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
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那里海拔大约7000米。
当我走出机舱的时候,我立即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
“这是什么味道?”我问了一下在机旁接我的人。
“我什么也没闻到。”他答道。
“有一种很明显的气味,这是我所不能适应的。”我说。
“啊,你讲的一定是新鲜空气。许多人从飞机走出来就呼吸到他们从未呼吸过的新鲜空气。”
“这会怎么样呢?”我不免有所顾虑地问。
“没关系。你刚才呼吸的就像别的空气一样,这对你的肺部会有好处的。”
“我也听过这种说法,”我说,“不过,要是这是空气的话,我眼睛为什么不淌水呢?”
“对于新鲜空气,眼睛是不淌水的,这就是新鲜空气的优点; 你还可以节省许多揩眼泪的优质纸。”
我环顾周围一下,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这可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我反而感到非常不舒服。
我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他想使我消除顾虑,说:“请不必担心。反复试验证明你可以日日夜夜呼吸新鲜空气,对你的身体是不会有任何损害的。”
“你刚才所讲的,无非是叫我不要离开这里。”我说,“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谁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有新鲜空气的地方,他忍受不了新鲜空气。”
“好吧,新鲜空气要是烦扰你的话,你为什么不给鼻子捂上一块手帕而用嘴巴呼吸呢?”
“对了,我要试试。不过,如果我早就知道要到一个除了新鲜空气便没有别的空气的地方的话,我就应该准备好一个外科手术用的面罩。”
我们沉默地开着车。大约十五分钟后,他问道:“现在你觉得怎样?”
“是了,我想对了。现在可以肯定,我不打喷嚏了。”
“这里是不需要打什么喷嚏的,” 这位陪同的先生承认说,他又问道,“你原来那地方是不是要打大量的喷嚏?”
“老是要打。有些日子,整天要打。”
“你喜欢打喷嚏吗?”
“打喷嚏并非必要,可是,你要是不打,你就会死亡。——让我请问别的事情吧,这里一带为什么没有空气污染呢?”
“弗拉格斯塔夫大概吸引不了工业的光临。我猜想我们确实是落在时代的后头了。当印第安人相互使用通讯设备的时候,我们弗拉格斯塔夫才开始嗅到唯一的一点烟尘;可是风似乎又把它吹跑了。”
新鲜空气实在使我感到头晕目眩。
“这里周围有没有内燃机汽车?”我问道,“让我呼吸三四分钟也好。”
“现在不是时候。不过,我可以帮你去找一部载重汽车。”
我们找到了载重汽车的司机。我在暗中塞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于是,他让我把脑袋靠近汽车的排气管半小时,我立即就恢复了充沛的精力,又能够和人家长谈了。
离开弗拉格斯塔夫,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高兴的了。我的下一站就是洛杉矶,当我走出飞机的时候,我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我的双眼开始出水了,我开始打喷嚏了,我觉得又像一个新的人了。
(郑恩 译)
选自《长江文艺》1983年第7期
【赏析】 小说运用高度夸张和强烈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大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人的严重危害。对工业发展的治理、对人类大敌——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和综合治理是本篇的“潜台词”吧。
作品随“我”的行踪,写“我”的感受。直接展现的是“我”的主观感受,间接透示的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以主观感受的真切,折射客观问题的严重,于极度夸张中造成振聋发聩的强烈效果。
小说的第一节,由洛杉矶写到全美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人们在这种污染空气中的不正常表现,是作总体上的概述。尔后,根据“我”的行踪,作者写了在两个城市的感受,构成全篇鲜明对比的特定艺术格局。首先紧扣题意,写“我”在充满新鲜空气的弗拉格斯塔夫。这是作者重点描述的部分。海拔约7000米的高度,可能是弗拉格斯塔夫工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因而充满了新鲜空气,作者浓墨重彩,以高度夸张的笔法,写习惯于污染空气的“我”在新鲜空气中的奇怪的感受,奇怪的表现。 对于从未呼吸过的无味的新鲜空气,“我走出机舱”“立即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一种很明显的气味”,这是写“我”嗅觉上的“异常”。“我”对呼吸新鲜空气“有所顾虑”,这是写“我”心理状态的异常。环顾四周“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我反而感到非常不舒服”,这是写“我”视觉感觉上的异常。“我眼睛为什么不淌水”“我不打喷嚏了”,写“我”器官及生理功能的“异常”,同时,这也为写“我”到洛杉矶后的表现埋下伏笔。在弗拉格斯塔夫最后也是最精采的一幕,是因为“新鲜空气实在使我感到头晕目眩”,以至于“我”不惜花五个美元去吸半小时汽车排气管的废气,这是写“我”行为上的异常。这种对废气的需求如痴如醉的惊人之举,同吸毒成癖的病夫们的疯狂行径是何等的相似。“我”的这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异化”反应,将情节推向高潮。而所有这些在新鲜空气中异常感觉异常表现的夸张描写,绝非脱离现实基础的任意杜撰,而是准确地把握着污染严重的大工业城市的本质特征,别出心裁地借助夸张手段予以渲染和强调,惟其如此,这种夸张,越是怪诞,越能突出工业现代化带来的某种社会畸形现象,越能留给读者特别鲜明、难忘的印象,从而达到呼吁社会关注的积极效用。
洛杉矶是“我”停留的第二站。小说第一句“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就已为下文埋下伏笔。所以当“我”离开空气新鲜而可以使人致命的弗拉格斯塔夫,到充满烟雾却可以使人具有充沛精力的洛杉矶时,“我”高兴了。“我”走出飞机,“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一个在大城市生活惯的,“忍受不了新鲜空气”的人,又回到污染空气中时如鱼得水似的情态。这和“我”在弗拉格斯塔夫“不能适应”“有所顾虑”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双眼开始出水了,“我开始打喷嚏了”,回应上文,同“我”在弗拉格斯塔夫眼睛不淌水,不打喷嚏相对照,在空气污染的洛杉矶,“我”的感觉“又像一个新的人了”,同“我”在充满新鲜空气的弗拉格斯塔夫“奇特的” “非常不舒服” “头晕目眩”的感觉形成强烈对比。新人和怪人,头晕目眩和精力充沛,闻到 “异味”和全无感觉等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对比,突出了“我”的“病态”,更尖锐地突现了严重污染的工业国家的病症和病根!(任冠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