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题辞者, 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末指义, 文辞之表也。孟,姓也;子者, 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故总谓之《孟子》, 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 邹人也, 名轲, 字则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孟子》题辞者, 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末指义, 文辞之表也。孟,姓也;子者, 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故总谓之《孟子》, 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 邹人也, 名轲, 字则
《孟子》题辞者, 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末指义, 文辞之表也。孟,姓也;子者, 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故总谓之《孟子》, 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 邹人也, 名轲, 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①, 至孟子时改曰邹矣。国近鲁, 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楚所并, 非鲁也。今邹县是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 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②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孟子生有淑质③,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④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 治儒术之道,通“五经”, 尤长于《诗》、《书》。周衰之末,战国纵横, 用兵争强, 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 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⑤, 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⑥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 正涂壅底⑦,仁义荒怠,佞伪驰骋, 经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⑧,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 值炎刘之未奋⑨,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⑩之和, 退不能信三代(11)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12)。仲尼有云:“我欲讬之空言, 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13)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 又自撰其法度之言, 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叙(14)万类, 仁义、道德、性命、祸福, 粲然糜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 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⒂;卿大夫士蹈之, 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 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讬物、二雅⒃之正言, 可谓直而不倨⒄、曲而不屈, 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孔子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⒆。乃删《诗》 定《书》, 系《周易》作《春秋》。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七十子之畴, 会集夫子所言, 以为《论语》。《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衿也(20)。孟子之书则而象之: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21);梁惠王问利国,孟子对以仁义(22)。宋桓魋欲害孔子,孔子称: “天生德于予。”(23)鲁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24)旨意合同若此者众。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仿而讬之者也。
孟子既没之后, 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25)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其言曰: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26)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 不但施于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27)而说之, 其说又多乖异不同。孟子以来,五百余载,传之者亦已众多。余生西京,世寻丕祚,有自来矣(28)。少蒙义方,训涉典文,知命之际,婴戚于灭,遘屯离蹇,诡姓遁身(29)。经营八纮之内(30),十有余年,心剿形瘵(31),何勤如焉。尝息肩弛担于海岱之间,或有温故知新, 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眷我皓首(32),访论稽古,慰以大道。余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33)。聊欲系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也。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而辩之者既已详矣。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緼奥难见(34),宜在条理之科。于是乃述己所见闻,证以经传, 为之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旨,分为上下,凡十四卷。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施于新学(35),可以悟疑辩惑,愚亦未能审于是非。后之明者,见其违阙,倘改而正诸, 不亦宜乎。
(“诸子集成”本《孟子正义》卷首)
注释 ①邾子之国——亦称邾娄,即邹。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立,曹姓,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
