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距洞百馀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距洞百馀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⑤,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 之“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⑥,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⑧,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⑨。
【注释】 ①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华山:是褒禅山的别名。按照本文所
讲,“华山”应读作 “花山”。②浮图: 印度古代文字梵文的音译,也写作 “浮屠”、“佛图”。本意为 “佛”、“佛教”。此处指和尚。慧褒: 唐代和尚。据记载“慧褒喜含山县北麓之胜,结庐其下,寒暑不出。” 舍: 动词。有筑舍定居的意思。褒禅: 褒,指慧褒和尚。禅,古时对和尚的尊称。③慧空禅院: 寺院名。庐冢(zhong): 即 “庐墓”。庐,屋宇。冢,坟墓。④阳: 山的南面。⑤漫灭: 模糊不清。⑥窈 (yao) 然: 深远幽静的样子。⑦咎(jiu): 责怪,责备。⑧夷: 平坦。⑨庐陵: 今江西吉安。长乐: 今福建长乐。安国:王安石的大弟。安上: 王安石的小弟。
【译文】 褒禅山,也叫它华山,唐朝和尚慧褒最初在这里建筑庙舍居住,并且死后葬在那里,因此,以后称呼它叫 “褒禅”。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是慧褒的墓旁的屋子。距离慧褒寺院东面五里,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称它为 “华山洞”。距离华山洞百多步,有块石碑倒在道路上,石碑碑文已模糊不清了,只有从碑文残留的文字还可以辨认出 “花山” 的名称。现在读“华”,如 “华实” 的 “华”,大概是读音错了。
它的下面平坦宽广,有泉水从旁边涌出来,而且题记游览的人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前洞了。沿着山坡往上走五六里,有个幽暗深邃的洞穴,进入洞穴十分寒冷,打听它有多深,就是那些好游的人,也不能走到洞的尽头,这个洞叫后洞。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进洞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可是看到的景致就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洞的人,说: “不出去,火把快要烧完了。”大家就和他一起出来了。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好游的人来,还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可是看看洞的左右石壁上,来到这里并且记游的人已经少了。大约是那更深的地方,到的人更加少了吧。正当这个时候,我的气力还足够用来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大家已经出来了,就有人责怪那个主张退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着他退出,因而不能极尽游览的快乐了。
于是,我有这样的感叹。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大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求思索的深刻而且无所不在。那些路平坦而且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众多; 危险而且远的地方,到的人就少。但是世间的奇妙雄伟、珍奇怪异、异乎寻常的景象,常常在又危险又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人们很少到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就不能到达。有志向了,就不会随着别人而中止,然而气力不足够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气力,而且又不随之而怠惰,到达幽暗昏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然而力量足以到达却没有能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是后悔的; 尽到了我的志向,却不能到达的,便可以没有后悔了。难道谁又能讥笑我呢? 这就是我的体会收获。
我对于倒下的石碑,又有些感叹许多古书不存在了,后世的人又以讹传讹,而没有谁能说明白的,哪里能尽说呢? 这就是学者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且谨慎地采取它的缘故啊!
同游的四人是: 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 长乐的王回,字深父; 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 安上,字纯父。
【鉴赏】 王安石三十四岁时担任舒州通判,撰写了 《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通过游华山洞一事,说明治学或建功立业,必须尽志,不畏险远,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才能达到高深的境界。全文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说明“褒禅山”这个名称的由来以及又称它 “华山” 的原因; 第二段,叙说“前洞”与“后洞” 的景况、作者等人游历的经过; 第三段,记叙作者这次游历所得到的启示; 第四段,从仆碑记讹说明为学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 第五段,记同游者。此文是一篇游记文,在写作方法上,采取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前半部记事,后半部议论,而前半部记事为后半部议论作了铺垫,后半部议论提高了前半部记事的思想意义。其次是重点突出,本文重点是写游华山洞所得到的启示,尤其是游洞的经过,使作者得到深层次的体会,因此,记事部分和议论部分都把它写得十分详尽具体,既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加强了此文的思想深度。
字数:2342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506-508页.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