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康熙之女 红楼人物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她,是《红楼梦》小说中贾家三小姐;她,是贾政与妾室赵氏的女儿;她,是元、迎、探、惜(谐
贾芹的性格特点分析
贾芹是红楼梦中的小角色,但是非常的重要,关于贾芹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29
贾探春康熙之女 红楼人物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她,是《红楼梦》小说中贾家三小姐;她,是贾政与妾室赵氏的女儿;她,是元、迎、探、惜(谐
贾探春——康熙之女
红楼人物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她,是《红楼梦》小说中贾家三小姐;她,是贾政与妾室赵氏的女儿;她,是“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四姐妹第三;她,是小说主人翁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三公子贾环的姐姐;她,是贾探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见小说第三回),这是探春初出场时,作者对她外型的描述。怎样一个飞扬的女子!探春虽为庶出,但在贾家众姐妹中,却最是光芒四射、才华出众。探春惺鹿稀⑿愿裣拭鳎兄问乐拧⒔y御之能,在小说第五十六回“兴利除宿弊”里,她大刀阔斧地对大观园进行开源节流、兴利除弊的改革;在凤姐等众人抄大观园时,她敢于反抗,有勇有谋;在四十六回为王夫人辩屈时,她心思缜密、聪慧过人;这样一个令人“见之忘俗”、“顾盼神飞”的女子,也难怪王夫人疼她一如已出,并委以重任令其管家了,而红楼小说中众人对她的评价则是——“带刺的玫瑰”。好一朵带刺的玫瑰,在大观园中绽放着自己夺目的光彩!
而这个在小说中连王熙凤都“单惧她五分”的女子,她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说到她,不得不先从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开始说起。
贾宝玉,他的人物原型,蔡元培先生早有论证:“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是胤礽(即允礽)生而有为皇太子之资格,故曰衔玉而生。”(蔡元培《石头记索隐》),宝玉,如宝似玉,何其坚,何其贵?而在小说中,与宝玉同辈份的一代,所取的名字有:珍、珠、琏、环、琮、瑞、璜、琼等,均为玉字旁,名字里都是一单王字为边旁,惟有“宝玉”二字系双王字,为何?因为作者要表达一种蓄意:“贾宝玉”是王中之王,也就是储君之意!“宝玉”二字当是得大宝之喻!其实,“宝玉”的“宝”字便有得大宝之意,此点可由乾隆的嗣位之说来旁证:“雍正封弘历(乾隆)为‘宝亲王’,这封号被《清高宗实录》监修总裁官庆佳等解释为将授大宝的表示……所谓‘宝’,就是将有大宝——玉玺”(见冯尔康先生著《雍正传》第553页),可见在小说诞生的清代,“宝”字是可有此深意的!是以,小说中男主人翁胸前挂着的那块由他胎带来的“宝玉”,其实正是代表了他生来就有的皇太子身份!所谓的含玉而生,正是指一生下来就俱有了这种得大宝的资格,即贾宝玉人物原型的储君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再看,小说第二十五回有宝玉被马道婆施巫术而中魔,并因此险些丢了性命。这场几乎要了宝玉命的镇魇事件与康熙帝一废太子中的镇魇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
历史上,康熙皇帝因觉得自己的二儿子——当时的皇太子胤礽(后为避讳雍正名,改为允礽)暴戾淫乱,行为不端,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发现胤礽在帐篷外偷看自己,似有意行刺,等等“恶行”促使康熙帝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一废太子。在一废太子后不久,康熙得知有其他皇子施巫术镇魇皇太子胤礽,于是他认为太子的种种不端行为,都是因为受巫蛊之术镇魇的原故。在一废太子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皇太子胤礽这样一个死里逃生的经历,与小说中贾宝玉被魇几欲死去后又得救是一样的,都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小说在宝玉得救后的紧跟着的一个章节里,就借冯紫英之口说出——“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却有大幸”(二十六回),其实也正是在暗指这次废太子的惊天事件(废太子事件与宝玉被魇之关联在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中有具体的论证)。
另,小说中第四十三回有“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此间用“龙”字来形容宝玉,可见其身份。
而这个以“龙”为喻的贾宝玉,在小说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其父贾政打宝玉那一节也有暗隐废太子事件!小说第三十三回,贾政一边打宝玉一边训斥来劝的众人:“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说出了毫无根由的四个字——“弑君杀父”!这四个字在这里说出,是不是太严重了?在小说里,宝玉被打有两个原因:一是“流荡优伶”,二是“淫辱母婢”。这两个原因再怎么也不能和“弑君杀父”联系到一起呀!那,作者为什么让这位父亲说出“弑君杀父”这样的话呢?真的只是贾政气急之语吗?不!不是!在历史中,康熙一废太子时,曾言:“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意思是说,他不知道是今天被皇太子下毒,还是明天被他杀害,所以白天黑夜都十分戒备不得安宁。这里说的也正“弑君杀父”这一意思!同样也是一个父亲在对儿子的血泪训斥,一如小说中宝玉父亲对宝玉“弑君杀父”的斥责。另,康熙皇帝宣布太子罪状中有“不法祖德,……暴戾淫乱”,“暴戾淫乱”的指责又如小说中贾政暴打宝玉起因之一的“淫辱母婢”。这些惊人的相似不是巧合,而是作者苦心的安排!