都于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战国时为楚所灭。②三桓——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族是鲁桓公之子仲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故称“三桓”。③淑质——善良的品质。④慈母三迁——《列女传·母仪篇》载:孟家原居墓地旁,孟子少年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戏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 ⑤陵迟隳废——陵迟,同“陵夷”,迤逦渐平,引申为衰颓。隳废,毁坏荒废。⑥杨朱、墨翟——杨朱,战国时思想家, 又称杨子。他发挥老子“摄生”观点,主张“全性保真, 不以物累形”, 为“养生”、“贵己”而摒弃一切。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者,主张“兼爱”、“非攻”,当时被目为“显学”。著有《墨子》。⑦壅底——壅蔽停滞。《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蔽湫底。”底,滞、止。⑧枉尺直寻——《孟子·滕文公下》: “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比喻在小节上不妨委屈一些,以求得到较大的好处。枉,屈;直,申。八尺为寻。⑨“遭苍姬之讫录”二句——意谓周王朝运终数尽,而汉王朝还没有兴起。苍姬,指周;炎刘,指汉。讫录,谓天命已终。⑩雍熙——和乐昇平。(11)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12)垂宪言以诒后——垂,流传下去。宪言,法度之言。诒(yi),送给。(13)“我欲”二句——语见《春秋纬》:“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亦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等。(14)揆叙——统理安排。(15)清庙——《诗·周颂》篇名。诗中颂周文王及其群臣,是周天子祭祀祖先的乐歌。这里代指祖先功德。(16)二雅——指《诗经》的《大雅》和《小雅》。(17)倨(ju)——直而折曲。《礼记·乐记》: “倨中矩,勾中钩。”直而不倨,即不曲折。(18)“孔子自卫反鲁”三句——见《论语·子罕》。对此, 《史记·孔子世家》亦有记载。(19)馆鎋——当作“輨辖”。《说文·车部》:“輨,毂耑錔也;辖,键也。”(20)“六艺”句——六艺,指礼、乐、射、御(驭)、书、数。喉衿,喻指关键、纲领。(21)“卫灵公”二句——见《论语·卫灵公》。陈,兵阵。俎(zu)豆,礼器。(22)“梁惠王”二句——见《孟子·梁惠王上》。意谓不谈货利,只谈仁义。(23)“宋桓魋”二句——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24)“鲁臧仓”二句——事见《孟子·梁惠王下》。臧仓,鲁平公宠信的小臣。毁鬲,谮毁阻隔。(25)孝文皇帝——即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他继续实行汉初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一度呈现富庶景象。景帝因之, 史称“文景之治”。(26)“说诗者”四句——语见《孟子·万章下》,意谓说诗者理解作品时,不能拘泥于作品中个别的文辞,不能从文辞表面机械地理解,断章取义地曲解作品的真旨。在对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探求诗人写诗的意义。逆,《说文》释为“迎”,即求的意思。(27)摭(zhi)取——拾取,摘取。(28)“余生西京”三句——赵氏为京兆长陵人。长陵,前汉属冯诩,后汉属京兆。京兆为西汉所都,故曰“西京”。赵氏之先人为列卿诸侯王,溯其原始,出身颛顼帝,故寻绎其丕祚,自有来历。丕祚,俸禄、爵位。(29)“知命之际”四句——婴戚,遭遇不幸。遘屯离蹇,经受离乱。诡姓遁身,改姓更名隐遁脱身。这里指他因贬议宦官唐衡兄弟,家属亲友遭杀害,他离乡逃难,改姓易名,卖饼于北海市中。(30)经营八纮之内——指其在江淮海岱,无所不历。八纮,犹八极,最边远的地方。(31)心剿形瘵——心劳身病。瘵(zhai),病。(32)“矜我”二句——矜、眷,都是顾惜的意思。劬(qu)瘁,劳苦困瘁。(33)“精神遐漂”二句——精神遐远而漂浮,无所定止而敛聚。(34)“闳远微妙”二句——宏大高远隐微精妙,深奥难以发现。(35)新学——初学。
赏析 《<孟子>题辞》是东汉赵岐为其《孟子章句》所作的序。《章句》是最早的《孟子》注, 自其产生以来,流传不绝,深受后人推许, 如清代阮元说它“以较马、郑、许、服诸儒稍为固陋,然属书离辞,指事类情,于训诂无所戾。七篇之微言大义藉是可推,且章别为指,令学者可分章寻求,于汉传注别开一例,功亦勤矣。”梁启超推许其为“汉代经师最可宝贵之著作”。
作为某一作品的注,它是直接依附于特定作品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寄生性,其价值的大小,除了它本身的完善与否,还在于它所依附的文本价值的大小。选择一部价值极高的经典为之作注与选择一部一般作品为之作注,其价值是有高下之分的。因此,赵岐用了极大的篇幅来阐述孟子其人其书的价值。这种阐述,是紧密联系孟子的生平而进行的, 因为这不但为深刻揭示孟子的思想提供依托,而且也符合孟子本人提倡的“知人论世”的主张。
《题辞》是中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篇称孟子为“亚圣”的文章。对于今人而言,孟子在儒家诸贤中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地位是一个常识,然而这种地位的确立,却只是在宋朝之后,前此处于亚圣地位的一直是颜回。孟子生前不受重视,死后,其生平事迹也很快被遗忘。司马迁为他作传时, 已经找不到关于他生平的足够资料了,故而《孟子荀卿列传》言及孟子,只有短短一百余字。赵岐之所以首倡给孟子如此崇高的荣誉,并非为了通过抬高孟子以自高其《章句》的价值,他是有着足够的理由的。孟子“长师孔子之孙子思”,在师承上有着毋庸置疑的正统性;同孔子一样,他也是在天下纷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以儒道游说诸侯,苦口婆心地劝说君主们放弃暴力,实行仁政,以至被“识时务”者视为迂阔,结果不仅未能实现理想,而且屡遭磨难,受尽坎坷。在政治上陷于穷途之后,他的选择也如孔子一样,退而著书,而其书又在精神风貌上与孔子的《论语》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并同样具有崇高的价值:“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糜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士大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讬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所谓“亚圣”,无非含有这两重意味:第一,他是圣人之道的传承者;第二,其成就为紧逼孔子的圣人之亚者。以这两点考之于孟子,他无疑是最具备资格的“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其人其书是如此重要,则为《孟子》作注、阐释孟子的思想,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赵岐是一个目光敏锐、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他从《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写作风格入手,得出了“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仿而讬之者也”的结论,此已成为后世对“外书”的不刊之论。
作为《孟子》的序言,《题辞》还谈到了自己作《章句》的由来、经过以及《章句》的体例、结构等。言辞恳切、谦逊,一代经学大师的胸怀、气度跃然纸上。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