人家儿女,此诚所谓‘一举而两得’之恩也!敢不报答?”
行者闻言,心中暗喜,收了铁棒道:“你端的是真实之情么?”老鼋道:“因大圣恩德洪深,怎敢虚谬?”行者道:“既是真情,你朝天赌咒。”那老鼋张着红口,朝天发誓道:“我若真情不送唐僧过此通天河,将身化为血水!”行者笑道:“你上来,你上来。”老鼋却才负近岸边,将身一纵,爬上河崖。众人近前观看,有四丈围圆的一个大白盖。行者道:“师父,我们上他身,渡过去也。”三藏道:“徒弟呀,那层冰厚冻,尚且邅迍,况此鼋背,恐不稳便。”老鼋道:“师父放心,我比那层冰厚冻,稳得紧哩,但歪一歪,不成功果!”行者道:“师父啊,凡诸众生,会说人话,决不打诳语。”教:“兄弟们,快牵马来。”
到了河边,陈家庄老幼男女,一齐来拜送。行者教把马牵在白鼋盖上,请唐僧站在马的颈项左边,沙僧站在右边,八戒站在马后,行者站在马前,又恐那鼋无礼,解下虎筋绦子,穿在老鼋的鼻之内,扯起来象一条缰绳。却使一只脚踏在盖上,一只脚登在头上,一只手执着铁棒,一只手扯着缰绳,叫道:“老鼋,慢慢走啊,歪一歪儿,就照头一下!”老鼋道:“不敢,不敢!”他却蹬开四足,踏水面如行平地。众人都在岸上,焚香叩头,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正是真罗汉临凡,活菩萨出现。众人只拜的望不见形影方回,不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三藏上崖,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语,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那老鼋才淬水中去了。行者遂伏侍唐僧上马,八戒挑着行囊,沙僧跟随左右,师徒们找大路,一直奔西。这的是:
圣僧奉旨拜弥陀,水远山遥灾难多。意志心诚不惧死,白鼋驮渡过天河。
——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赏析】
通天河之难,对唐僧师徒的西行之路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唐僧被捉去,孙悟空等诸徒弟拼死与妖怪赌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妖怪却躲进巢洞里,高挂免战牌,坚决不出,这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得不另想办法救师父。办法当然是有的,而且屡试不爽——这就是去请观音菩萨前来除妖降魔。此事虽说面上无光,但为了从妖魔手中拯救师父,共赴西天,孙悟空亲上南海去请观音菩萨。
这则小说就是从孙悟空上南海礼请观音开始的。作者笔下的观音菩萨是个无所不知、料事如神的人。她住在南海落伽山的普陀崖上,有二十四路诸天和守山大神、木叉行者、善财童子、捧珠龙女等陪侍。她早知道今天孙悟空要来见她,所以吩咐众人在普陀崖上等候孙悟空。而自己则早早地离开山洞,独自一人,走进一片竹林,原来她是在内削篾做了一只紫竹篮儿,而对此众人皆不知情。孙悟空在普陀崖上等候多时,仍未见观音菩萨的动静,急得在竹林外乱叫。好在未过多久,观音菩萨来了,她和孙悟空带着自编的鱼篮来到了通天河。只见她立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将篮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往上溜头扯着,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鱼,还斩眼动鳞。菩萨叫:‘悟空,快下水救你师父耶。’行者道:‘未曾拿住妖邪,如何救得师父?’菩萨道:‘这篮儿里不是?’”原来霸占住通天河的妖怪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他手中的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今天一早,观音菩萨起来扶栏看花,却没有看金鱼出来拜见,才发现他可能已经逃脱,下凡在通天河作乱,阻挠唐僧师徒西行。所以他连妆也来不及梳理,运神功,织了个竹篮儿擒他。就这样,观音菩萨又一次为唐僧师徒解了通天河之难。而且她还把金鱼化身成一只大元鼋,渡着他们过了通天河。
菩萨,是佛界中的“觉有情”或“发大心的人”,以慈善面目示人,职责就是乐为他人普度至西方世界去,了却一切烦恼,使人永久快乐。成语“菩萨低眉”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 “四大菩萨”之一,又叫“观世音”、“大士”、“观自在”、“观音大士”等,从唐代起,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而略去了“世”字而改称“观音”,一直延续至今。她在民间的知名度甚至不亚于释迦牟尼。
何谓“观世音”?其本意是说,世间众生在受苦受难时,只要念诵她的名字,菩萨就会“观”到他的声音,即时前往解救。从“观世音”这一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位菩萨的大慈大悲的胸怀和神通无穷的法力。据说,观音菩萨最初的原形是一对神马驹。它在婆罗门教中是一对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因此广受信众爱戴。佛教在印度产生后,这对神马驹被它吸收,改造成一位慈善菩萨,名叫“马头观世音”。随着佛教的发展,“马头观世音”也逐渐地人格化了,神马驹也成为了一位威猛的伟丈夫。唐宋时代以后,佛教净土宗得到长足的发展,观音菩萨的形象也日益深入人心,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对她十分崇拜。