更有四川大学张放教授对宝玉人物原型的观点,在此引用。张先生认为,历史上的允礽,小名叫“保成”,因为他是二皇子,所以在宫中也是位“保二爷”,而这个“保二爷”允礽就是小说中的“宝二爷”。
无论是“保二爷” 与“宝二爷” 的近音,还是贾政打宝玉时说出的惊人之语——“弑君杀父”,以及皇太子被镇魇事件与小说中宝玉被魇事件的雷同,等等都让我们知道,小说中贾宝玉的人物原型正是康熙第二子——废太子允礽(即胤礽)!
现在,再来看看小说中史湘云对宝玉的称呼——“爱哥哥”,这只是一个小女孩儿的口齿不清么?不是,其实这个“爱哥哥”应看为——“爱新觉罗哥哥”,既贾宝玉人物原型姓爱新觉罗,所以被称为“爱哥哥”,而这个湘云口中的“爱哥哥”就是爱新觉罗·允礽。
上面说贾宝玉是康熙第二子——爱新觉罗·允礽,那么小说中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家三小姐贾探春又是谁呢?我们来细看:
小说六十三回,众人玩“占花名儿”的游戏时,探春占得一枝杏花,并注有:“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以至“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而在小说第三回暗指探春命运的词为——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从此二点不难看出,探春远嫁他方,后与父母兄弟分离,命运如断了线的风筝一样。
说到风筝,小说中也正是用风筝来喻这位贾家三小姐——贾探春的。
小说二十二回,贾探春做了一个谜语,谜面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个谜语由贾政解出,谜底就是“风筝”。小说七十回又有众人放风筝玩乐时,探春放的是个“凤凰”形状的风筝,而且“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 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其实这“喜”字风筝,正是应了探春“占花名儿”时,众人所言的——“大喜,大喜”,可见小说中这个探春放风筝的情节,其实是暗隐了她的婚事的。也就是说,她会如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远嫁他方,而将“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同样在七十回中,探春还与宝玉合作了一首《南柯子》的小词,探春作了前半阕词,她作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其实这半阕词的意思是讲柳条虽然如缕如丝,却难系住柳絮,只好一任分离了。这半阕词依然是在暗喻她的命运的,这个“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女子,最终是远嫁他方,与骨肉亲人“东西南北各分离”了。
那,探春到底远嫁到了什么样的人家呢?前面说“风筝”隐指她的命运,而小说中她放的风筝正是“凤凰”形状。凤凰,在古代可是帝王之妻的意思,由此可见,她嫁的正是帝王之家,再联系小说“占花名儿”时众人对她的戏言,可知她会如众人所言,“得了贵婿”当了“王妃”,成为凤凰!
说了这些个探春的命运,那她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谁呢?
