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相公》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张老相公》原文、翻译及赏析,来了解一下吧。
聊斋志异《爱才》白话文故事内容
卷十二爱才 一个官员有个妹妹从小养在皇宫里作宫女,她嫁给了一位贵人,有个武官代他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有这样的精彩语句:令弟从长,奕世
2021-07-09
《张老相公》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张老相公》原文、翻译及赏析,来了解一下吧。
聊斋志异《张老相公》原文
张老相公,晋人[1]。适将嫁女,携眷至江南,躬市奁妆[2]。舟抵金山[3],张先渡江,嘱家人在舟,勿煿膻腥[4]。盖江中有鼋怪[5],闻香辄出,坏舟吞行人,为害已久。张去,家人忘之,炙肉舟中。忽巨浪覆舟,妻女皆没。 张回棹,悼恨欲死。因登金山,谒寺僧,询鼋之异,将以仇鼋。僧闻之,骇言:“吾侪日与习近[6],惧为祸殃,惟神明奉之,祈勿怒;时斩牲牢[7], 投以半体[8],则跃吞而去。谁复能相仇哉!”张闻,顿思得计。便招铁工, 起炉山半,冶赤铁,重百余斤。审知所常伏处[9],使二三健男子,以大箝举投之。鼋跃出,疾吞而下。少时,波涌如山。顷之浪息,则鼋死已浮水上矣。 行旅寺僧并快之,建张老相公祠,肖像其中,以为水神,祷之辄应。
[1]晋:地名。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当今山西一带。因以为山西省的简称。
[2]躬市奁(lián 联)妆:亲自购买嫁妆。奁,古时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奁妆,即妆奁、嫁妆。
[3] 金山:山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原孤耸江中,自清末渐与南 岸相接。山上有寺,即金山江天寺,简称金山寺。
[4]煿(bó伯):煎炒。
[5]鼋(yuán 元):大鳖,俗称“癞头鼋”。
[6]吾侪(chái 柴):吾辈, 我们这些人。侪,辈。
[7]牲牢:古时祭祀用牛、羊、豕,色纯曰“牺”,体全为“牲”;牛、 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用羊、豕,称“少牢”。时斩牲牢,谓经常 杀牲作祭品。
[8]投以半体:即以牲体之半投入水中。
[9]审知:察知。
聊斋志异《张老相公》翻译
有个张老相公,是山西人。因女儿将要出嫁,就携带家眷到江南去,亲自为女儿置办嫁妆。船到金山时,张老相公欲先过江,嘱咐家人在船上切莫煎炒有腥膻气味的鱼肉。因为江中有只大鼋作怪,它闻到香味就要出来毁船吞人,在这里已经为害很久了。
张老相公走了以后,家人忘记了他的嘱咐,在船上烤肉。忽然,江中巨浪滔天把船打翻,张老相公的妻女等人全落水沉没。张老相公乘小船回到大船停靠的地方,不见妻子女儿,痛不欲生,恨不得立刻报仇。他登上金山,拜见了金山寺的和尚,打听鼋怪为害的情况,想除鼋报仇。僧人听了非常害怕,惊讶地说:“我们整年整月住在它的近处,怕遭到祸害,只好将它当神仙供奉,祈祷它不要发怒。经常屠猪宰羊,半只半只地投入江中,鼋即跃出吞食而去。谁敢与它作对啊!”
张老相公听后,立刻想出一个报仇的计谋。他找来几个铁匠,在金山的半腰处安起炉灶,炼成一块百余斤重的大铁块。问清了大鼋常出没的地方,叫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用大铁钳举起铁块投向江中。鼋跃出,疾吞而下。一会儿,江上波涌如山,顷刻又浪息波平,那大鼋的尸体已浮上水面。过往的商客和金山寺的僧人都为之欢快,修建了张老相公祠,在祠内悬挂了张老相公的像,并把他当做水神供奉。人们向他祈祷,都很灵验。
聊斋志异《张老相公》赏析
这篇小说,通过张老相公为妻女报仇.杀死江上鼋怪的故事,歌颂了普通劳动者勤劳、智慧和嫉恶如仇、不避凶险的优秀品质。为嫁女儿而亲赴江南筹办嫁妆,可见他的勤俭和对女儿的挚爱。这种爱,还表现在他先行渡江,对家人的殷殷嘱咐上。家人如果记住他的叮咛,也许就不会遭到不幸。当他返回,得知妻子女儿都被鼋怪吞食时,“悼恨欲死”。那欲绝的悲痛正是缘于对亲人的挚爱。他没有被悲痛压倒,决心报仇雪恨。为此.他遍访熟知江鼋习性的僧侣,表现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决心。同时,还表现了他细密有智的个性特征。他不是逞一时之愤,而是仔细查访,为除害作准备。当山僧劝他“勿怒”时,他没有动摇,从山僧漫言。斩牲牢”献给江鼋的过程中,得到了启示,找到了报仇的办法,终于除掉江怪,为妻女报了仇,为一方百姓去了害。当地民众为他建祠,供其画像,“以为水神”。这是中国古代百姓对待英雄人物的最高尊崇,也是他们将人当神的一贯做法。普通民众确实是太弱小了,所以,在其中问,偶尔产生一个胆识突出者,人们便英雄之,膜拜之,神化之。君不见,在张相公之前,江上鼋怪坏舟吞人,“为害已久”,有的是恐惧者,颤栗者,“惟神明奉之”者,对心怀抗拒的人劝服者,只是少见慨然以除害自任的人。所以,张公除恶功成,被奉为“神”,正是这种社会基础的必然结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