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八十二回读后感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概括:天子斥责童贯欺君。 宿元景顺利招安梁山。 奸臣阴谋分拆梁山好汉,好汉差点哗变。 引用:都管便来花园中
水浒传第五十回原文: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格言曰: 乾坤宏大,日月照鉴分明。 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 使心用幸
2024-10-18
水浒传第八十二回读后感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概括:天子斥责童贯欺君。 宿元景顺利招安梁山。 奸臣阴谋分拆梁山好汉,好汉差点哗变。 引用:都管便来花园中
水浒传第八十二回读后感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概括:天子斥责童贯欺君。
宿元景顺利招安梁山。
奸臣阴谋分拆梁山好汉,好汉差点哗变。
引用:都管便来花园中看时,只见柳树边拴着两条粗索,已知走了二人,只得报知太尉。高俅听罢,吃了一惊,越添忧闷,只在府中推病不出。
高俅不想杀萧让,乐和。否则他知道两人逃走,煮熟鸭子飞了,会暴怒。高俅是在拖延招安,掩盖战败罪名,所以忧闷。
天子揭穿童贯撒谎。皇帝为何信梁山贼燕青,不信近臣?后文宿元景说他帮梁山说话,这体现了宿和童贯的政斗。
作者借神卜宣扬忠君爱国。宋江派燕青为招安奔走,两次占卜得大吉,所谓的神在鼓励好汉受招安,这也可能是宋江演戏,增强众人对招安的信心。
宿元景招安前让张叔夜做使者通知梁山,摆了官架子,主要是试探梁山的诚意。
引用:制曰: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
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
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
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
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宜悉知。宣和四年春二月日诏示。
把75回第一次招安诏书和本回比较,主要有这些不同点:
1. 第三次诏书赞美宋江等人忠义。
2. 宿太尉招安前就赦免所犯罪恶。而非宋江接受招安后。
3. 第三次诏书讲好条件。保证“重用”好汉。
4. 第三次诏书含有皇帝请求好汉。
宋江接受招安,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双方之间存在巨大的怀疑,所以宿太尉苦口婆心地说好话,做润滑工作。童贯意图分拆众好汉,好汉疑心要被对付,朝廷怀疑好汉贼心不死。
宿太尉说话强调天子的功劳,很有“政治觉悟”。宿向宋江说了三件事:1.天子问他梁山情况。2.天子把童贯骂得狗血淋头。3.诏书是天子亲写。宿太尉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是跟随了唯一正确的领导。宿也在打消好汉的怀疑。
梁山大买市是补偿周边受害百姓,不是无私奉献。
三月初三到三月十三,买市是十一天,不是十天,书上出错。
宋江带众人入京城,打出“顺天”和“护国”旗帜,只体现了忠,义被忠盖住,没影了。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水浒传》有感500字。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