她正是康熙帝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
小说中贾探春行三,是个贾府的“三小姐”,是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姐妹,而固伦荣宪公主也是康熙的第三女、太子允礽(贾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姐妹。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贾宝玉为康熙第二子——废太子允礽,而康熙皇帝的第三子为爱新觉罗·允祉,第三女则为——固伦荣宪公主,这康熙皇三子与皇三女为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是康熙的庶妃——马佳氏,马佳氏共育五子一女,而得已存活下来的,只有这一儿一女!再看小说,小说中贾府的三爷与三小姐也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则是贾政的妾——赵姨娘,这小说中的三爷与三小姐和历史上的皇三子允祉与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一样也是庶出、同样也是一母所生的姐弟关系!这是不是太巧合了?我们从贾宝玉的皇太子允礽身份,可得出其父贾政的康熙帝身份,再联系小说,就不难看出——三小姐贾探春正是庶妃马佳氏所生的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
这位公主,她的婚姻命运会不会和小说中隐指她的探春的婚姻命运是一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婚姻命运吧。
不过,要看这位清朝公主的婚姻命运,得先了解一下当时清朝皇室的满蒙联姻情况。
在清代,满蒙联姻是清帝笼络蒙古的重要措施:
清朝皇帝掌握着皇室及宗室王公子女的婚配权,以指婚的形式决定他(她)们的婚姻……皇女、皇孙女及宗室王公的女儿,则由皇帝(或太后)择取八旗及蒙古王公的适龄俊秀子弟,指配聘嫁。满族帝王之家的这种指婚制,从清入关前一直实行到清末……指婚制,保障了满族皇家与蒙古各部领主王公贵族持续性的长期联姻,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多达430名。(摘自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
而事实上,许多人是不愿远嫁蒙古的,这可以从乾隆时,皇帝不得不“对指婚制度进一步完善正规”上看出,因为当时有些亲王为避女儿远嫁,而“将女儿隐匿不报,提前私聘与京城旗人”(摘《清朝的满蒙联姻》)。由此可见,远嫁到蒙古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反而是件令当事人痛苦并且极力躲避的事儿。这也正是为什么暗指探春远嫁的命运的画中,有“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样的画面,试问哪家女儿愿意“将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远嫁他方?是以,如何不哭!
在当时这样一个满蒙联姻的历史背景之下,康熙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也同样无法逃脱被指婚远嫁的命运。康熙三十年(1691年),她受父命,被指给了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的次子——乌尔衮。出嫁时公主年方十九岁,乌尔衮时年二十二岁。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额附乌尔衮嗣封王爵,是以,这位公主同时也成了一位王妃。她就是小说中抛闪家园,远嫁他方,成了“王妃”的贾探春!
而小说六十三回占花名时,众人在贾探春抽得的是——“必得贵婿”后,笑言的:“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句话里明显地告诉我们:“家”里已经有了一个“王妃”了。
那,这“家”里已有的王妃又是谁呢?
其实,这个“我们家已有了”的“王妃”指的正是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这位公主与顺治一样,同为孝庄文皇后所亲生,所以固伦淑慧长公主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亲姑姑,而康熙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则是她的侄孙女。这位固伦淑慧长公主的侄孙女下嫁的又正是她的亲孙儿——乌尔衮!额附乌尔衮是这位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与色布腾王爷的长子鄂齐尔的儿子。当康熙皇三女出嫁时,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尚健在。这小说中指的“已有的王妃”正是色布腾王爷的妻子——固伦淑慧长公主!