由于传统中国女姓特有的柔软善良的性格,观音菩萨在演变中,也由一位威猛的伟丈夫发展成为了一位慈眉秀目的女性,从此这一形象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要,她被视为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而广受欢迎。人们有了困难,需要帮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请观音菩萨来解救。如结婚后没有生育的夫妇,就会祈求观音菩萨前来协助,所以她在民间也有了“送子观音”的美称。传说中,观音菩萨住在南海,所以普陀山也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宏大规模的普济寺中有个观音殿,可容纳几千人,人称“天下圆通殿之祖”。大殿的正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像高达两丈七尺,慈祥而庄严。观音菩萨像的两边是她的三十二种应身像。从这些应身像上显现了观音菩萨在“十方世界”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出现时的各类形象,如神佛天王、文官武将、僧俗男女、龙蛇大鹏等各种拟人的塑像,十分生动,说明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法力无边。她在民间有着相当高的威望。因此每年的阴历二月十九日被佛界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日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涅槃日,统称“观音香会”。其时,普陀山人山人海,各地的佛寺也挤满了前来祈福的人群。
在小说《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就是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除了唐僧的取经团队外,要数观音菩萨的出场机会最多,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地位也最凸显。这个观音菩萨是佛界的人物,也通天界,是如来佛祖的得力助手。是她,向佛祖推荐并指定了取经人,组织了一师三徒加一马的取经团队,而且一路上对他们的行为十分关注,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或明或暗地支持着他们的事业。在他们遇到妖魔鬼怪阻道时,想方设法为他们排除障碍,如这次的通天河之难就是如此。说他是取经事业的助推器,并不为过。然而,她毕竟是佛界中的人,一言一行关涉佛界的利益。试看出现在第十回的灵山大雷音寺的宝刹中如来佛祖讲经的“盂兰盆会”上的观音菩萨。只见她: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这是一个集智慧、道德、人品、美貌于一身的完美无缺的偶像式的人物。她专为人间排忧解难,普度众生,以大慈大悲的面目示人。当年佛祖如来讲经中说到他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其中包括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共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他想要送上东土。但是他认为东土的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所以想要寻找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虔诚的人,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西尺大雷音寺处求取真经,以便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这是个艰难的使命。他当场征求佛界众人“谁肯去走一遭来”时,唯有这个观音菩萨主动承担了这个寻取取经人的使命,从佛祖手中接过五件宝贝,然后就有了唐僧取经的故事。
这里的观音菩萨的形象是崇高的。她能急佛祖之急,想佛祖所想,为佛祖排忧,主动领命,促成了唐僧西天取经之事。后世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她的功劳不小啊!这一点,连佛祖也看得很清楚,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对她充满了信心。后来观音菩萨和她的徒弟木叉“愿倾肝胆寻相识”,不远万里地寻找取经者队伍,以便相助唐僧到西天去取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乃至小龙马都是她亲自物色的,可说是费尽了心血。
作为一部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初年的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当年的玄奘抱着“求如来之秘藏,寻释迦之遗旨”(张兵按:此语见《广弘明集》卷二十二玄奘自著之《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的理想,往印度寻宝。道宣所撰《高僧传合集》之《续高僧传》卷四(见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中有玄奘的自我明志说:
余周流吴蜀,爰逮赵魏,未及周秦。预有讲筵,率皆登践,已布之言令,虽蕴胸襟,未吐之词宗,解韱无地;若不轻生殉命,誓往华胥,何能具觌成言,用通神解。一睹明法,了义真文;要返中华,传扬圣化。则先贤高胜,岂决疑于弥勒,后进锋颖,宁辍想于《瑜伽》耶!