小说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时,探春的凤凰风筝与外面一个凤凰风筝相绕,而又与一个“喜”字风筝相缠,原文是:“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 遂与这凤凰(探春的风筝)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 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 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这双“凤”与“喜”字风筝相缠,而后断线远去,其实正是暗指两位公主的大婚与远嫁。这个小情节暗指了祖孙两代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与固伦荣宪公主,同样嫁入了蒙古巴林部,而且都做了王妃,她们有着同样的、如同凤凰般的“母仪”地位。
而小说中,贾探春是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其实,非妹,而是姐也(在皇女中排行第三的固伦荣宪公主为皇二子允礽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同时是皇三子允祉同父同母的姐姐)。这样的安排,只不过,是作者善用的隐藏手法而已。
探春与荣宪公主同样远嫁的命运,以及同样的庶出,甚至在众姐妹中的行三,以及同样也有一位在众兄弟中也行三的同父同母之亲弟,都是作者为了让我们知道,贾探春的人物原型正是——康熙三女固伦荣宪公主!而其弟贾环的人物原型则是——皇三子允祉。由此可看出,小说中贾环贾探春的母亲、贾政的妾室——赵姨娘,其实正是康熙帝的庶妃——荣妃乌佳氏。
在历史上,这位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也如小说中的贾探春一样,是位有胆有识、精明聪慧、处事果断的女子。历史中的荣宪公主在蒙古深受爱戴,在当时,额附乌尔衮时常出征,而公主,不以儿女私情为念,“固伦荣宪公主为带挈能够社稷着想,每次都亲自送额附出战。”而由于其夫的时常出征,“这样旗内的政务都落在荣宪公主身上。”那么她处理事务如何呢?“荣宪公主处理旗内政务十分谨慎,不敢稍怠。每事必亲自过问,发布指令必签张押印,至今公主水晶印章保存在巴林博物馆。”在公主执事中,有个相传已久的审案小故事——“公主处事公平,疾恶如仇,在巴林流传着巧审右梅林一段佳话。传说……一日,公主到旗内查干坤兑一带视察下情,听说右旗梅林侮辱了一个平民的女儿,公主十分气愤。但为了弄清此事,令王府卫丁将右梅林缉捕归案。公主心想,若是我审,他必不肯直说,于是让那个地方的坤都达审理。右梅林自恃甚高,根本不把坤都达放在眼里,让坤都达把那个女子找来,当面调戏,并当众述说奸污女子的事情,喝问谁人敢管。右梅林正大耍威风喧闹之时,荣宪公主从后面出来,喝令鞭一百,罚银千两九九牲畜,向受害者赔礼道歉,先行革运去官爵,再上报朝廷。公主此举,大快人心。自此以后,大小官吏不敢为非作歹,旗内大事小情悉听公主指挥。”从这个小事,可以看出这位荣宪公主处事果断、有智有谋,在另一个相传下来的故事里,就更可以看出她以大局为重的政治家风度与胸襟了,“公主下嫁的第三年鄂齐尔王爷去世,在谁承袭扎萨克的这一件事上旗之上下有过争论。鄂齐尔有三子,长子那木德格,在鄂齐尔去世那年已三十一岁,次子是乌尔衮,三子名字叫桑利达。按照正统承袭应是长子,但是乌尔衮身为额附,理应由他来担当,且乌尔衮有战功,才貌双全智勇过人,人们都希望容纳感乌尔衮袭爵任巴林右旗第三世扎萨克。据说公主在这一点上明智克己,极力劝说台吉和旗民,并在上报朝廷承袭的文书上划掉了乌尔衮的名字,换上那木德格的名字。这一举动一时为之称颂。”(此段引号中内容皆摘自和伦著《更缔婚媾以垂永好》一文),有关这位公主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相传许久,许多故事也未必就是原来的全貌了,但公主足智多谋与卓越才干却一直留在了蒙古人的心里。
这样一位公主,一位“才智清高志自明”的女子,她远嫁异族,成就了满蒙两族的和平共处,完成了其父交给她的“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任务,同时,又成了一位受族人爱戴的王妃。在她的御赐碑文中,这样赞美她:“奉苹藻以流徽,无惭妇道;协珩璜而著美,克尽母仪。”而其父康熙帝对她的评价是“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诸公主中尔实为最。”这个在当时康熙的诸公主中之最的女子,一如小说中贾府众小姐之最的贾探春!
荣宪公主,因婚姻远离家园、远离骨肉至亲;又因婚姻成就两族交好,为父兄完成“巩固之业”。可以说,她的一生是幸福完整的。再看小说中的贾探春,这个贾府贾姓小姐中最有才华、最有魄力的女子,她的命运在红楼诸女子中,却也是最好的。贾探春,即固伦荣宪公主,她的卓越才情,她的高远志向,她的精明能干,她的果断心机,她的鲜明个性……都随着《红楼梦》的小说,永远地被记载下去了,这也正是小说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之一。小说作者自云“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是以,他不愿这些行止出众的女子们被历史的年轮无情抛下,亦想借此书使“闺阁昭传”。而小说中描写的众多女子,虽然作者不能言明其真实姓名,但她们鲜活的个性、精彩各异的思想却和这部伟大的小说一起“闻世传奇”!
这些鲜活的人儿,她们如风筝一般远去了,但她们又似乎从未曾离去!她们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她们的行止见识、声形相貌,她们的绝世才华、独特思想都永永远远随小说一起流芳百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