他是为了去印度“一睹明法,了义真文”而“要返中华,传扬圣化”之目的。事实已经说明,玄奘是一个富有理想的高僧,他去西天取经,既不是受唐太宗的指派,更非得到观音菩萨的指令,而是出于一个中国佛教徒的责任感。因为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那里才是佛教的圣地。为了更好地认识佛教,知悉佛教的真谛,领悟佛教的教义和教理,他必须到佛教的母国去学习。这正如今天的人们为了学到中华传统文化,而纷纷到中国留学一样。如今小说把唐僧的西天取经说成是受观音菩萨和佛祖的指派,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由此也可看出,小说中的观音菩萨的形象乃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作者为了弘扬主题的需要,对他作了无限的美化。这一点,应当在此说明。
就观音菩萨的艺术形象而言,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她是十分复杂的。她在佛界的崇高和完美无缺的形象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在小说《西游记》中的以下两个例子,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我们先来看观音菩萨在小说中的第一次亮相。小说第五回叙写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与众天兵天将作战,胜利而回。玉皇大帝下令全体天兵天将安营扎寨,把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正待天明大战,以决胜负之时,观音菩萨出现了。此时,他打的旗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的旗号,率领众神要去见玉皇大帝。表面上,他见玉皇大帝的目的是要“问原因”,也就是天兵天将出师失利的原因,而在实际上是来替玉皇大帝出谋划策的。作为佛界老二的观音菩萨,对天兵天将和孙悟空作战的原因和胜负不可能不知道。很明显,他的“赴会问原因”是明知故问,为他的参与镇压反天宫的孙悟空的计划寻找借口。当他知道天庭并没有取胜时,就派出他的得意弟子木叉去探军情。而在实质上,这探军情也是假的,因为他在向木叉交代任务时曾经非常明确地说:“你可快下天宫,到花果山,打探军情如何。如遇相敌,可助一助。”话说得再也明白不过了。可见探军情是假,“可助一助”是真。木叉领命下凡,遇孙悟空,果真奉了观音菩萨之命,与孙悟空大战了一场。对此,小说有很具体的描写:
好太子,双手轮着铁棍,束一束绣衣,跳出辕门,高叫:“那个是齐天大圣?”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大圣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木叉道:“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大圣道:“你敢说那等大话!且休走!吃老孙这一棒!”木叉全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立那半山中,辕门外,这场好斗:
棍虽对棍铁各异,兵纵交兵人不同。一个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个是观音徒弟正元龙。浑铁棍乃千锤打,六丁六甲运神功。如意棒是天河定,镇海神珍法力洪。两个相逢真对手,往来解数实无穷。这个的阴手棍,万千凶,绕腰贯索疾如风;那个的夹枪棒,不放空,左遮右挡怎相容?那阵上旌旗闪闪,这阵上鼍鼓冬冬。万员天将团团绕,一洞妖猴簇簇丛。怪雾愁云漫地府,狼烟煞气射天宫。昨朝混战还犹可,今日争持更又凶。堪羡猴王真本事,木叉复败又逃生。
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
正如孙悟空责问木叉的那样:“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观音菩萨是佛界的人,而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是天界的事,井水怎可管河水呢?观音菩萨的这种“多管闲事”,是代表了统治者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而服务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她向玉皇大帝举荐了玉皇大帝的外甥——灌江口显圣二郎真君来镇压孙悟空,直接导致了孙悟空的失利,为佛祖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作了铺垫。
我们再来看在唐僧西天路上所遇到的一些妖魔鬼怪的阻拦,其中不少就与观音菩萨有关。如红孩儿、白鼋精……这些妖怪来自佛界,而且都与观音菩萨有关。由于管理不严,他们逃脱了观音菩萨的监管,来到人间为非作歹,为唐僧西天取经,实现人生理想制造了不少障碍。观音菩萨是有一定责任的。虽然她在唐僧师徒需要帮助时,也出了不少的力。然而,她所做的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完全应该的。她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做,仅是将功补过的行为而已。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只是一个作者精心创造的文学形象,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是有区別的。我们有必要认清这一点。
主要人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如来、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菩提师祖、二郎神、哪吒、镇元大仙、东海龙王、黎山老母、太白金星、
主要妖怪
牛魔王、白骨精、红孩儿、铁扇公主、六耳猕猴、黑熊精、黄风怪、南山大王、黄眉大王、鼍龙怪、通天河鱼怪、九灵元圣、独角兕大王、百眼魔君、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白鹿精、玉兔精、老鼠精、蜘蛛精、狮驼王、
每回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
重点情节
石猴出世、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四圣试禅心、大圣闹天宫、除名阎王薄、大战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戏妖盘丝洞、真假美猴王、四战黄袍怪、义激美猴王、荆棘岭、狮驼岭、火云洞、黑风山、高老庄、通天河、车迟国、玉华国、比丘国、朱紫国、无底洞、平顶山、五庄观、乌鸡国、女儿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